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05 15:29:25作者:
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
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歲稔時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雙調蟾宮曲.詠西湖》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所以被人並稱「天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名勝古蹟、風景園林多而且美。杭州主要以湖山取勝,蘇州則主要以園林著名。水都杭州,不僅僅是江南秀麗風光的最佳代表,西湖浪漫、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更點出杭州迷人的山光水色,真是人間天堂;而「一步一景,一窗一景,一時一景」則描繪出蘇州園林的特色,在曲逕迴廊上每走一步,眼前的景象立即轉變,而從每個花格窗向外眺望,就像一幅幅立體風景畫。
蘇杭自昔稱名郡
蘇杭美景聞名天下,古往今來吟詠讚美之詩詞如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從歷史上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似乎是「蘇杭比較論」的始作俑者。他既當過杭州刺史,又當過蘇州刺史,熟悉蘇杭,歌詠蘇杭,並為蘇杭百姓辦過不少好事,因此極富有比較蘇杭的發言權。其《詠懷》開篇第一句就是:「蘇杭自昔稱名郡」,把自昔以來的這兩個名郡相提並論、等量齊觀了。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吳郡志》中寫道:「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曰:蘇湖熟,天下足。湖固不逮蘇,杭為會府,諺猶先蘇後杭……」接著,他又援引白居易詩句進行論證,指出:「唐時,蘇之繁雄,固為浙右第一矣。」
明代蘇州才子唐寅寫《江南四季歌》,第一句就是「江南人住神仙地」。所謂「神仙地」,不也就是「天堂」的同義詞嗎?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就說,姑蘇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而李斗《揚州畫舫錄城北錄》也引有劉大觀語:「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這一比較,也有其道理,說明三個名城中,蘇州是以經濟繁盛領先的。當然,這並不是否定蘇州的「城裡半園亭」。
柳永筆下的杭州
北宋詞人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亦是西湖詩篇中的傑作,生動地描繪了杭州美麗的景色,「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詩情畫意,使得金國國王完顏亮讀了之後,垂涎美麗富饒的江南,頓起渡江南侵之想,擴軍準備進攻杭州。他派畫工潛入杭州,畫下西湖全景,帶回金國,並添上自己跨馬立於吳山之巔的畫像,題詩:「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南宋詩人謝處厚為此賦詩一首,詩中對柳永之詞不無怨責,認為柳永的《望海潮》差點引起一場戰爭。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此外,「彩舫笙歌吹落日」(王安石詩),「城頭落日尚啼烏,朱舟見紅船早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詩),這些名篇佳句都曾傳誦千古而不衰。不過,最是深入人心的,卻是那句中外皆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此語出自元人奧敦周卿的《蟾宮曲‧詠西湖之二》:「西湖煙水茫茫。百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世代永流傳
奧敦周卿的《蟾宮曲‧詠西湖之二》這首小令描寫西湖景色,多從前人作品借用或點化而來,新意不多。但最後一句總讚,將蘇杭比做天堂,立使全詩生輝增色,此曲也憑藉這個比喻,得以世代流傳。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廣為傳誦的諺語,多少年來,不僅流播於江浙一帶,而且流播於大河上下、長城內外,甚至漂洋過海流播於日本、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