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蒼茫成幽林
「黔貴之山,磅礡數千里,乃西南天然之奇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用「奇秀」讚美貴州大山。群峰巍峨,雄奇壯觀。大婁山、烏蒙山、梵淨山、黔靈山、青龍山……大山就像天然的生物園,構成雲貴高原亞熱帶溫和的氣候。撫育著繁多的生物種類,演變成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樂園!
萬峰林,總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徐霞客寫道:叢立之峰,磅礡數千里,為西南形勝。
在距今大約3.64億年前,這裡一片汪洋。大約2.9億年前,石炭紀開始形成陸地,又經歷燕山、印支、喜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運動,地殼不斷上升,出現山峰,在烈日烘烤、雨水沖刷、二氧化碳和有機酸的作用下,石灰岩裂縫、孔隙加深,逐漸形成河流、溶洞、峰林、地下河、溫泉、湖泊等奇觀。
萬座石峰獨特奇秀,峰林屏障與萬頃田園、村落交相輝映,組成一幅奇特、秀麗的自然畫卷。列陣峰林宛如將帥點兵,列陣出征;寶劍峰林,挺拔險峻;群龍峰林連綿不絕,恰似群龍起舞;羅漢峰林,排列均勻,多為草植被;疊帽峰林,多系水平岩石組成,下部較緩,中部陡,頂部平。
l 幽玄時空 山巔何處現海洋?
從獨山縣出發,沿都柳江的源頭一路下行,河水在一個叫議寨的村莊前就躲入地下,當地人稱之為干河。干河盡頭的山洞將干河和暗河一起吞入口中。水流都從這口山洞消失,當地人稱之為消水洞。對水的去向,村民們開玩笑說,都跑到了遠在天邊的海裡了。其實村人不知,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四億年前就是一片蔚藍的大海,在2.2億年前屬於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從議寨向下游一個叫王屯方向行進。崎嶇的羊腸小路蹣跚上行,滿目是清一色的石山。山道上一層貝類化石,被人踩得光如墨玉。想不到億萬年前的海洋之淵就在腳下。
一路下行,山坡上的田地裡,貝類化石像超級穀粒一樣散落在禾腳谷叢,如果施肥澆灌,真疑心它們也會生根發芽。王屯就像一隻鑲在石頭中間的貝化石,村人抱怨說:化石太多,田裡、土裡全是,一年下來鍬鋤都被硌壞幾把。說完,一腳將一枚貝殼化石踢到門外的水窪中。漣漪裡,小貝殼是否會想念億萬年前這裡浩瀚的蔚藍?
海洋,將記憶全部刻在了這些神奇的石頭上。這些在質樸的當地人看來一文不值的花石頭,卻造就了一批新的學術名詞,牽引了無數地質和考古鉅子們的魂夢。在世界地質名詞中,從這一帶起源和有關的就達4000多個。難怪國際史前考古界公認貴州省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天然化石博物館!
從王屯到其腳下的建群村,河道在這裡寬了很多。無數曾生長在海底的珊瑚、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一叢叢,一團團,像藤蔓一樣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悠閑地晒太陽。
在幸福村,農民廁所的墊石就是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的泥螺化石,每塊石頭上都有兩三個拳頭大的泥螺。村後通往江寨的路上鋪有巨大的海百合化石,一蓬蓬像荷葉一樣舒展在人的腳印和牛馬的蹄痕之間。
1957年一位叫胡承志的地質學家途經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在一個農民家如廁時,發現用石頭筑造的廁所牆上竟然有清晰的動物化石,遂帶回北京研究,從而揭開了一個新物種的神秘面紗,這種動物後來被定名為「胡氏貴州龍」。
在震驚考古界的盤縣化石群、凱裡-臺江化石群、關嶺化石群、興義化石群中,貴州龍這一獨特屬種和海百合成了貴州古生物化石的主要代表。
貴州龍是一種小型兩棲類爬行動物,樣子和今天的蜥蜴很像,不過它的脖子要長得多,幾乎佔了身體長度的三分之一,形象相當可愛。
關嶺化石群形成於距今2.2億年前的海灣,主要包括魚龍、海龍、鰭龍、楯齒龍等海生爬行動物,三疊紀古生物化石,特別是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數量之巨大,種類之眾多、保存之精美、形態之奇特為全球同期地層所罕見。
海百合併不是海生植物,而是一種腔腸類棘皮動物,身體由長長的像葉柄一樣的「莖」和杯狀的腕足組成,兩億多年前像一叢叢盛開在海底的百合花。形成化石後猶如中國畫中寫意的荷葉,堪稱世界一流。
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之際,遙望一輪紅日由峰林冉冉升起或徐徐西沉,萬道金光灑蓋峰林。峰林中到底有多少天坑,至今沒有精確數據,雨古魯天坑底部平坦,喇叭花形,高低落差600米,周圍奇峰林立,被稱為華夏已發現的天坑之首。
在海拔800至1200米左右的地帶都可以看到鬱鬱蔥蔥的興義蘇鐵。它是新種蘇鐵,羽狀復葉酷以傳說中的鳳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之一。這裡還有世界罕見的貴州龍化石和1.2萬年前的「興義人」文化遺址。
200多米高的瀑布從谷頂飄下,白浪衝天。見識過馬嶺河的漂流,才明白什麼比「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更過癮。
馬嶺河兩岸的崖高200米至100多米,在河裡漂仿如地縫歷險。
馬嶺河全長70多公里,在平川上切出一條狹窄幽深的地縫峽谷, 有「天下第一縫」之美譽。這種結構在全球極為罕見。
馬嶺河漂流段50多公里,上中下三段, 200條飛瀑, 30餘深潭,漂完全程約8小時,有「天下第一漂」的美名。
馬嶺河峽谷最高瀑布落差達280米。在主要景點一次可以看到13條瀑布。
峽谷有長達7公里的棧道,集中了古廟、古橋、古寨、古營盤、古戰場、古驛道、古石碑、古人類遺址等人文景觀和溶洞群、鈣化壁畫等古樸自然奇觀。
古樸的村寨和田園鑲嵌在崢嶸巍峨的喀斯特峰叢之間。馬嶺河峽谷包括萬峰林、萬峰湖兩大景區。
罕見飛瀑挂黔川
世界名瀑中有落差高達807米的安赫爾瀑布,有瀑寬1800米的尼亞加拉瀑布。但是,在方圓2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大小不等、風貌各異、壯觀優美的瀑布群,確屬世界罕見。而在貴州,就有這種大自然創造的大奇蹟。
貴州瀑布種類繁多,有洞中瀑、瀑上瀑、瀑後洞,千姿百態,神奇無比。在貴州瀑布風光中,最為典型的是黃果樹瀑布群。它由18個姊妹瀑組成,相得益彰,異彩紛呈。貴州瀑布風光還有被譽為「千瀑之市」的赤水瀑布群: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大白岩瀑布和甘溝瀑布群的27級瀑布,都是奇妙的景觀……
黃果樹大瀑布位於貴州省安順市,以黃果樹大瀑布為中心,形成一個巨大的瀑布群,以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蓋余所見瀑布,高竣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大而者。」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這樣盛讚過黃果樹瀑布。瀑布以高77.8米,寬101米,而成為我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從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立體觀看的大瀑布。從谷底沿白水河而上,先聞其聲,未見其景,心中已多了萬分期待。站在寬大的帘幕前,扑面水霧顯出迷離彩虹。
最奇特的是瀑布半腰上竟隱藏著一個水帘洞。水帘洞位於大瀑布40多米的高度上,全長134米,有6個洞窗、5個洞廳、3股洞泉和6個通道。走進大瀑布本身就已驚心動魄,而人在大瀑布裡面穿行,卻不免匪夷所思、神移魂飛了。
海拔2300多米高的新金頂上拔地而起近百米的巍峨石柱;石柱上端裂為兩個峰頂,似佛手高擎,二指插天。指頭上還分別矗立著兩座佛殿,登臨極頂,揮袖成風,哈氣成雲,雄奇險峻,嘆為觀止。
梵淨妙泉常相遇,99條溪水變化出千姿百態。無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懸空白練,都一塵不染。美麗鮮見的白頸長尾雉、紅腹錦雞,個體特大的娃娃魚、嘴邊長鬍子的鬍子蛙……山上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多達30餘種。
萬寶岩海拔2000米以上,由礫石、鵝卵石膠結而成,陽光一照,五顏六色,如珠光寶氣,礫石、鵝卵石,正是滄海桑田留下的見證。萬卷書整座山崖,由層層疊疊的頁岩堆積而成,恰似萬卷書籍。有人說:游梵淨山總感到有一種神秘的顫波瀰漫四周。梵淨山森林茂密,覆蓋率高達80%,這裡空氣濕潤,氣流中的負氧離子很多,即便是大晴天登山,也會有一種「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的感覺。這種感覺與自我心理暗示相混合,於是便覺得清風白雲間有什麼神秘的微波在顫動……
千古岩畫如天書
千古岩畫如天書畫馬崖是位於貴州省開陽縣的一組岩畫群,共有200多個圖案,以赭紅色顏料繪製於懸崖薄層岩面上,畫的內容不僅有太陽星象、姿態各異的馬、作舞蹈狀的人物,還有狀似魚、龍、虎、狗、仙鶴,更奇怪的是還有一些干欄式的房架和一些怪異神秘的圖形符號。
不可思議的是在經歷大自然萬年之久的打磨和洗禮後,岩畫依然光鮮如初,這個赭紅色顏料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可以與自然界最無情的時間抗衡?
畫馬崖岩畫群中的岩畫,是用極其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的各種造型,類似於速寫風格,但是其線條卻異常簡潔甚至抽象,寥寥數筆卻惟妙惟肖。以現代人的認知對這些圖案進行解讀,簡單線條勾畫出的圖案可能是馬、人和太陽,還有一些魚、虎、龍、狗、仙鶴等等。然而,專家考察卻發現,岩畫中描述人的線條頭型呈不規則的圓隆狀,四肢和身體都用形狀不同的線條表示。從我國古代遺留的古代繪畫中不難發現,古人在描繪人頭部時常用圓或橢圓形,而開陽畫馬崖的岩畫中的人頭線條呈不規則的圓隆狀,這關鍵的差別引發了我們的疑問,這種「人」是不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的「寫真」?
與此同時,畫馬崖岩畫中那些反覆出現的大圓點、小圓點、小斜點和怪異神秘的圖形符號,至今,讓很多前來考察過的專家學者都無法解釋其中的含義,難道這些神秘的圖形符號真是外星人的語言?
新發現的崖畫還有不少新奇的地方,奇特的巨人樣圖案,高約1米,寬約0.6米,其左側還有一個胸透圖像似的神秘圖案,高約0.7米,寬0.4米,不僅內容和尺寸在貴州均屬首次發現,而且在全國已發現的同類岩畫中也不多見。
一個騎虎的神秘物圖案、一個桃心圖案和一個山羊圖案,在畫馬崖地區也屬首次發現。而該處岩畫中也同樣反覆出現了許多大圓點、小圓點、小斜點等圖案,這讓原本沒有頭緒的畫馬崖更增添了許多神秘感。
和失蹤的瑪雅人、神秘的金字塔、復活節島上巨人石像一樣,畫馬崖岩畫同樣充滿了難以解釋的神秘。梯子岩處的岩畫地勢險要,上為懸崖絕壁,下為陡坡及森林。能夠將如此多豐富的圖案繪製到「絕地」非常人可及,現代人即使在很多工具的幫助下都難以完成如此難度的工作,更不用說身處遙遠時代的古人。究竟是誰採用什麼樣的技術在這樣的環境下達成這樣的效果呢?難道真的有上古文明存在過嗎?
岩畫採用垂直投影法,巧妙地利用薄層岩面僅有的面積,將各種圖形有機地分布於岩面上,既表現出畫面彼此的區別,又表現了畫面的層次空間感,通過畫面圖像與層狀岩壁間的這種排列組合,達到一種空間的延續效果。這種藝術境界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即使在現代也是一個偉大的奇蹟。畫馬崖岩畫讓人們看到了另外一種世界,另外一種意識形態。
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創造了這些偉大的傑作?在這些岩畫中,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神秘的畫馬崖,一切都是謎。
l 自大夜郎今何在?
一個女子在河邊洗衣服,忽然有三節巨大的竹筒飄到她的腳邊,竹筒裡隱約傳出小孩的哭聲。她急忙撈起剖開一看,竹筒裡竟有一個小男孩。女子把他撫養成人。小男孩成了夜郎國的國王。
「漢孰與我大?」小男孩後來的一句話讓世人貽笑千年。「夜郎自大」作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幾乎成了貴州人的代名詞。現在,夜郎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它獨特的人文價值正為世人看重。
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頃襄王派「將軍莊溯沉水,出且蘭,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文字記載和考古發掘材料對古夜郎的記載實在少之又少,這個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河平年間,前後約300年的古國神秘消失,古老的文明只留下一團揮之不去的歷史謎團。
《史記.西南夷志》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西南夷在歷史上泛指雲貴高原與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但是,夜郎國的都邑究竟在哪裡?
考古專家將歷史發掘與文獻對照研究推斷,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可樂地區很可能是屬於夜郎國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2000年發掘的赫章可樂墓地,共發掘夜郎時期墓葬111座,出土各類文物540餘件。被列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發掘發現了大量「套頭葬」實例。這種用銅釜或銅鼓套頭和腳的特殊葬式及其所蘊涵的玄妙奧義引起了考古學界的極大興趣。
可樂,彞文古籍稱為「柯洛倮姆」,意為「中央大城」,後演變為「可樂」。今天雜居可樂的彞、苗、布依等少數民族中,彞族人最多。專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樂時,已發展到鼎盛時期。夜郎王為了擴展地域,先後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區多處建立城池。從可樂「西南夷」墓群可以看出當時這裡已經相當繁榮。
但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夜郎,這個有著10萬精兵,滿壩良田,於盤江上下舟楫往來的神秘古國卻折戟沉沙,無影無蹤。那梳著高原髮髻的身影和他們艱苦創造的文明被歷史掩埋得寂然無聲……
l 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
「地球上美麗的傷疤」,馬嶺河有這麼一個略顯憂鬱的稱號。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的山嶺中隱藏著一條深達300米、長70多公里的大裂縫。這是在7000多萬年前劇烈的燕山構造階段中被撕裂而成。在谷底上看,寬廣無際的天空竟然變成了一條窄窄的溝。在山頂往下看,平地間僅有一條細縫。
多少龍宮人未識
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溶洞群。龍宮溶洞全長5000餘米,貫穿27座山頭。水洞全長約800多米,粗細高低不等的鐘乳石從頂上垂挂下來,景象非凡。船在靜謐的暗河中行進,只聽得輕微的划槳聲,當船走到盡頭,遊人棄舟登岸,從另一洞口出來時竟在一片高達百米的崖壁之下,氣勢極其雄偉。
龍宮中心景區方圓1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餘個,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獲世界吉尼斯記錄。至今,尚有很多優美的溶洞,養在深閨無人識。
龍宮森林覆蓋率達90%,大氣質量為國家一級標準,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原子能和環保專家在龍宮考察,發現這裡竟是中國天然輻射劑量率最低的地方,僅為聯合國規定人類生活正常輻射值的1/30。
山壁上奇枝倒懸,古木林立,如織的藤蔓從空中悠然垂下,靜靜地浸泡在這天賜的靜謐中,有如世上最清淨的搖籃。觀音洞總體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殿堂,百年來香火鼎盛,在主殿上有著一個高12.6米鐘乳石天然觀音像。山洞外圍有七座山峰環繞成蓮花寶座。仿若是上蒼安排,洞前還有一漩塘,類似常轉不歇的法輪。
面積達萬餘平方米的圓塘,池水日夜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著。水面上碧綠的浮萍隨水旋動,「漫湧浮萍漩玉姿」的景象不知醉倒多少遊客。其實這亙古悠悠自轉忙的漩塘,是因池水沿圓塘切線方向流入,池底有天然漏斗讓水潛入暗河而形成。奇特的是天然漏斗彷彿會隨水量大小自行調整,流入的水,來得大潛得快,來得小潛得慢,使塘面一直保持著相近的水位。
織金洞為高品位旱溶洞,地質形成約50萬年。洞中遍佈的石筍、石塔、石鐘乳、石盾、石花、捲曲石、雲盆、石珊瑚、穴珠和邊石壩、石瀑布等,集中體現了世界溶洞堆積物類別的40多種堆積形態。罕見的「銀雨樹」、「塔松」、「霸王盔」等奇特的石筍類沉積物被譽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洞穴景觀」。
l 奇異人文
頭上長角的神秘部落
全國近半數的苗族、過半數的侗族和幾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分布在貴州中南部,貴州有苗、布依、土家、仡佬、水、白、壯、瑤等49個少數民族。進入黔地,無論是苗家村莊、侗鄉鼓樓,還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盡皆成景,美不勝收。
貴州省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項目有梭嘎、鎮山、隆裡、堂安生態博物館和青岩古鎮、黎平肇興村、從江邑沙寨、三都怎雷寨、雷山西江寨、赤水大同古鎮等。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正以它濃烈的現代魅力,引導著現代人們文化和審美的回歸,成為一種真正的文化時尚。
傳統文化是一種維繫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進入21世紀,人類受到的最大衝擊,一是自然生態的惡化,二是民族民間文化的消解。面對現代文明強烈衝擊,漸行漸遠的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被旅行者關注。
梭嘎是烏蒙山腹地的一個苗族村寨,地處貴州省六枝特區境內。社區內生活著一個苗族的分支,共有4000多人,至今仍延續著一種古老的、以長角頭飾為象徵的獨特的苗族文化,這種文化非常古樸,有原始的平等、民主風尚,有豐富的婚戀、喪葬和祭祀禮儀,有別具風格的音樂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繡藝術,仍過著男耕女織的農耕生活。
梭嘎人的歷史寫在頭髮上。婦女每天梳頭時把掉的頭髮用麻線編織起來,一代一代傳下去,作為嫁妝傳給閨女。梭嘎現存最珍貴的一個髮髻積累了五輩人的頭髮,重達6公斤。女人們先用一根長約2尺左右的牛角狀木板將頭髮盤在腦後,再在木角上把假髮盤成巨大的「∞」字形。頭飾高約15厘米,兩頭垂於耳下到兩肩上方。
長角苗為什麼要用「長角」作為頭飾呢?據說是苗王戰死後,族人把弓、弩反插在腦後,誓為苗王報仇。以後苗族人用木製長角取代兵器,並作為飾物,一代代傳下來。
長角苗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與外界的交往很少,其生存環境和經濟文化仍保持著比較完整和古樸的風貌,迄今為止,他們基本保持了在本民族內通婚,家族內不通婚的習俗。婚姻和家族血緣關係,把12個村寨牢固地聯結在一起,從來沒有被割斷過。
每年春節,農曆正月初四至十四的跳花坡,長角苗在談戀愛時是非常開放的,每個寨子都有幾個花棚,專供男女青年談戀愛用。對於他們來說,性愛就是擁抱和親吻的自然延續。但是,一旦結婚後,要求就會非常嚴格。
現在,梭嘎已成為生態博物館,整座村寨連同其中居民的習俗原封不動地當作「遺址」保護,有人說它並不是講述一個陽光燦爛的故事,而是講述著一個頭上長角部落的神秘生活。
l 梵淨山上萬卷書
「梵淨實為群龍祖,平地突起凌蒼穹。」億萬年前,山體經造山運動的力量逐步由海底上抬,形成高山。梵淨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東西寬21公里,南北長27公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572米。
「梵淨山」之稱始稱於明代,得於超越時空,超越生死、沒有穢垢的佛境。是難得的自然生態王國。在地球同緯度的很多地方都已荒漠化,而梵淨山卻還保存著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繁衍著2600多種生物,其中不少還是200萬年至7000萬年前的古老物種。梵淨山有十大奇絕景觀,那裡雲譎波詭,氣象萬千。
l 百裡杜鵑花似海
誰見過綿延上百平方公里的杜鵑花競相開放、爭奇鬥妍?
紅似烈焰、白若雲霞,一株株、一朵朵,絢麗多姿,狀若巨錦。這裡就是被譽為「世界天然大花園」的國家森林公園——百裡杜鵑。
百裡杜鵑是一個舉世罕見的原始杜鵑花林帶,位於黔西、大方兩縣交界處,是一處世所罕見的自然奇觀。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綿延50多公里,總面積達132.70平方公里。
在這個天然的大花園中,各種杜鵑花形態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赤如丹砂的馬纓杜鵑、雪白的大白花杜鵑、樹形杜鵑、映山紅、露珠杜鵑等28種,分布在七八個花區,各區自成風格、各領風騷。黔西縣金坡鄉大坑洞一帶是杜鵑花集中區之一,主要為馬纓杜鵑、樹形杜鵑、露珠杜鵑、大白杜鵑等,每年四五月花開時節,登高遠望,可見一山的紅杜鵑連著一山的黃杜鵑,紅黃相間,漫山遍野,無比艷麗,就像置身於花海之中。杜鵑花另一集中分布區在大方縣的普底,樹高者十多米,矮者不足盈尺,千朵花樹比比皆是,萬朵花樹隨處可見,真是萬紫千紅,氣象萬千。
為什麼這裡會出現如此罕見的原始杜鵑花帶?
「千峰疊奇嶂,烏金底下藏,杜鵑花似海,蠻山留異香」,大方縣金坡大坑洞的岩壁上留有清代無名氏的古詩。杜鵑花往往生長在煤山上,百裡杜鵑花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二疊系地層,多為泥岩、頁岩、砂質頁岩夾煤層。煤系地層的岩石抗風化能力弱,在雨水作用下,土壤類型以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為主,這種酸性土壤是最宜於杜鵑生長的土壤條件。百裡杜鵑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是花區年平均氣溫約11.8℃、平均降水1180毫米,年雨日多達220天,陰多、晴少。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別適合喜歡陰濕溫涼的杜鵑生長。
步行於林間小徑,花瓣紛紛揚揚,在百裡杜鵑花叢,不僅可以吮吸清甜沁脾的杜鵑露,聆聽那柔腸寸斷的子規啼,還可以品嚐到好客的彞家兒女捧出的香噴噴的水花酒、風味無窮的干臘肉,以及特色小吃煽雞點豆腐、陰辣角、酸菜羊肉、茅香粑、「大方豆腐」。還可以觀賞到有彞族戲劇活化石之稱的撮泰吉、仡佬族的「打親敬酒」……
l 水上森林世無雙
大小七孔,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上的一處絕品。世界上的許多喀斯特地區,往往都是十分貧瘠脆弱的生態環境,缺乏水源和植被。可是這裡,既有喀斯特森林的奇觀,又有喀斯特地貌上美麗的河谷與湖泊。這樣融山水林洞湖為一體的景色堪謂舉世無雙。
小七孔以峰叢窪地、峰叢漏斗為主,景區在寬僅1公里、長不足10公里的狹長幽谷裡集中了洞、林、湖、瀑、石、水各種絕世景觀。
響水河谷是一條在喀斯特地貌上流淌的、由明流和暗河交錯而成的河流。全長1.6公里,落差110米。經過森林無數次過濾,清澈無比的河水經過層層岩石形成了68級跌水瀑布。
龜背山喀斯特原始森林最神奇之處是長在石頭上。
這裡絕不能從植物的外形大小來判定它們的年齡:一棵看上去只有幾厘米粗的小樹,可能有五六十歲年紀。胸徑三四十厘米的大樹,早已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滄桑。在適者生存的規律下,龜背山上的動物也練就了特殊本領。有一種碎蛇,在崎嶇的小道上爬行時,不免滑跌,長長的身子摔碎成幾段。妙的是,斷成幾截的蛇身在地上蹦蹦跳跳,會自動互相靠攏,像火車車廂似地迅速碰接在一起,一會兒就又神氣活現地鑽進草叢。
水上森林帶只有500多米長,響水河的河水到了這裡形成500多米長的白瀑。所有的石頭都被沖刷出深深淺淺的印痕,所有的樹根都生長在石頭上,岩縫中一簇簇灌木的根被激流沖刷,浪花直打枝頭。流水又被樹枝劃成若干分支,林水交融,分不清究竟是森林長在水中,還是水流在森林中?
大七孔以原始森林、峽谷、伏流、地下湖為主體。山神峽兩岸懸崖峭壁高達100多米。抬頭仰望,天空只剩下細細一線。在這裡不能大聲喧嘩,不然,兩岸的絕壁上就會飛沙走石,乒乒乓乓的石塊沙粒從上面掉下來,十分危險。
「天生橋」是貴州喀斯特地貌上一種獨特的景觀,它們的形態、高度都不相同。大七孔一座橫跨河兩岸的天然巨岩,高達60米,厚10多米,孔寬達20多米,河水流過橋下,形成了兩米多高的寬大瀑布。在這懸崖上不但懸掛著許多巨型的鐘乳石,而且從石縫中還長出了許多綠色的草叢、灌木和籐蘿,真可謂是琳琅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