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專欄】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都不存在上學難的問題

作者:劉蔚 發表:2007-05-15 02: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喚醒國人》題記:
我的《喚醒國人》系列文章講述中國普遍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願喚醒中國人認識到接受西方馬列邪說的共產黨1949年建政以來,靠武力搞壟斷,一手決定人民收入,一手決定人民支出/物價,實際上徵收人民80%以上的稅,還剝奪老天給每個中國人的一份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從而對13億中國人進行著瘋狂壓榨,和它同時把各種並不決定人民收入,支出的中國人,還有外國人說成是壞人加以打擊的賊喊捉賊等騙人手法以持續壓榨中國人民,毛澤東時代就害死了八千萬中國人,共產黨才是真正的反革命,反動派,這就是共產黨的實質。在共產黨的壓榨下,現在2007年13億人中18歲以上的人的平均約400元人民幣一個月的收入根本解決不了住房、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問題,而決定人民收入,支出/物價的共產黨師局級以上的官員在中國人口中佔不到千分之一,2007年共產黨3000名高幹子弟擁有的資產達兩萬億元人民幣,平均每人6.7億元。今天中國0.4%的人口佔有那裡70%的財富。現在我們可以做的主要是給13億中國人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講這個實質,這個真相,一輩子至少給一個人講。當哪天有一半中國人認識到了共產黨的實質,共產黨的統治就持續不了兩年。這是一場億萬中國人擺脫共產黨的壓迫、壓榨,實現民主平等的偉大的全民大革命。

民主平等的新中國將實行四大制度: 1 新中國的總統、省長、市長每四年由當地所有年滿18歲的中國人一人一票選舉產生。2 中國人享用出版集會,興辦實業的自由。3 將共產黨管區的財產平分給13億中國人。在共產黨獎惡罰善的體制下,幾十年來,好人吃虧,壞人得利。2007年全國人均住房面積使用面積約23平方米,新中國建立後,將以23平方米使用面積的住房為單位編號,讓13億中國人抽籤領取,一人一份,住房本來是人民自己建的,所以人民不用交房租,這輩子住的問題就解決了。將全國約15億畝耕地以兩畝地為單位編號,讓所有年滿18歲的農民抽籤領取所有,一人一份,土地是老天給人們的,人民也沒有理由交地租或向政府承包。將共產黨管區現有約上百萬億元人民幣包括貨幣、企業、學校的價值平分給13億人,於是與中外政權更迭一樣,宣布人民幣作廢,新中國民選政府發給每位中國人10萬華元,幣值大致與人民幣相當。在人人經濟起點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新中國邁入真正市場經濟的新紀元。 4實行已開發的自然資源人人一份的原則,民選政府每年將開採石油、森林、金、銀、銅、鐵等自然資源的產值扣除人員、設備等費用,開13億張支票平分給13億中國人。

我們不要被共產黨欺壓一輩子,給他們掙一輩子錢,消耗一通糧食就走,而要追求公正,善良,拿回屬於我們的財產。只要這場中國人擺脫共產黨壓迫,壓榨,實現民主平等的偉大的全民大革命能夠成功,通過如上面說的,平分共產黨管區的財產,共產黨建政後幾十年來積累的冤屈、不公、困苦都可以得到糾正,解決,13億中國人這輩子住房、吃飯等基本生活應該無憂。凡是贊同本題記的人是覺醒了的人,建議可相互稱為覺醒人士,覺醒人士也是民主人士,便於相互交流。歡迎各位轉載,傳播《喚醒國人》的所有文章和觀點。只要有多數中國人讚同我們的觀點,在結束共產黨的統治後,選舉這樣觀點的人進入政府,有民選政府和多數人的支持,上述制度完全能實現。一樣的痛,一樣的淚,13億中華兒女們,起來,向著美好的新中國前進!

劉蔚 2007年4月27日】

自從共產黨1990年代實行教育產業化以來,小學學雜費從1980年代的一年10元人民幣以下,達到了現在2007年的一年1000元,漲了100倍。中學學雜費從1980年代的一年十幾元,達到了現在的一年3000元,也漲了100倍以上。大學學雜費現在達到了一年8000元。而13億人中18歲以上的人的平均收入是400元人民幣一個月,一年不到5000元。在共產黨的壟斷經濟下,現在大學生出來一半以上是沒有工作的,一分錢也沒有。所以對於百姓來說,小學就是個沈重的負擔,中學基本上念不起,大學想都不要想了。普通百姓已經解決不了上學這一基本生活問題了。

中國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如果多數百姓都上不起學,能成為文明古國嗎?我們下面就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們是如何上學的。中國古代的學校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官學是朝廷承擔費用的學校,畢業後到朝廷各部門做官,應該屬於較高等的教育。如夏、商、週三代所辦的官學,從鄉學到國學,基本上是官辦的或地方上聯合辦的,其財政開支是由國家支出或地方負擔。唐代所有的官學,學生的衣食住行均由政府負擔。同時政府還撥款興建和維修校舍。支付糧料雜費、釋奠、祭孔費及其他特殊開支,像節日開支。官學教員和國子監的管理人員都屬國家官員,都享受官祿。當時官學的老師也以傳授知識給學生為目的。如在官學工作的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他沒有說,「師者傳道,授業,掙錢也。」 明代官學對師生的待遇更優厚,有記載, 「師生月廩米六斗,有司給以魚肉。」明代一斗約是20斤,那麼一位學生一個月就從政府領到120斤米,還有魚肉。由於學校的設施是政府供給,學生的食宿不成問題。可見,一旦進入官學,學生不用擔心生活費用。

這些與今天共產黨的學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共產黨的大學不但不給學生一分錢,還每年收取學生8000元,超過百姓的平均年收入。是不是共產黨收的稅比中國歷代低而不能像它們一樣承擔師生的生活費用呢?中國歷代政府收百姓約6%的稅,共產黨靠武力搞經濟壟斷,一手決定人民收入,一手決定人民支出/物價,實際上收取人民80%以上的稅,詳見「喚醒國人之35—偉大的全民大革命」。可見,接受靠武力搞政治經濟壟斷的馬列主義的共產黨收的百姓的稅是中國歷代的10倍以上,但是對百姓卻嚴酷得多。共產黨不是沒有錢,2006年共產黨官員的公款消費達2萬億元人民幣,平攤到13億人就是2006年每人被拿走1500元給共產黨的官員們吃喝玩樂。

我們再看中國歷代的私學,私學就是百姓自己辦的學校,包括私塾,書院。中國的私學從春秋時的孔子開始,他收弟子三千。私學的辦學經費也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資助、辦學者本人的俸祿和富有學生的贈予。一般是教師出錢提供食宿條件,其它的費用便是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有錢的要出些錢,沒錢的出些力。孟子辦的學校也屬於私學。私學的教學場景就是電視劇《觀世音傳奇》中卜哀在院子中對十幾個弟子講殷商文的景象。從歷代私學的情況和歷代朝廷只收百姓約6%的稅來看,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可以進私學的。所以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都是上得起學的。

中國歷代是有不少文盲,但那不是因為他們上不起學,而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如我們前面說的,人是萬物之靈或者說我們周圍的世界有土地、江河、陽光、動植物,本來就是適合人生活的環境了。從事農業,人一年干100天就夠了,一畝地一年產700斤,歷代朝廷收約6%的稅,更不要說歷代朝廷還讓人民一人領取幾十畝地。百姓生活根本不成問題,他們不需要上學、識字也可以生活得好。這個跟現在百姓因上不起共產黨的學校而不識字是兩回事。

在共產黨建政後,中國實際上是沒有私學或者百姓自己辦的學校的。經營住房、學校、醫療這些行業的人都是有共產黨官方背景的。我們百姓要做,共產黨一百個不批准。我們堅持做,共產黨的警察就會來抓我們,說我們擾亂了社會治安。百姓就是以自己家裡挂個學校的牌子招收學生,共產黨都要禁止。如「喚醒國人之2—只要共產黨不打人了,中國就實現民主了」說的一樣,只要共產黨不打人了,中國的民辦教育就辦起來了。

我們再看看中國歷代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在文科方面,有作品《詩經》、屈原的《離騷》、《春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杜牧等唐朝的詩人、明清的小說歷經幾百上千年的考驗,廣為民眾所喜愛。在理科方面,有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南北朝祖沖之的圓周率,還有四大發明。

而共產黨建政以來幾十年,在教育上,共產黨是培養學生誰有力誰就可以起作用的人壓迫人的思維方式。文科方面,理科方面都沒有產生為民眾喜愛的人才或作品。共產黨的學校還說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了進步,我們這裡就觀察了一下中國歷代人民上學的情況,發現共產黨完全是在騙人。美國的小學、中學是不收費的,普通百姓也都是上得起學的。我還是說歷代的中國更像今天的美國等民主國家而不是今天的共產黨管區,或者說今天的美國等民主國家更像歷代的中國而不是今天的共產黨管區。

我們看到沒有共產黨的地方,百姓就上得起學。所以要想解決現在中國百姓上學這一基本生活問題,就需要結束共產黨的統治,就需要我們給13億認識或不認識的中國人講這些真相,當哪天有一半的中國人覺醒了,共產黨的統治就持續不了兩年。到那時我們就能像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一樣不再覺得上學這一基本生活是個問題。有些人還是想等等看,從1949年到2007年,已經被共產黨壓榨了58年了,他們還要等。他們的祖先們恐怕只能氣得在墳墓裡打滾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創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