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6-26 13:19:11作者:
6月20日,在九江大橋事故技術評估通報會上,10位國內知名橋樑專家對九江大橋的鑑定結果正式公布:九江大橋的設計和質量均沒有問題!
不經意間,一項新的世界記錄誕生了!
從報導中得知,負責九江大橋坍塌事故技術安全鑑定的專家組是在6月19日才成立的,但是,這個專家組表現出了神奇的效率。儘管他們要互相遞名片認識、要吃飯、要休息、要尿尿、要洗澡、要開會和溝通,但是,20日就召開了九江大橋技術評估通報會,就得出了九江大橋的設計和質量均沒有問題的結論。
太神奇了!他們是約翰遜再世!那一刻,他們一定是靈魂附體!
如果類似事故鑑定發生在國外,如果負責事故調查的是外國的專家,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拿不出調查、鑑定的方案;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不夠安裝好相關儀器,甚至還列不出所需儀器或設備的清單;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沒有找齊圖紙等資料,甚至還沒有想好到底需要查閱哪些資料……在國外,一場特大事故的調查和鑑定,有時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
然而,這一切,都被我們的專家在一朝一夕間搞定,不需查證太多資料,不需藉助先進的儀器設備,我們的專家用肉眼——這種天然的低成本、無污染的綠色工具,完成了鑑定的全過程。
我們的這個專家組成員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強烈呼籲,不要解散專家組,應該讓它永遠存在下去,他們完全可以奔赴世界各地調查事故真相,為世界各國人民排憂解難,在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的同時,為國家創造外匯,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他們神奇的效率一定會征服全世界!同時,應該讓專家們坦誠地講出他們的經驗,總結出來,傳承後人。
更神奇的是,這個專家組還創造性地把事故鑑定會開成了表功會:「大橋設計有一定的前瞻性」;「九江大橋的設計標準已超過了國家標準」……這又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世界記錄。原來事故鑑定會是可以這樣開的,原來事故鑑定會是可以開成這樣的!
不僅要鑑定事故,還要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偉大都源於平凡,一個小的細節,顯出專家們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操。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可是,為什麼這麼超前、超標準和優質的大橋,一艘小小的運沙船就撞塌了,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死亡?其他那些不超前、不超標準、不優質的大橋今後老百姓還敢走嗎?那種橋是不是一隻鴨子就能撞塌?甚至,是不是如果有人不幸在橋下放個屁就能震塌?
專家就是專家,有專家創造性地提出:「從橋樑上找問題來解決撞擊問題,是不可能的。減少事故發生的概率,才是用來防止事故的最佳方法。」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有關部門不需要再調查、研究大橋自身的問題,只需禁止一切活的物體從橋樑上通行,同時禁止任何能夠行走、游動和飛翔的物體接近橋樑,即可確保大橋平安無事、延年益壽。
我靠!我不知道該如何讚美你們,親愛的大專家們!
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專家召開的通報會,言簡意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鋪張浪費,請看報導:「他們在發布會現場只逗留了45分鐘左右,回答了3個問題,就表示因機票時間問題,專家要提早離開,發布會就倉促結束,引起現場躁動。」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全國知名橋樑專家、設計大師孟凡超(正組長)和廖朝華(副組長),交通部總工程師周海濤教授,同濟大學姚玲森教授,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蔡國宏教授,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吳明遠高級工程師等10位專家。
不經意間,一項新的世界記錄誕生了!
從報導中得知,負責九江大橋坍塌事故技術安全鑑定的專家組是在6月19日才成立的,但是,這個專家組表現出了神奇的效率。儘管他們要互相遞名片認識、要吃飯、要休息、要尿尿、要洗澡、要開會和溝通,但是,20日就召開了九江大橋技術評估通報會,就得出了九江大橋的設計和質量均沒有問題的結論。
太神奇了!他們是約翰遜再世!那一刻,他們一定是靈魂附體!
如果類似事故鑑定發生在國外,如果負責事故調查的是外國的專家,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拿不出調查、鑑定的方案;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不夠安裝好相關儀器,甚至還列不出所需儀器或設備的清單;短短的一天時間,他們可能還沒有找齊圖紙等資料,甚至還沒有想好到底需要查閱哪些資料……在國外,一場特大事故的調查和鑑定,有時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
然而,這一切,都被我們的專家在一朝一夕間搞定,不需查證太多資料,不需藉助先進的儀器設備,我們的專家用肉眼——這種天然的低成本、無污染的綠色工具,完成了鑑定的全過程。
我們的這個專家組成員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強烈呼籲,不要解散專家組,應該讓它永遠存在下去,他們完全可以奔赴世界各地調查事故真相,為世界各國人民排憂解難,在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的同時,為國家創造外匯,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他們神奇的效率一定會征服全世界!同時,應該讓專家們坦誠地講出他們的經驗,總結出來,傳承後人。
更神奇的是,這個專家組還創造性地把事故鑑定會開成了表功會:「大橋設計有一定的前瞻性」;「九江大橋的設計標準已超過了國家標準」……這又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世界記錄。原來事故鑑定會是可以這樣開的,原來事故鑑定會是可以開成這樣的!
不僅要鑑定事故,還要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偉大都源於平凡,一個小的細節,顯出專家們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操。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可是,為什麼這麼超前、超標準和優質的大橋,一艘小小的運沙船就撞塌了,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死亡?其他那些不超前、不超標準、不優質的大橋今後老百姓還敢走嗎?那種橋是不是一隻鴨子就能撞塌?甚至,是不是如果有人不幸在橋下放個屁就能震塌?
專家就是專家,有專家創造性地提出:「從橋樑上找問題來解決撞擊問題,是不可能的。減少事故發生的概率,才是用來防止事故的最佳方法。」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有關部門不需要再調查、研究大橋自身的問題,只需禁止一切活的物體從橋樑上通行,同時禁止任何能夠行走、游動和飛翔的物體接近橋樑,即可確保大橋平安無事、延年益壽。
我靠!我不知道該如何讚美你們,親愛的大專家們!
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專家召開的通報會,言簡意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鋪張浪費,請看報導:「他們在發布會現場只逗留了45分鐘左右,回答了3個問題,就表示因機票時間問題,專家要提早離開,發布會就倉促結束,引起現場躁動。」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全國知名橋樑專家、設計大師孟凡超(正組長)和廖朝華(副組長),交通部總工程師周海濤教授,同濟大學姚玲森教授,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蔡國宏教授,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吳明遠高級工程師等10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