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中國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遊戲,那麼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商務旅行」
撤職!8個多月後,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徐文艾終於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將其拉下馬的根由,源自一場「出口轉內銷」的鬧劇。
2006年11月20日,徐文艾率一支10人「公務考察團」抵達芬蘭赫爾辛基機場,他們計畫從此開始為期10多天的北歐之旅。但在入境檢查時,被查出其所持的芬蘭司法部邀請函系偽造,一行人當即被拒絕入境,第二天被遣送回國。
芬蘭媒體跟進報導
兩天後,芬蘭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赫爾辛基日報》即迅速跟進,不僅在A版詳細報導了徐文艾事件的前因後果,還將其偽造的假邀請函影印件刊發在報紙上。報導援引芬蘭邊檢中國事務聯繫人的話稱,去年秋天還以為中國公款旅遊來芬蘭的人數會增多,不過由於徐文艾被處罰,「這種情況應該會少下來」。
8月9日芬蘭《赫爾辛基日報》上發表的相關報導(部分),徐文艾一行偽造的邀請函被報紙突出處理,其中的簽名和所擬參訪學校純屬子虛烏有。 (李櫻子/圖)
「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第一次因為公款出國旅遊而懲罰官員。」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留學生林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芬蘭邊檢中國事務聯繫人還表示,中國公費旅遊很普遍,經常有人借訪問學習之名拿著納稅人的錢出去旅遊,「這在廉潔指數全球第一的芬蘭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這已經不是芬蘭報紙第一次關注徐文艾事件。早在去年11月事發後,包括芬蘭新聞社(STT)、《地鐵日報》、《新聞100》等媒體就曾對中國公費旅行團醜聞進行過集中報導。芬蘭新聞社當時引述赫爾辛基邊防局負責人皮波寧的話說,通常情況下,一旦他們(中國考察團)收到度假和旅行的資金,有關的會談項目就會被取消。「我不知道中國當局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遊戲,那麼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商務)旅行。」皮波寧說。
在芬中國人自嘆丟臉
「真丟臉啊。」8月10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登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留學生的QQ群後,發現那裡對此話題的討論正熱火朝天。國內媒體的相關報導,在一些留學生聚集的論壇裡也被廣泛轉載,留學生們類似的跟帖感嘆不時映入眼帘。
作為全球最清廉的國家之一,「貪污是可恥的」觀念可以說已經滲透到芬蘭人的日常思維中,有評論甚至表示,芬蘭政府乾淨得已經快要讓人們忘記還有腐敗這回事了。自己的同胞在如此廉潔的國家發生醜聞,中國留學生們的感受可想而知。「我認識的芬蘭朋友都問我,這在中國是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已經來芬蘭兩年的中國河北籍留學生王山山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她的芬蘭同學都覺得這件事情不可理解。
事實上,不僅中國公務員公費出國旅遊,中國其他的一些貪污腐敗案件也時常見諸芬蘭媒體。「近年來一些比較著名的貪官,他們都會報導。在報導鄭筱萸案的時候,芬蘭的一家電視臺還提到了逃到國外的賴昌星、高山等人。」王山山表示。
公務團多數不公務
據本報瞭解,一般中國旅行團到芬蘭大都停留一到兩天,最多也不過一週左右,然後再前往瑞典、挪威等其他國家。他們一般是直接聯繫專為中國人開的旅行社,這些旅行社基本就是靠中國公款旅遊團的生意生存。
「我接的團,幾年下來也有幾百個了,95%都是公務商務團,但有幾個真正來公務的?」一位在赫爾辛基兼職的學生導遊表示:「中餐館定位經常都是滿的,幾乎全被公務旅遊團佔了。」
一些當地華人希望,安徽徐文艾事件能再次敲響警鐘,剎一剎公款旅遊之風。「這次的處理結果或許可以看出政府處理公費旅遊問題的決心,但願如此。」
外國接待方不堪其擾
不少中國公務考察團竟逕直提出「少安排工作會談,多組織觀光旅遊」的要求,令外方十分不解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夏文輝、曉德發自惠靈頓、北京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講過的一個笑話,成了諷刺公費旅遊時被媒體反覆引用的段子:以前,聽說南斯拉夫的奶牛養得好,中國人就經常去學習參觀,當地的官員就對我們講,「中國人就是愛學習,連我們的奶牛都認識中國人了」!
奶牛是不是真的認識中國人,我們不得而知,但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一個數字卻著實令人驚訝:據2000年《中國統計年鑑》顯示,1999年的國家財政支出中,僅幹部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財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
紐西蘭官員頭疼中國訪問團
公費出國只為旅遊,而且數量居高不下,這是中國訪問團給紐西蘭政府禮賓司人員留下的印象。「已經讓我們感到有些頭疼了。」一位負責接待亞洲團組的紐西蘭官員私下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這幾年,來紐西蘭的中國訪問團一直很多,而且在接待和溝通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和矛盾,比如不少中國團組直接提出「少安排工作會談,多組織觀光旅遊」的要求,令新方十分不解。
「很多國家一般不會專門關注他國的公費旅遊團,紐西蘭可能是實在不堪其擾了。」在奧克蘭大學留學的凱特表示,自己曾看到過很多來新的官方團,「個個派頭十足,一猜就是來玩的」。
中國公務訪問團到紐西蘭後,當地負責接待的對口部門一般都希望能與中方深入商談,爭取訪問具體成果。但讓他們意外的是,部分中國團組往往對會見談判敷衍了事,倒是對觀光旅遊興致很高,令雙方工作接觸流於形式。「紐西蘭方面對此感到非常失望。」當地負責接待的官員表示。
中國官員為出國不惜投機鑽營
其實,中國國內對公務出訪本來有著嚴格的規定,但在這些規定面前,公費旅遊團卻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鑽政策空子,打「擦邊球」,利用不正常方式出國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他們一般直接找當地的關係,華人社團負責人請當地市長吃個飯,邀請函就發出去了。」一位深諳其中內情的華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國外的市一般不過兩三萬人,和市長見個面吃頓飯然後讓其發個邀請函很容易。另外還有的中國公務員,不是以行政頭銜出國,「比如有的人雖然身份是地方政府官員,但他可能會以民間協會負責人的身份出國,以求規避限制」。
但這樣的規避有時也容易出問題。一次,以「某協會會長」名義出訪的某官員,就因對當地接待規格不滿而大發雷霆。「但當時接待方並不知曉他的官方身份,所以對此頗感委屈。」
也有外國人靠公費游發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外國人或機構則靠著形形色色的中國式公費旅遊,填充了自己的腰包。例如,美國的賭場,「去那裡的賭客,沒人會問他們的身份」。本報駐紐約記者表示,美國人應該是歡迎這些人去賭博的,去的人越多他們越高興,因為對他們的生意有幫助。
再如,韓國華人袁伍枚的一個朋友曾在韓國與某大型集團合作開了一家中國公務員培訓中心,「名義上是公務員培訓,其實就是組織公費旅遊」。袁伍枚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說,該培訓中心平時的業務就是與中國地級以上政府機關的各個部門聯繫,組織他們來「培訓」。通常情況下,10天的日程中前兩天會安排培訓,找專家或留學生講課,然後就出去玩了。
將「出國考察」攤在陽光下
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疏導而非堵截,不妨將「出國考察」公開化,只要政務公開落到實處,頂風作案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司徒北辰發自巴黎 雖然在北京的時候已經感覺中國人實在很多,但到了國外才發現中國人真是太多了。剛到歐洲後,甚至在偏僻的荷蘭小漁村都能看到同胞的身影,更別說在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這樣的繁華都市,幾乎所有旅遊點和商業街都有中國人。
在這些中國旅行團中,有一些看上去比較奇怪:團員們衣著正式,雖不至於誇張到西服革履,但也夾克衫在身,腳蹬一雙皮鞋;團裡總有一兩個大腹便便的核心人物,團員們都圍著轉,大家爭著合影或給其拍照留念。毫無疑問,這就是美其名曰「出國考察」的公費旅遊團,因為除了他們,不會有人時時擺出一副官架子,帶著得意洋洋的氣勢走在外國大街上。
記得4月份復活節假期時,筆者在布魯塞爾「撒尿小童」旁邊遇到一個國家某部的團組。帶隊導遊是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拍完照後,小夥子就把隊伍帶進了旁邊的巧克力店。只見導遊跟巧克力店的中國小姑娘悄悄說了個數字作為暗號,就算接上頭了。小夥子自稱經常給店里拉來客人,這樣的「政府團」很受歡迎,回扣也不少,他們老闆就是因為中國旅行團多才雇了幾個中國留學生幫忙。等這些人走後,在巧克力店打工的小姑娘很爽快地把剛才賣給他們的巧克力以一半的價錢給我們。
關於這些公款旅遊團,外國人暗地瞧不起不說,很多華僑華人也覺得給中國人丟人。但說實話,除了對一些人大老爺式的嘴臉看不順眼外,我覺得如果真是出差之餘四處走走看看,倒也未嘗不可。但凡事要有度,剛剛被撤職的安徽檢察院副檢察長,竟然拿著偽造的邀請函,就實在說不過去了。丟人丟到國外,自然也為國法所不容。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幾乎可以肯定公款旅遊的人不會減少。大禹治水已經清楚告訴人們,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疏導而非堵截,我覺得不妨將「出國考察」公開化。每次出國的人員名單和財務賬目,最好由媒體和審計部門進行定期核實。要在政府網站上講清楚,哪些人都去哪裡了,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錢,另外應該報上級單位備案。如果沒有公開,一律算作違規違紀,要追究當事人和單位領導的責任。相信只要政務公開落到實處,頂風作案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說到底,為什麼西方國家政府部門很少聽說公款消費和公款旅遊,就因為人家監督力度非常到位,又建立了一整套重視誠信的社會體系,西方公務員犯不著為沾這點兒小便宜丟掉聲譽和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