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司機相交11載 每月接濟100元


82歲的滿善舉老人站在太原飛機場大廳裡,迎來他的親人、他的「兄弟」,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梅葆玖看到滿善舉,雙手合十行禮,快步走了過來,「好久不見,好久不見了」,兩位兩年未曾見面的老人緊緊擁抱。

梅葆玖此行是為省城梅府家宴酒店揭牌。此行,他分文不取,只提出一個要求:「9月7日晚,與父親生前的司機滿善舉全家吃頓晚宴!」

滿善舉1950年走進梅家,為梅蘭芳開車、警衛11年,與梅家人相處得像一家人。1969年,滿善舉調到太原工作,但梅、滿兩家始終沒有斷了往來。

滿善舉從不直呼梅蘭芳的名字,敬稱「梅院長」,對梅夫人福芝芳的稱呼與梅家人一樣,敬稱為「香媽」。

「加雙筷子的事,你就在家吃飯吧!」

梅蘭芳是中國戲曲研究院首任院長,1950年4月,滿善舉被派往梅府,任梅蘭芳的專職司機與警衛。

剛開始,每天中午把梅蘭芳送回家後,滿善舉都騎自行車回單位食堂吃飯。大約一個星期後,滿善舉再次準備騎自行車離去時,被梅蘭芳攔住了。「怎麼一到吃飯時間你就不在了,以後不要回去了,就在這裡吃吧。我聽了以後,極力推辭,我說那哪行呢。梅院長說,‘加雙筷子的事,你就在家吃飯吧,咱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你也省些事,少跑些路。’我聽了以後,還是不敢,向院辦公室主任匯報。主任說,既然院長留你,你就吃吧。自那以後,我幾乎每天中午在梅家吃飯,整整11年。」

滿善舉回憶,當時有五六個人為梅蘭芳服務,吃飯時,服務人員一桌,梅家人兩桌,飯菜都一樣,梅蘭芳吃什麼,大家吃什麼。梅家飯以清淡為主,不刺激,也不油膩。
梅蘭芳來北京後,公務繁忙,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演戲。戲通常是晚七點開演,梅蘭芳下午五點在家吃飯。每當此時,梅蘭芳總要拉上滿善舉共同用餐。「家廚為我們倆專門備餐,吃完後我送梅院長去戲院。晚上10點,演出結束,等院長卸了妝,我把他送回家就快11點了。家廚再為我們準備宵夜。院長吃什麼,我就吃什麼。」滿善舉眼神飄渺地回想著逝去的日子,不時回過神來盯著牆上梅蘭芳的便衣照,「他把我當成自家人,對我總是那麼和善、那麼關心。」

兩人間的秘密:每次塞錢50元,一月兩次,塞了11年

梅蘭芳應酬多,經常在外面吃飯。而每次和朋友們吃飯,他總讓滿善舉入席。「我知道他為什麼總讓我吃飯,因為他知道我家庭困難,讓我吃飯,就是在幫助我減輕家庭負擔。」滿善舉走入梅家時,不到30歲,有3個年幼的女兒、年事已高的老母親、患精神病的妻子,家庭生活全靠滿善舉一人的收入維持。「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80元,按理說已經很高了,但妻子常年在安定醫院住院,每月就得200多元的費用。每個月月底,醫院的通知一來,我只能向單位借錢,是單位裡有名的困難戶。去梅家前,我已經欠了單位好幾千元。全家人有吃的,沒穿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我從沒向梅院長講過這些事,只是和梅家人聊天時提過幾句。」

1950年6月的一天,滿善舉開車送梅蘭芳去人民大會堂開會。「路上,梅院長問我‘你愛人有病是吧’,我說您怎麼知道的,院長說他聽說的。過了一會兒,梅院長往我衣兜裡裝了50元錢。」此後,梅蘭芳總在車上給滿善舉塞錢,每月兩次,每次50元。「我每次都對院長說,您別給了,單位有補助,他問我是多少,我說20元。梅院長說,那能頂啥事。每個月都給我塞錢,一直給我塞了11年。那些錢,幫我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歲月!」

這是梅蘭芳與滿善舉之間的秘密!第一次塞錢時,梅蘭芳囑咐「對誰也別說」,「這麼多年來,我對誰也沒提起過,對梅葆玖也沒提過。」9月5日下午,採訪結束前,滿善舉眼含熱淚向記者道出了心中的秘密。

「梅院長的心真善啊,他不僅接濟我,只要知道身邊人遇到困難了,他都要照顧,都要接濟。」滿善舉說,整個北京梨園行的人,誰遇到困難了,梅蘭芳總是會送去救急錢。「梅戲班」百十號人,基本上人人受過梅院長的接濟。戲班裡的老人,家庭生活困難的、生病的,梅蘭芳總是記在心上,給特別的照顧,派人送錢。

「每年一進臘月,梅院長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至少唱兩場戲,所有的收入全部救濟北京梨園行的困難戶,他一分錢不留。」

滿善舉比梅葆玖長10歲,兩人相處得「就像兄弟一樣!」,兩人之間的交往持續了近半個世紀。

剛遷居北京,梅葆玖還沒結婚。他一人住一間屋子,經常放音樂、放唱片。在家時,常把滿善舉請入他房間聊天。梅蘭芳去世後,滿善舉離開梅府,回到中國戲曲研究院工作,但還是經常回府上拜訪「香媽」,為梅蘭芳掃墓。

1969年,滿善舉調到太原工作,每年都要請假去梅府,梅蘭芳夫人見了就留,讓在家裡住。每次梅葆玖夫婦都給滿善舉帶一大堆東西,臨走總給塞錢。上世紀80年代初,滿家第一臺黑白電視,就是梅葆玖買好送來的。「他只要一來太原,看到我家缺什麼就給錢讓添置。梅家人對我,就像親人一樣,給我的感覺是家中有好東西了,家人一起分享。梅家人從上到下,個個心地善良,厚道,見不得別人受苦!」

半個世紀以來,梅、滿兩家從未斷過交往。各種懷念梅蘭芳的書籍、唱片、畫卷、演出錄像資料,梅葆玖總是第一時間給滿善舉寄來;滿善舉去北京,也一定要去梅府拜訪。

節約梅院長時間,勘察次日行車路線

「小時候我嬸嬸家的洗臉盆上,是梅院長《天女散花》的劇照,當時我只知道他是中國唱戲唱得最好的人。我從沒想過能如此近距離地與他交往11年。」

那時候車少,一輛轎車上街後,總會招來眾多關注的目光。狹窄的街道上,車停在十字路口等紅燈時,車內的梅蘭芳總會被熱心的群眾發現。當時的車玻璃都是普通玻璃,外面將裡面看得清清楚楚。剛開始,滿善舉沒有防備,車門不上鎖,熱情過度的群眾會將車門拉開,「成群地往車裡鑽,向梅院長問好。人越聚越多,根本走不了,誤事兒!」以後,只要一上路,滿善舉就會將車門鎖好。

梅蘭芳是那個時代的婦孺皆知的明星,大家追星的熱情並不比現在弱。上世紀50年代,梅蘭芳演戲,一張票4元,是普通人家一週的生活費。可就那大傢伙兒也是半夜起來排隊買票。「人們都說,梅院長上臺後,是個千嬌百媚的女子,可脫去戲服,台下的他卻是個堂堂的大丈夫!」滿善舉說,梅蘭芳不僅蓄須明志拒不為日寇表演,上世紀50年代初,他還自告奮勇帶著「梅戲班」深入朝鮮戰場最前線給志願軍演出。

梅蘭芳總是睡得晚,每晚都要在院子裡煉功、舞劍、打太極。客廳裡有面大鏡子,他需要做身段時,就在鏡子前一練幾個鐘頭。「梅院長長期繁忙,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我看著他就心疼。他的社交活動很多,經常拜會同行,可他們的家我又不認識,為了節約梅院長的時間,我總是提前蹬上自行車,將次日前往路線勘察一遍。每次選擇的路都是路況最好、最近的路線。」

為梅蘭芳這樣的名人服務,滿善舉最怕的事情是車子半路拋錨,「保證車況一流是我每日必做的工作。」一有時間,滿善舉就檢查車輛、進行保養。11年間,車子沒有一次出過問題,更沒有停在路上檢修的經歷。梅蘭芳在京總共用過3輛車,第一輛是黃色華沙,第二輛是美國道濟,第三輛是暗綠色的伏爾加。每輛車都被滿善舉保養得安全、舒適、整潔。

8月8日,成了最難過的日子

滿善舉非常愛看戲,11年間,每當梅蘭芳演出時,他就搬個板凳坐在琴師身後,整整聽一晚。「梅院長總是演壓軸戲,最後一個登場。他不僅扮相漂亮,表演手法真叫細膩。」滿善舉過足了戲癮,也因梅蘭芳的表演將自己胃口提高:「看了梅院長表演,再看別人的戲,總覺得欠火候,做不到家。」

演出結束後,梅蘭芳總會叫上「梅戲班」的管事與他一同回家。在車上,兩人會探討當晚演出的每個細節。回到家中,用餐後,兩人還要再聊到兩三點。有演出的日子,梅蘭芳總要到次日四五點才入睡。「梅院長能取得那樣大的藝術成就,與他對藝術的鑽研分不開,他對京劇太痴迷了,談起台上的事,總是精神十足,不知疲倦。」

1961年8月初的一天,梅蘭芳早上起床後突然心絞痛。「在醫院住了6天,第7天是8月8日,那天凌晨四點多,不到五點時,梅院長起床想活動活動,剛站起來沒一會兒,再躺下去時就不行了。‘香媽’當時就在梅院長對面房間住著,護士喊來她時,梅院長已經去世了!」

「梅院長故去了!」早晨五點多鐘,滿善舉得到了消息。騎著車子趕到梅府,再開車趕去醫院,看到梅院長時,愣在那裡,不敢相信是真的,眼淚那個流啊,這麼好的人,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咋說走就走了!整個醫院哭聲一片。

「每年8月8日這個日子,我就難過,站在院長像前就是個哭啊!」滿家客廳正牆中央,掛著梅蘭芳1959年拍攝的便衣照,眉清目秀,面容俊美。旁邊,是梅蘭芳《貴妃醉酒》中的3張不同姿勢的經典劇照。說到這裡,滿善舉老人已是淚流滿面。「年紀越大,越想念過去的事兒,梅院長的音容總在我眼前晃。梅院長與前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國的布萊希特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的代表人物,那樣的一個偉人,人們也許想不到他是那樣一位平易近人、善良、厚道的人。我為自己與梅家的這段情緣感到榮幸!」

雖然年紀大了,滿善舉身體還很硬朗,有時間還會去北京為梅蘭芳掃墓。「他墓地旁,是大片的綠地,我就採些野菊花,自己編個花環,獻在院長墓前。」(


来源:中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