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4-06 23:36:06作者:zhongkang
中國大陸環境形勢險惡,污染是發達國家的三十倍,空氣、水等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造成了社會不公,影響社會穩定,直接制約經濟發展,而且引發一連串國際爭端。
將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國力得以明顯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全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全世界第一,引進外資全世界第一。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煤炭、石油、鋼等能源材料消耗全世界第一,建材消耗全世界第一,原材料進口全世界第一,同時中國的環境污染程度也是世界前列,生態破壞嚴重,發展經濟的代價慘重。
中國是工業用的木材紙漿紙產品全世界第二大市場,石油進口全世界第二,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八至十倍,污染是發達國家的三十倍,勞動生產率是發達國家的三十分之一。化學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十年以後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江河水系七成受到污染,四成嚴重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二成,工業危險廢物化學物質處理率不足百分之三十。三億多農民喝不到乾淨的水,四億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乾淨的空氣,其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是嚴重污染。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個城市,中國佔了十六個,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氣不達標,山西全省城市幾乎全不達標。三分之一的國土被酸雨覆蓋。如果按現在的趨勢,到二零二零年,中國國土面積一半都將被酸雨覆蓋,八成人口將處於嚴重的空氣污染中。
有一些資料,已讓中國人無法用更嚴重的言辭來形容面臨的險惡局勢。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一次環境系統內部講話中說,如今中國四十五個主要礦種在十四年後將剩下六個,石油五年以後六成以上依靠進口,木材鐵礦統統依靠進口。中國GDP佔世界百分之四,卻消耗了全球百分之二十六的鋼、百分之三十七的棉花、百分之四十七的水泥。傳統工業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土地、水和礦產資源,中國已耗損大半。
他說,如今中國有三大污染:一是工業污染。現在拉動GDP增長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如造紙、電力、化工、建材、冶金;二是城市污染嚴重,而且中國人好面子,地上的高樓大?鱗次櫛比,「上三路」都修得不錯,而「下三路」幾乎不通,許多污水處理廠只是擺設;三是農村污染嚴重,一億五千畝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一部分是重金屬污染,很難恢復,一億五千噸垃圾露天存放,農村的環保設施幾乎為零。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老污染以外,一些新的污染接連而來,比如廢舊電子電器的問題,比如機動車尾氣問題,還有室內建材污染問題。北京的空氣污染主要是機動車尾氣造成的,尤其是北京三面環山,這些污染就沉積在城市上空,形成「陰霾」現象,將整個北京,包括中南海地區,讓人昏昏暗暗看不清。
有一個高級官員告訴亞洲週刊,北京日益嚴重的機動車尾氣污染,對市民特別是交通警察造成嚴重傷害。「目前北京交警的平均壽命是四十八歲!」他說。
中國嚴峻的環境形勢造成三大嚴重後果,第一大後果是直接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畸形發達的重化工業,大氣污染九成來自工業,工業中污染的七成來自火電。中國的能源結構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燃煤結構。火電每年投資增長百分之五十以上,二零零四年裝機是三億多千瓦,二零零七年有可能一躍進入五億多千瓦。這將拉動煤炭的需求。煤炭每年增長兩億噸,二零零五年是二十一億噸,二零零六年二十四億噸,二零一零年將達到三十億噸。這一系列火電的發展,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為此就必須實行嚴格的脫硫政策。但如今全國火電廠相當部分沒有安裝或者運營脫硫設施。
第二個後果是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二零零六年,有更多的環境問題讓中國領導人煩惱,他們就環境問題的批示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半,即使他們再三要求「嚴格執法」,也無法遏止環境的持續惡化。中國公眾每天向政府投訴一千六百五十次,全年有六十萬次,比二零零五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兩會提案中,環境保護作為熱門問題,已經超過公共安全、教育、醫療,成為前五位的熱點關注問題。在北京等大城市已成前三位熱點關注問題。未來的水電開發,將使移民、土地、環境三者攪合在一起,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
環境污染也造成了社會不公,目前中國農村的環保設施等於零,有限的環保投入全部用於城市和工業。東西部之間也不公平,西部廉價的能源供應著東部而沒有得到生態補償。人群也因為環境問題而變得不公平,山西的「煤耗子」(煤老闆)炒熱了北京的房地產,現在進一步往東轉移,逃避污染,而承受礦區污染的是當地居民。
二零零五年,浙江畫溪村村民因反對工業污染,遭當地政府壓制,發生萬人騷亂。二零零六年三月,金沙江邊的香格里拉縣農民因抗議李鵬之子李小鵬的華能電力在虎跳峽修電站,也發生了萬人騷亂。而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四川漢源縣農民因當地政府修電站搶佔了他們的土地而與軍警對抗,造成村民和軍警傷亡。環境事件已成為中國社會動盪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大後果是嚴重的國際爭端。中國的鄰國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環境問題,日本、韓國最關心的是沙塵暴,他們認為沙塵暴全部來源於蒙古和中國,落在他們頭上的酸雨一半來源於中國;東南亞一些國家抗議中國在上游修水電站,破壞了他們的生態;俄國、馬來西亞和印尼認為中國的造紙業毀壞了他們的原始森林;美國認為中國十年內會成為他們西海岸的主要污染源。
碳排放中國將超美國
更重要的是,所有發達國家最關心中國的氣候變化問題,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世界三百多個環境公約,中國只加入了五十個。以《京都議定書》為例,美國雖然沒有加入,但是定出一個削?的計畫,又定出一個新能源替代發展計畫,估計會馬上見效好轉,可能在五年內有一個巨大的轉變。也就是說美國從碳排放全世界第一會變成第二,中國將迎頭趕上變成第一。
潘岳說:「再過若干年,中國將處於更加尷尬的境地:要減排,是天文數字,經濟負擔非常重;如不減,在國際上將成眾矢之的,中國的外交形象、政治形象、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將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國力得以明顯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全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全世界第一,引進外資全世界第一。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煤炭、石油、鋼等能源材料消耗全世界第一,建材消耗全世界第一,原材料進口全世界第一,同時中國的環境污染程度也是世界前列,生態破壞嚴重,發展經濟的代價慘重。
中國是工業用的木材紙漿紙產品全世界第二大市場,石油進口全世界第二,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八至十倍,污染是發達國家的三十倍,勞動生產率是發達國家的三十分之一。化學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十年以後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江河水系七成受到污染,四成嚴重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二成,工業危險廢物化學物質處理率不足百分之三十。三億多農民喝不到乾淨的水,四億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乾淨的空氣,其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是嚴重污染。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個城市,中國佔了十六個,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氣不達標,山西全省城市幾乎全不達標。三分之一的國土被酸雨覆蓋。如果按現在的趨勢,到二零二零年,中國國土面積一半都將被酸雨覆蓋,八成人口將處於嚴重的空氣污染中。
有一些資料,已讓中國人無法用更嚴重的言辭來形容面臨的險惡局勢。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一次環境系統內部講話中說,如今中國四十五個主要礦種在十四年後將剩下六個,石油五年以後六成以上依靠進口,木材鐵礦統統依靠進口。中國GDP佔世界百分之四,卻消耗了全球百分之二十六的鋼、百分之三十七的棉花、百分之四十七的水泥。傳統工業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土地、水和礦產資源,中國已耗損大半。
他說,如今中國有三大污染:一是工業污染。現在拉動GDP增長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如造紙、電力、化工、建材、冶金;二是城市污染嚴重,而且中國人好面子,地上的高樓大?鱗次櫛比,「上三路」都修得不錯,而「下三路」幾乎不通,許多污水處理廠只是擺設;三是農村污染嚴重,一億五千畝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一部分是重金屬污染,很難恢復,一億五千噸垃圾露天存放,農村的環保設施幾乎為零。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老污染以外,一些新的污染接連而來,比如廢舊電子電器的問題,比如機動車尾氣問題,還有室內建材污染問題。北京的空氣污染主要是機動車尾氣造成的,尤其是北京三面環山,這些污染就沉積在城市上空,形成「陰霾」現象,將整個北京,包括中南海地區,讓人昏昏暗暗看不清。
有一個高級官員告訴亞洲週刊,北京日益嚴重的機動車尾氣污染,對市民特別是交通警察造成嚴重傷害。「目前北京交警的平均壽命是四十八歲!」他說。
中國嚴峻的環境形勢造成三大嚴重後果,第一大後果是直接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畸形發達的重化工業,大氣污染九成來自工業,工業中污染的七成來自火電。中國的能源結構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燃煤結構。火電每年投資增長百分之五十以上,二零零四年裝機是三億多千瓦,二零零七年有可能一躍進入五億多千瓦。這將拉動煤炭的需求。煤炭每年增長兩億噸,二零零五年是二十一億噸,二零零六年二十四億噸,二零一零年將達到三十億噸。這一系列火電的發展,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為此就必須實行嚴格的脫硫政策。但如今全國火電廠相當部分沒有安裝或者運營脫硫設施。
第二個後果是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二零零六年,有更多的環境問題讓中國領導人煩惱,他們就環境問題的批示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半,即使他們再三要求「嚴格執法」,也無法遏止環境的持續惡化。中國公眾每天向政府投訴一千六百五十次,全年有六十萬次,比二零零五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兩會提案中,環境保護作為熱門問題,已經超過公共安全、教育、醫療,成為前五位的熱點關注問題。在北京等大城市已成前三位熱點關注問題。未來的水電開發,將使移民、土地、環境三者攪合在一起,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
環境污染也造成了社會不公,目前中國農村的環保設施等於零,有限的環保投入全部用於城市和工業。東西部之間也不公平,西部廉價的能源供應著東部而沒有得到生態補償。人群也因為環境問題而變得不公平,山西的「煤耗子」(煤老闆)炒熱了北京的房地產,現在進一步往東轉移,逃避污染,而承受礦區污染的是當地居民。
二零零五年,浙江畫溪村村民因反對工業污染,遭當地政府壓制,發生萬人騷亂。二零零六年三月,金沙江邊的香格里拉縣農民因抗議李鵬之子李小鵬的華能電力在虎跳峽修電站,也發生了萬人騷亂。而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四川漢源縣農民因當地政府修電站搶佔了他們的土地而與軍警對抗,造成村民和軍警傷亡。環境事件已成為中國社會動盪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大後果是嚴重的國際爭端。中國的鄰國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環境問題,日本、韓國最關心的是沙塵暴,他們認為沙塵暴全部來源於蒙古和中國,落在他們頭上的酸雨一半來源於中國;東南亞一些國家抗議中國在上游修水電站,破壞了他們的生態;俄國、馬來西亞和印尼認為中國的造紙業毀壞了他們的原始森林;美國認為中國十年內會成為他們西海岸的主要污染源。
碳排放中國將超美國
更重要的是,所有發達國家最關心中國的氣候變化問題,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世界三百多個環境公約,中國只加入了五十個。以《京都議定書》為例,美國雖然沒有加入,但是定出一個削?的計畫,又定出一個新能源替代發展計畫,估計會馬上見效好轉,可能在五年內有一個巨大的轉變。也就是說美國從碳排放全世界第一會變成第二,中國將迎頭趕上變成第一。
潘岳說:「再過若干年,中國將處於更加尷尬的境地:要減排,是天文數字,經濟負擔非常重;如不減,在國際上將成眾矢之的,中國的外交形象、政治形象、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