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王曾中狀元

作者:王良皓 發表:2007-08-07 01: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王曾,宋朝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字孝先。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著有《王文正公筆錄》,宋仁宗時封沂國公,身後贈侍中,謚「文正」。

宋真宗咸平四年春,24歲的王曾在故鄉青州參加「發解試」,高中榜首,獲「解元」。當年秋,他又赴京城開封參加禮部的省試,以《有教無類賦》名冠群士,成為「會元」。翌年三月,赴殿試,考題為《有物混成賦》,王曾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氣勢恢宏,志趣不凡,楊億閱後撫掌嘆曰:「真乃王佐之器也!」宋真宗欽點王曾為狀元。
王曾中狀元後,翰林學士劉子儀跟他開玩笑說:「狀元試三場,一生吃穿不盡。」他正聲作答:「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後來王曾返回青州老家省親,青州知州聽說他要回來,就命令父老鄉親敲鑼打鼓到城郊去迎接。王曾聽說後便換了衣服,改了姓名,騎著一頭小毛驢從另一個城門進了城,並趕緊拜見知州時,知州驚奇地說道:「聽說您回家,已經派人前往迎接。管城門的官員還沒有報告你已到達,你怎麼已經到了這裡?」王曾說:「我僥倖考中狀元,哪敢煩勞郡守和父老們迎接?這是加重我的罪過呀。所以更名改姓,騙過了歡迎的人和城門官員,前來拜見。」知州感嘆道:「您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狀元啊。」

王曾端厚持重,在朝為官,進退有禮。在他擔任宰相期間,處事穩重,沉默寡言,為官清正廉潔,言國家利害之事,都詳審明晰而又合情合理,因而他得到當時人民和士大夫的普遍愛戴和擁護。名相范仲淹曾經對王曾說:公開地任用賢人名士是宰相的職責,您德高望重,惟獨缺少這一點。王曾答道:作為執政大臣,把恩賞全攬到自己身上,那怨恨歸誰呢 ?由此范仲淹嘆服,時人皆稱王曾為賢相。

王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重視興辦學校,將學校作為教化民風的重要場所。著名學者石介,在《題鄆州學壁》一文中寫道:「沂公(王曾)之賢,人不可及。初罷相,知青州,為青州立學。移魏(指河南府),為魏立學。再罷相知鄆州,為鄆立學。而罷相為三郡建三學。沂公之賢,人不可及!」

寶元元年(1038)十一月,宰相王曾去世,宋仁宗為此兩天不視朝政以示哀悼。宋仁宗皇祐年間,也就是王曾死後十餘年,宋仁宗親自為王曾的墓碑篆刻「旌賢之碑」,又改其鄉曰:「旌賢鄉」,大臣賜碑篆,自王曾開始。


来源:百度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