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颱風可能來襲或影響臺灣,追風團隊就會出動,由林博雄和另一位周昆炫博士後研究員輪流擔任飛行領隊,搭載小型噴射機到颱風周圍約14公里的高空,投擲大氣偵測探空儀「投落送」,以取得颱風環流的大氣風場、溫度及濕度資料,並傳送至臺灣與全球氣象單位,進行即時的颱風分析及電腦模式預測。
踏出學校的研究室,林博雄赴第一陣線登機直迎颱風,「我以前原本想要去念空軍官校,但因為視力不好,所以放棄了當飛行員的夢想」,對他來說,追風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挑戰,也是一個圓夢的過程。
在林博雄的研究室裡,零零落落擺的都是飛機模型及照片,一張張的獎狀證書也記載著他追風的豐富經驗。從第一次的杜鵑颱風成功首航,到最近一次的強烈颱風聖帕,追風團隊5年多來,已完成435枚投落送量測任務,追過22個大小不等的颱風。
追風計畫與漢翔公司合作,由ASTRA噴射客機搭載研究人員飛行,小小的飛機除了駕駛艙之外只有4個座位。當有颱風來臨時,林博雄帶領的團隊經常都是在深夜就必須開車南下臺中清泉崗機場,清晨5點飛機起飛,因油料只能維持6小時,所以上午11時前須完成任務。整夜通宵作業,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一般投擲「投落送」都是在颱風周圍進行,但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林博雄也曾有一次直搗颱風眼的記錄。2003年11月的輕臺米勒,原本預測會掠過臺灣南方海面,但早上它卻臨時90度轉彎,直撲臺灣而來,讓追風團隊措手不及,在飛行路線無法更動的情況下,決定冒險穿越颱風眼,直接觀測颱風中心。
回憶那次驚險刺激的任務,林博雄說:「飛機穿越颱風眼牆雷雨胞時,飛機抖動得很厲害,但因相信飛機和的安全性和駕駛的專業,所以必須克服心理壓力,專注於完成飛行觀測任務。」在飛臨颱風眼上空的那一刻,所有人全部屏息觀看窗外和猛按相機快門,這次經驗對後續觀測颱風中心,也強化了信心基礎。
雖然已有豐富經驗,但談到颱風行徑和強度的捉摸不定,林博雄說:「雖然這種飛勤任務有較高風險,但是觀測資料若能有效提高颱風預報準確度,增加科學界對颱風結構的研究能力。」
追風團隊隨時都在盯著太平洋洋麵風暴的發展,做好準備,等待下一個颱風的到來!
来源:東森新聞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