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旬,南昌大學前湖校區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在校園內做蜉蝣動物調查時,驚喜地發現校園內的雙楓湖內有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群。消息一傳開,學生們爭先恐後來到湖邊觀賞,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的歐陽珊教授還帶領學生打撈桃花水母研究。據瞭解,這些桃花水母只有在早晨8時與下午5 時左右才會偶爾游上湖面活動。
桃花水母群一般在我國少數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水的地方才有發現,近年我省只在柘林湖風景區發現其蹤跡。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有人曾經在青山湖裡發現過。
南昌大學的專家介紹,雙楓湖是一處原生態的湖泊,在2002年學校奠基動工前便存在,主要是由地下水和幾條上游彙集而來的水源形成,水中聚集著大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水面清澈見底,肉眼可以清晰看見水底的魚兒在暢遊。一些曾經在湖內捕過魚的村民說,這裡的魚食用起來非常鮮美。桃花水母對環境要求極高,水中除了不能有毒害物質,水溫還不得高於35攝氏度。文/圖劉虎記者李偉
●小資料:
什麼是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體態晶瑩透明,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瓣,在我國古代被稱為「桃花魚」,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生物。桃花水母是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距今已有六億五千萬年,出現時間比恐龍還早幾億年,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本身獨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義,被國家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来源:江南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