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農夫挑了一擔柴,非常邁力的在往回家的路上走。然而,因為農夫的體力負荷不了,因此走走停停。
此路上,恰巧有兩個行人。路人甲看到這個情況,便搖頭嘆氣的說:「唉!這麼一點柴火也挑不動,還要走走停停,真是懦弱呀!」路人乙看到這個情況心生慈悲的說:「雖然這些木材並不太重,然而與農夫體力所能承載的重量相比,已經超出他的負荷了。我很敬佩農夫挑柴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我想憑藉他的毅力,一定可以把這擔柴挑回家的。如果我能順路幫他挑一程,還能減輕他的負擔呢!」
還記得在近代文學中有一則典故,被流傳為佳話。話說有一天,蘇東坡與老禪師坐著一起喝茶閒話家常。蘇東坡對老禪師說:「我看你呀像一堆糞!」老禪師笑咪咪的對著蘇東坡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話說蘇東坡回到家後,得意洋洋的把這件事情告訴妹妹。妹妹聽了哈哈大笑的對著他說:「看來老禪師心性比你高啊!」此時,東坡先生終於恍然大悟了!
從農夫挑柴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兩個路人看到同一件事,反應卻截然不同。其中路人甲高傲自大,瞧不起這位弱小的農夫;另一位路人乙則非常的慈善,他不僅沒有嘲笑農夫軟弱,反而用很慈悲寬容的心態去體諒農夫的辛勞,甚且願意幫他一程。由此可見,這兩個路人心胸器度的差異。
另一則蘇東坡與老禪師對話的故事,也是發人深省。蘇東坡看老禪師像「一堆糞」;老禪師看蘇東坡則像「一尊佛「。乍聽之下,好像是蘇東坡看起來較為莊嚴神聖,老禪師則醜陋無比。可是仔細思量,體現出的是,倆人心胸器度的差異。
這兩則故事,雖然情節不一樣,但其實都說明瞭一個問題:心美看事物就美,說出的話也美;心地醜惡的人,看人總覺的不順眼,也容易口出穢言。心善的人總會看到別人的優點;心惡的人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缺點。由此可見,一件事情的好與壞,不完全在於事件的本身,而在於當事人用什麼心境去面對它,其結果會呈現兩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