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的和風滋潤下,皮琴蒂尼山草木豐茂,終年碧綠。一個個依山而建、色彩明麗、白雲繚繞的小鎮,宛若一串珍珠散落其間。因其迷人的景色和燦爛的歷史,阿馬爾菲海岸連同這些小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自然文化遺產,統稱「阿馬爾菲海岸區」。
在「人間天堂」領略地中海風情
海岸明珠中最耀眼的一顆是擁有6000人口的阿馬爾菲鎮。在公元8世紀到17世紀期間,這裡曾是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的首都。當時,義大利半島上 並存著熱那亞、威尼斯、比薩和阿馬爾菲四個航海共和國。因其天然的地理優勢,阿馬爾菲曾是其中最繁榮的國家。世界上第一部「航海法典」於1262年在這裡 誕生。這部包含62章、長達數萬言的法典原始版本,現存於佛羅倫薩博物館。我們在阿馬爾菲鎮政府博物館看到了它的兩卷分別用義大利文和拉丁文書寫的古版復 制本。公元13世紀是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鼎盛時期,人口一度達到十幾萬。阿馬爾菲人向地中海彼岸的埃及、敘利亞、拜佔庭等國輸出葡萄酒、檸檬、木材、武器 以及從巴爾幹半島販來的白人奴隸;再從那裡買回布料、地毯、紙張、咖啡、香料等貴重商品,銷往義大利和歐洲其他地區。阿馬爾菲鎮中心有一座宏偉華美的教 堂,其阿拉伯式建築風格和色彩,正是這段繁華歲月的歷史註解。
阿馬爾菲海岸風光
今日的阿馬爾菲海岸區已失去其古代的航海價值,成了歐洲旅遊休閑的勝地。全區現有15個小鎮,總人口不到6萬。這裡遠離了都市的喧囂,每個小鎮 都極為舒適、悠閑和安寧。所有建築都倚山面海,層層疊疊,直達山巔。到處是壯觀的懸崖、美麗的海景、金色的陽光、透明的空氣和濃濃的綠色,宛若人間仙境。 置身如此美景,真正感到心曠神怡,縱有千般煩惱,紛繁複雜的世界也會拋於腦後。夜晚,寧靜的小鎮街道瀰漫著夢幻般的色彩。奔放的南歐音樂飄到燭光搖曳的餐 桌上,品嚐著地中海的海鮮和甘醇的葡萄酒,浪漫與溫馨便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此時,不免會想起導遊小姐說過的「天堂之路」。
尋幽探古,偶遇中國「蔡侯紙」
阿馬爾菲海岸不僅使遠方來客領略到真正的南歐和地中海風情,更可在此尋幽探古。兩年前剛剛發掘出土的一處古羅馬別墅,證明早在公元一世紀這裡已 是王公貴族避暑之地。「阿馬爾菲古兵器博物館」顯示了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曾擁有一支頗有實力的海軍。它的艦隊還曾援助過教皇利奧四世發動的十字軍東征,並 從伊斯坦布爾運回據說是耶穌十二宗徒之一聖·安德列的遺骨。現在,「聖人遺骨」就安放在阿馬爾菲鎮中心的多莫主教堂,吸引著大批信徒前來朝聖。在蒙泰阿爾 比諾鎮,有一個完全在山體內挖掘的、長約3公里的古水道。其工程之浩大、結構設計之科學合理,令人慨嘆阿馬爾菲先人與天奮鬥的魄力和智慧。在一處處保存完 好、至今仍在使用的中世紀教堂裡,精美的壁畫、鑲嵌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顯示了古代阿馬爾菲人的高度創造力和藝術之恆古不朽。
然而,更令人驚異的是,阿馬爾菲與中國古代文明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據阿馬爾菲的一些史籍記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火藥、造紙,正是經由阿拉伯國家在此登陸,再由這裡傳播到整個歐洲的。
阿馬爾菲鎮有一座造紙博物館。據該館負責人介紹,大約在公元1100年左右,阿馬爾菲人從阿拉伯國家引進中國造紙技術,創建了歐洲第一座纖維造 紙場,生產出「新一代紙張」(即我國於公元105年開始廣泛生產的「蔡侯紙」)。到1200年左右,這裡的造紙場發展到60多個,成為義大利半島最大造紙 基地。現在的這座博物館就是在當年的一個造紙場基礎上擴建的。場內整個生產流程的設備保存完好,其中有中世紀用栗子木製作的粉碎機、17世紀初更新的鐵製 水輪驅動機、壓製紙張的木模和鐵磙、紙漿沉澱池等。這些設備現在不僅可以正常運轉、向觀眾示範,而且還可使用亞麻、破布等原始材料生產少許「古典紙張」, 為博物館創收。用「古典紙張」製作的信封和便箋,雖略顯粗糙,卻典雅古樸。手裡捧著它們,面對萬頃波濤的地中海,遙想遠隔關山的故國,頓生萬千感慨。
究竟是誰發明瞭指南針
在阿馬爾菲海岸區,所有導遊手冊上都印有一句話:「這裡是指南針發明者弗拉維奧·吉奧亞的故鄉」。波西塔諾鎮一個廣場上還有一座17世紀樹立的 紀念碑,上書大意如下的文字:「在您身後第六個世紀,我們以激情、感激與希望紀念您——弗拉維奧·吉奧亞,阿馬爾菲的古老源泉,義大利的不朽榮耀。」意大 利的一些出版物也都介紹過這位「發明家」。
對此,阿馬爾菲海岸區政府為我們先後派來的3個陪同人員有三種不同說法。一位是區旅遊公司的中年職業導 游。她說,弗拉維奧·吉奧亞發明指南針已是此間幾個世紀以來的「定論」,她也是一直向遊客作這樣的講解;另一位是區旅遊局官員。她說,弗拉維奧·吉奧亞確 實是指南針發明者,或許是中國後來將它進一步完善了,或許是兩國分別實現了這一發明;第三位是阿馬爾菲旅遊學校校長米凱萊,一個歷史知識相當廣博的學者, 被稱為阿馬爾菲地區的「活字典」。他說,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12世紀開始將指南針用於航海,但弗拉維奧·吉奧亞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物。他的出現源於14 世紀意北部埃米利亞地區歷史學家弗拉維奧·比安多的一部著作。該著作首次論及指南針在義大利的早期應用,後來有人便將弗拉維奧·比安多附會為「指南針發明 者弗拉維奧·吉奧亞」,以訛傳訛,弄假成真。米凱萊校長堅定地認為:指南針是由中國經阿拉伯國家傳到義大利的,因為中國漢朝史籍中就有了關於指南針的論 述。
米凱萊校長所說的史籍,是指東漢王充的《論衡》。《論衡》中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但我國十一世紀末才把指南針用於航海,把磁 針與分方位的裝置組裝成羅盤則是在南宋時期,這與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開始將指南針用於航海的年代大體相近。因此,或許是兩國分別實現了這一發明,也未可 知,這有待於史學工作者考察論證。無論如何,指南針的應用大大推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無論是誰第一個應用了它,都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