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NGO前進中國大陸系列報導─教育篇

發表:2007-06-26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NGO前進中國大陸協助當地落後地區興學時有所聞,從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在甘肅黃羊川推動的「千鄉萬才計畫」,再到近年來臺灣首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回大陸山西老家興學,都提供了大陸學童升學脫貧的機會,但事實上,除了財團式的捐助外,許多臺灣NGO卻結合更多個人的力量,深入大陸偏遠地區,從一磚一瓦中重建破舊不堪的校舍,要讓這些小朋友在重建後的新教室裡看見希望,而今天的故事就將從雲南元陽縣的棕皮寨開始。

◎ 歡笑歌聲後面臨失學窘境 重建校舍重燃希望

哈尼族小朋友的歌聲迴盪在山谷的梯田中,這是以梯田景觀聞名的雲南元陽地區,山光倒映在梯田的水色裡,浮雲掠過,讓元陽的梯田,不管是任何季節,任何時候,都有不同的趣味,也因此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觀光客,而哈尼族的小朋友總能載歌載舞歡迎遠到的訪客。

祗是在這些充滿笑容的天真臉孔背後,許多小朋友卻面臨著失學窘境,2005年,因為喜歡拍照,前往元陽棕皮寨的Rock,就被當地的教育資源嚇了一跳,村民告訴Rock,原來當地唯一的小學教室是一座茅草屋,不過因年久失修,終於倒榻壓死了一個小朋友,讓村子決定重建校舍,但中途卻因為沒有經費,使得教室最後也祗蓋了一半。想起第一次看見殘破不堪的校舍,Rock就下定決心,要為這些小朋友重建教室。他說:『裡面還養著一些牲畜呀,牛呀這樣子呀,就是很髒呀,一層都沒有蓋完就荒廢了兩三年,而那些學生就都沒有學校,學生也不是很多,祗有20、30個學生吧,就是在村裡面的村長家裡,借了他們兩個房間來做學校這樣,所以他們是沒有學校的,蠻辛酸的,因為看了那個學校那個樣子,我們就去學生上課的地方、村長家裡面看,結果還是很簡陋、燈也沒有,光線很暗,然後黑板也沒有,然後祗有一個黑的木板用桌子立起來放在那裡,很簡陋這樣,很挑戰,所以才會有想法,要把他們的學校蓋起來。』

◎ 德不孤必有鄰 重建工程吸引外界共襄盛舉

為了募款,Rock除了將元陽拍攝到的照片製成了名信片對外販賣之外,也透過架設網站的方式公開募款,最後甚至爭取到了臺灣教會的協助,籌措到重建教室的經費。談起了重建雲南棕皮寨小學的過程,臺灣國際基督徒教會的牧師鄭鈞華則有說不完的故事。他說:『當初其實學校的設計圖,其實畫設計圖是很貴的事情,我問Rock怎麼辦,他也不知道,突然間有人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結果當地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建築師,他自告奮勇要畫這個設計圖,完全無償性地畫這個設計圖,所以剛開始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很多困難,但是卻有很多人來幫助。』

的確,重建學校的過程真的很奇妙,愛心更像磁鐵一樣,四處吸引著人力及財力的投入,這更是當初許多人想都想不到的,不僅有遠從美國的網友透過網路,捐助了3萬人民幣之外,重建希望小學的行動,也在當地引起了許多的迴響。鄭鈞華說:『當地(雲南昆明)的姊妹也組織了他們研究院的同仁去可以瞭解這個小學,其實他們也一起去,回來之後也很感動,所以他們一共募捐了10萬塊人民幣,所以他們預計今年研究院也希望能夠在雲南元陽地區蓋另一所希望小學,所以我覺得因為這個小學的建立可以在當地引起很大的迴響,不祗是說我們在臺灣幫助他們,在當地也因為這個行動,能激起更多的迴響。』

◎ 為求愛心不打折 NGO團體親力親為

事實上,像臺灣國際基督徒教會這樣投入中國大陸希望工程的NGO組織並不少,一般認為,靠著NGO進入中國大陸進行扶貧工作對臺灣形象將會有正面的益助,但學者卻強調,這樣的協助在中國大陸貧污腐敗相當嚴重的情況下,成效恐怕有限。專攻兩岸問題的銘傳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許志嘉說:『有些人認為我們捐助希望小學是沒有用的,為什麼?有些部分我所接觸過的,有些學校認為這個希望小學捐款從臺灣或世界各地,一直捐捐捐捐到農村地方的時候,事實上經過各層的層層剝削,可能會因為所謂的地方政府的貪污腐敗,把這些錢給貪掉了,這讓希望小學或希望工程的效益大打折扣。』

而這樣的說法,也的確在臺灣國際基督徒教會前進中國大陸的經驗中得到印證。鄭鈞華說:『我們曾經有收到一個廣東來的申請案,他們要求我們補助大概(人民幣)30萬,距離我們的想法大概多了6倍左右,我們發現裡面一些名目很離譜,譬如說,工人的退休金我們也要幫忙付,這太離譜了,後來就案子退回去。』

不過,這樣的技術問題,似乎打不倒有心人,像鄭鈞華的教會就有一套因應對策,找到了教會裡對土木工程及經費預算控制學有專長的弟兄進行案件的審核,再透過當地教會人員和村裡的教委進行溝通,嚴格地控制預算,最後在村子裡頭支援人力,教會提供物力的狀況下,村民就靠著自己的勞力,一磚一瓦地在2005年10月,祗花了人民幣5萬元,就重新建起了這座兩層樓4個教室的希望小學、號稱是棕皮寨裡最嶄新的建築物。

◎ 多背一公斤 一隻筆 埋下一顆希望種子

然而除了硬體的建設之外,當小朋友有了自己的學校及教室後,卻又面臨了另一個問題,由於生活環境的落後和學習資源的落差,讓這群小朋友在學習上始終缺乏自信,因此教會就發起了一個「多背一公斤」的計畫,號召了包括臺灣在內華人地區的基督徒,能夠在自己的行李袋裡多背一公斤的文具前進雲南,希望能夠透過和當地學生的互動,鼓勵這些弱勢學生找回信心。2005年就前進雲南棕皮寨的黃聖佑,就被這些看似不值錢的文具給深深震撼了。

他說:『當地有流傳一個故事,是當地教育副書記跟我分享的,曾經有一個人從別的省分來付出了一支筆給一個小孩,國小還國中吧,一直到他長大念大學的時候,他還留著那支筆,然後他就開始去找當初付出給他筆的那個人,你可以想想看那已經是10幾年的事情了,可是後來好像有真的找到,他就特別感謝他說你付出給我的那只筆我一直留著,那覺得很感動,那代表說那樣的付出在這個學生的心裏種下了一個種子,知道他曾經是被別人幫助的,讓他可以記得將來他也可以這樣去幫助別人,所以那樣的筆在價錢上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這個孩子或是當初付出給他筆的那個人都很有義意的。』

◎ 美好值得堅持 愛心能像星斗在黑暗中發光

而聖佑這樣的期望,卻從一個長期受到資助的高中小女生身上得到回應,讓他更相信這條路,絕對值得堅持下去。他說:『她的媽媽之前才剛過世,因為她生了很重的病,付不起醫藥費,結果就被醫生趕出來,趕出醫院,他們也因為媽媽的病欠了蠻多的債,所以家境就變得更不好了,她跟我說他蠻珍惜這樣一個上學的機會,因為媽媽的事情,她希望她將來可以念生物或醫學相關的科系,她希望可以當一個不一樣的醫生,一個不會把病人趕走的醫生,我聽了就非常感動,沒錯,我們做的就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接受教育,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將來可以幫助家鄉的人。』

10月的雲南,夜涼如水,第一次到棕皮寨的聖佑居然興奮得睡不著,深夜中,他靜靜地坐在屋外看著滿天的星斗,他想著雖然自己不是富豪王永慶,不是郭台銘,但卻可以一點一點的付出,讓愛心在時間裏慢慢發芽,他告訴自己,祗要確定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為世界的美好而努力,就像是滿天的星斗一樣,永遠能在黑暗中發出光亮。


来源:中央廣播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