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4-13 05:05:04作者:史然 整理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出《左傳·宣公二年》)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出《左傳·宣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