發表時間: 2007-09-19 12:38:33作者:
京劇的前身是徽劇(徽調)、漢劇(楚調)、昆曲、秦腔、京腔,並受到民間俗曲的影響,可說是聚百家表演藝術於一堂,而發揚光大之。京劇約於清光緒年間(一說道光年間)形成於北京,迄今約有二百年。
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黃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黃吸收,形成徽漢二腔合流。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黃班接踵去上海,因京班所唱皮黃更為動聽,遂稱之為"京調",以示區別。其後因上海梨園整個被京班所掌握,於是正式稱京皮黃為"京戲"。民國十七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平劇"。
京劇的形成和逐漸成熟,主要是徽劇和漢劇得以溶匯於一堂,而又能在北京這個歷史都城多方面繼承古老戲曲藝術傳統的機會。一是藝術家革新、創造的才能和他們始終不脫離民間演出,因而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和支持;二是由於宮廷貴族的愛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這些帝王公侯們為京劇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支持,並對藝術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促進演唱技藝的提升和舞臺藝術的規範化。
◎抽象藝術形式
京劇的表演是虛擬、抽象的,是以假象與意象的聯合運用。舞台上雖空無一物,但藉由演員的身段、表演使觀眾體會到實物的存在,如:車、船、轎、馬等,均是運用簡單的道具來象徵實物的存在。戲曲唱念中所描繪的景色雖然是看不見的,以通過演員表達的唱詞和念白中,對景物的描述形容來引發觀眾的聯想、產生景物的形象感。其中也包括音樂和聲響效果的作用,比如雨聲、雷聲、風聲、鳥鳴、馬嘶等等。這些程式化的表演,其真實性不同於生活的真實,但一切卻又都源於生活,且更為典型及誇張,如:哭、笑等。
另外舞台上時空的表現手法,也是相當高明的。演員以摹擬生活中的形體動態來表達景物特徵,以這種形體動作的舞蹈語言來觸發觀眾的聯想,而產生戲劇演出中所要求的景物形態。如由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登山、涉水、餵雞等,以及對烈日、風、雪等自然現象表現於形體動作以觸發觀眾的聯想。
景物形態之所以能通過聯想而產生,在於這種形體動作--舞蹈語言--對生活形態的動作摹擬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感的,它的動作尺寸、距離、高低、部位基本上是準確的,是生活形態通過藝術摹擬的再現。而且還要求不同角色對同一景物的形態摹擬,或是同一角色對某種景物的先後摹擬必須一致;因此這種虛擬的表演不是完全生活中的真實,而是經過加工的藝術的真實,他們的動作必須是舞蹈化,節奏化的,他們的語言必須是音樂化的;更重要的,這種虛擬的表演必須要以情帶景,以情生景,做到情景交融。而不是單純地來表現環境和景致。
除了上述演員以形體動作所發揮的以外,"龍套"在戲曲景物中的作用,也可以屬於這一範疇。"龍套",是由演員扮演儀仗、侍從、衛士、宮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或八人為一堂,組合成護衛的形式,以顯示帝后、將帥、各級官員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又由於他們的服飾、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們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組合成不同的場面,可以顯示不同的環境特色。因此"龍套"也成為構成場景的重要成分,同"切末"一樣起了構成環境的實質作用。因為這種構成場景的條件是龍套演員的形體動態,他們在舞台上的運動,造成場景隨之而變換,他們運用隊形的排列、行動的組合、運動的節奏等等而創造出不同的氣氛和情勢。
中場休息-欣賞《華容道》中一段西皮快版....(演曹操的表情超傳神的!)
◎京 劇 的 行 當
京劇繼承中國戲曲的傳統,在昆曲及地方戲的基礎上,根據人物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為 生、旦、淨、醜四大類型,即四個行當(在京劇發展的初期,京劇的行當分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生行與末行合併。)不同的行當在演唱及表演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 。(後續介紹...)
◎ 京 劇 的 臉 譜
臉譜借誇張的色彩和線條,突出人物的性格,表達對人物的評價,褒貶善惡,是京劇化妝的一部分,臉譜主要用於淨醜兩行所扮演的各種人物。生旦很少採用,而只是略施粉墨。
臉譜由唐代樂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參軍戲副淨的塗面發展而來。南戲、北雜劇直接繼承了這個傳統,但構圖一開始還很簡單,比如在面部中心畫一個白斑,畫兩個白眼圈,額上畫兩道黑線等等。隨?戲曲的發展,臉譜日益精美,構圖也越來越多樣。
臉 譜 的 類 型
臉譜色彩豐富,圖案不一,容易讓人感覺混亂、神秘。但實際上,臉譜可以歸納為一些基本的類型,由這些基本的類型,根據人物的性格、氣質等,再變化出許許多多的臉譜。每個臉譜都是以戲中人物的長相、性格等為依據的。簡單介紹幾個基本的類型。
整 臉 整臉是臉譜中色彩、構圖最單純的一種,也是很常見的一種類型。化妝時以一種顏色為主,再以白筆或黑筆勾畫眉、眼、面部肌肉紋理等,尤其強調眉毛的勾畫。
三 塊 瓦 臉 三塊瓦臉運用非常廣泛,很多臉譜的構圖是三塊瓦臉的變形。三塊瓦臉畫時要求對稱,整個面部用一種主要顏色作為底色,再用線條勾畫兩塊眉、眼窩,一塊鼻窩。三塊瓦臉又可以分成幾類,比如花三塊瓦臉。所謂花三塊瓦臉,就是眉眼、鼻窩畫的更複雜化的三塊瓦臉。畫花三塊瓦臉的人物多是綠林好漢、剽悍的武將。
破 臉 破臉,又叫歪臉。所畫臉譜左右兩邊不對稱,圖案扭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歪歪扭扭的感覺。主要用來表現品質惡劣的人物,有時也用來表示一個人很醜陋。
醜 角 臉 丑角臉的特點是在鼻樑上畫一個白粉塊。隨人物不同,白粉塊的形狀也不同。
像形臉 像形臉一般用於神話戲中精靈神怪的形象。畫時注重傳神,?眼點主要在於讓觀眾明白人物是從什麼精靈幻化而來。象形臉中最著名的便是孫悟空的猴子臉。
臉 譜 的 色 彩
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黃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黃吸收,形成徽漢二腔合流。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黃班接踵去上海,因京班所唱皮黃更為動聽,遂稱之為"京調",以示區別。其後因上海梨園整個被京班所掌握,於是正式稱京皮黃為"京戲"。民國十七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平劇"。
京劇的形成和逐漸成熟,主要是徽劇和漢劇得以溶匯於一堂,而又能在北京這個歷史都城多方面繼承古老戲曲藝術傳統的機會。一是藝術家革新、創造的才能和他們始終不脫離民間演出,因而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和支持;二是由於宮廷貴族的愛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這些帝王公侯們為京劇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支持,並對藝術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促進演唱技藝的提升和舞臺藝術的規範化。
◎抽象藝術形式
京劇的表演是虛擬、抽象的,是以假象與意象的聯合運用。舞台上雖空無一物,但藉由演員的身段、表演使觀眾體會到實物的存在,如:車、船、轎、馬等,均是運用簡單的道具來象徵實物的存在。戲曲唱念中所描繪的景色雖然是看不見的,以通過演員表達的唱詞和念白中,對景物的描述形容來引發觀眾的聯想、產生景物的形象感。其中也包括音樂和聲響效果的作用,比如雨聲、雷聲、風聲、鳥鳴、馬嘶等等。這些程式化的表演,其真實性不同於生活的真實,但一切卻又都源於生活,且更為典型及誇張,如:哭、笑等。
另外舞台上時空的表現手法,也是相當高明的。演員以摹擬生活中的形體動態來表達景物特徵,以這種形體動作的舞蹈語言來觸發觀眾的聯想,而產生戲劇演出中所要求的景物形態。如由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登山、涉水、餵雞等,以及對烈日、風、雪等自然現象表現於形體動作以觸發觀眾的聯想。
景物形態之所以能通過聯想而產生,在於這種形體動作--舞蹈語言--對生活形態的動作摹擬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感的,它的動作尺寸、距離、高低、部位基本上是準確的,是生活形態通過藝術摹擬的再現。而且還要求不同角色對同一景物的形態摹擬,或是同一角色對某種景物的先後摹擬必須一致;因此這種虛擬的表演不是完全生活中的真實,而是經過加工的藝術的真實,他們的動作必須是舞蹈化,節奏化的,他們的語言必須是音樂化的;更重要的,這種虛擬的表演必須要以情帶景,以情生景,做到情景交融。而不是單純地來表現環境和景致。
除了上述演員以形體動作所發揮的以外,"龍套"在戲曲景物中的作用,也可以屬於這一範疇。"龍套",是由演員扮演儀仗、侍從、衛士、宮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或八人為一堂,組合成護衛的形式,以顯示帝后、將帥、各級官員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又由於他們的服飾、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們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組合成不同的場面,可以顯示不同的環境特色。因此"龍套"也成為構成場景的重要成分,同"切末"一樣起了構成環境的實質作用。因為這種構成場景的條件是龍套演員的形體動態,他們在舞台上的運動,造成場景隨之而變換,他們運用隊形的排列、行動的組合、運動的節奏等等而創造出不同的氣氛和情勢。
中場休息-欣賞《華容道》中一段西皮快版....(演曹操的表情超傳神的!)
◎京 劇 的 行 當
京劇繼承中國戲曲的傳統,在昆曲及地方戲的基礎上,根據人物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為 生、旦、淨、醜四大類型,即四個行當(在京劇發展的初期,京劇的行當分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生行與末行合併。)不同的行當在演唱及表演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 。(後續介紹...)
◎ 京 劇 的 臉 譜
臉譜借誇張的色彩和線條,突出人物的性格,表達對人物的評價,褒貶善惡,是京劇化妝的一部分,臉譜主要用於淨醜兩行所扮演的各種人物。生旦很少採用,而只是略施粉墨。
臉譜由唐代樂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參軍戲副淨的塗面發展而來。南戲、北雜劇直接繼承了這個傳統,但構圖一開始還很簡單,比如在面部中心畫一個白斑,畫兩個白眼圈,額上畫兩道黑線等等。隨?戲曲的發展,臉譜日益精美,構圖也越來越多樣。
臉 譜 的 類 型
臉譜色彩豐富,圖案不一,容易讓人感覺混亂、神秘。但實際上,臉譜可以歸納為一些基本的類型,由這些基本的類型,根據人物的性格、氣質等,再變化出許許多多的臉譜。每個臉譜都是以戲中人物的長相、性格等為依據的。簡單介紹幾個基本的類型。
整 臉 整臉是臉譜中色彩、構圖最單純的一種,也是很常見的一種類型。化妝時以一種顏色為主,再以白筆或黑筆勾畫眉、眼、面部肌肉紋理等,尤其強調眉毛的勾畫。
三 塊 瓦 臉 三塊瓦臉運用非常廣泛,很多臉譜的構圖是三塊瓦臉的變形。三塊瓦臉畫時要求對稱,整個面部用一種主要顏色作為底色,再用線條勾畫兩塊眉、眼窩,一塊鼻窩。三塊瓦臉又可以分成幾類,比如花三塊瓦臉。所謂花三塊瓦臉,就是眉眼、鼻窩畫的更複雜化的三塊瓦臉。畫花三塊瓦臉的人物多是綠林好漢、剽悍的武將。
破 臉 破臉,又叫歪臉。所畫臉譜左右兩邊不對稱,圖案扭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歪歪扭扭的感覺。主要用來表現品質惡劣的人物,有時也用來表示一個人很醜陋。
醜 角 臉 丑角臉的特點是在鼻樑上畫一個白粉塊。隨人物不同,白粉塊的形狀也不同。
像形臉 像形臉一般用於神話戲中精靈神怪的形象。畫時注重傳神,?眼點主要在於讓觀眾明白人物是從什麼精靈幻化而來。象形臉中最著名的便是孫悟空的猴子臉。
臉 譜 的 色 彩
臉譜的色彩也有各自的含義。一般來講,顏色象徵了性格。比如紅色,表示人物的忠勇義烈;黑色表示人物忠耿、正直、勇猛;黃色表示人物殘暴凶狠等等。當然這種對性格的象徵也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