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10 11:08:45作者:陸志仝
主佛慈悲創大唐,流芳千載見輝煌。
錦瑟音清傳子夜,玉箏聲雅弄襄陽。
霓裳彩鳳飄然轉,劍器游龍矯捷翔。
排字沖融和氣洽,旋花獻瑞聖功揚。
風吹廣袖輕回雪,拍送繁弦共繞樑。
皓齒長眉花閉月,羅衣翠釧粉留香。
千歌百舞語難訴,法度眾生天地昌。
錦瑟音清傳子夜,玉箏聲雅弄襄陽。
霓裳彩鳳飄然轉,劍器游龍矯捷翔。
排字沖融和氣洽,旋花獻瑞聖功揚。
風吹廣袖輕回雪,拍送繁弦共繞樑。
皓齒長眉花閉月,羅衣翠釧粉留香。
千歌百舞語難訴,法度眾生天地昌。
註:「霓裳」、「劍器」均為唐朝的歌舞名。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曰:「飄然轉旋回雪輕」;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曰:「矯如群帝驂龍翔」。「子夜」、「襄陽」分別是相和歌曲名。「字」、「花」分別是唐朝的兩個舞蹈名。請看篇後簡介。
唐朝的幾種歌舞簡介:
《子夜》歌曲在唐朝時很流行,為清商曲。可清唱亦可用樂器伴奏或器樂獨奏。在相和歌辭中,《子夜》歌分春、夏、秋、冬四季,詳見《全唐詩》卷21_1至卷21_16,其中有李白寫的四時歌辭四首。而陸龜蒙【相和歌辭·大子夜歌】比較形象的道出了《子夜》歌曲的特色:「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又有楚調、側調。楚調者,漢房中樂也......凡相和,其器有笙、笛、箜篌、琴、瑟、琵琶、箏七種」。
《襄陽》歌曲剛開始是起源於襄陽當地的民歌,後來也被傳唱開。詳見《全唐詩·相和歌辭·襄陽曲》卷21_56至卷21_58及《全唐詩·雜歌謠辭·襄陽歌曲》卷29_23至卷29_24。如崔國輔【相和歌辭·襄陽曲(之一)】寫道:「少年襄陽地,來往襄陽城。城中輕薄子,知妾解秦箏」。
唐朝的宮廷舞中除了我們熟悉的《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霓裳羽衣舞》之外。宮廷及民間還有《字舞》和《花舞》等。
《字舞》:字舞在唐代已很盛行,組成字舞的方法有幾種,有的是以舞人亞身於地佈成字;也有把隊形排列成字的。還有把衣服變個顏色,交組成字等等。如王建的【宮詞一百首】:「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遍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徐元鼎【太常寺觀舞聖壽樂】:「舞字傳新慶,人文邁舊章。沖融和氣洽,悠遠聖功長」。(‘聖功’指聖人或聖王的豐功偉績;唐詩中這兩個字較常見。)
《花舞》:花舞,有的是手持花卉而舞,有的是舞者藏於花中,舞時從花中出來;有的穿著鮮艷衣服,偃身合成花形或花字。如花蕊夫人【宮詞】:「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畫船飛別浦中。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陽斜照滿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