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說,今年以來中國多災,但災不在天而在污染,太湖、滇池、巢湖接連爆發藍藻污染導致周邊民眾被迫飲用髒水,海河、淮河水質監測則全部不合格。
此外,江蘇沭陽二十萬人因水質污染而斷水、廣州十雨九酸、北京煙霧鎖城。中國大陸堪稱災情頻傳。
分析說,經濟高速成長、環境深度污染,快成為當今中國的國際形象。官方統計顯示,二零零五年松花江發生水污染後,中國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環境突發事故,其中七成為水污染。
近期污染密集爆發自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代表著中國資源環境被GDP指標、地方利益和傳統工業逼近生死線。
據分析,中國環保總局只是政府中的弱勢部門,雖然已獲授權可對違法單位施以「連坐」處分,但面對洪水猛獸般的污染災情及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能量不過杯水車薪。
就排污企業來說,一有地方政府撐腰,不怕環境監察,二是環保法輕罰袒護,一年罰款百來萬根本不怕。至於地方政府更無必要下廠查污染,坊間稱為「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訪不查、媒體不揭露不查、高層領導不批示不查。
分析認為,北京雖然強調科學發展,但在治污一事上缺乏氣魄手太軟,問題癥結在擔心牽制經濟增長。
例如以直言著稱的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說,中國治污任務集中於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條河。但這四大河流域有著中國逾六成人口和六成五的GDP,這句話可窺見為政者複雜心態。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