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最近收回了為促使地方當局改善環境而制定的方案,即要求地方政府在匯報當地經濟增長數據時扣除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稱之為綠色國內生產總值。這一方案的施行受到來自地方及其它中央機構的阻力。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的支配,官權影響環保方針的貫徹。
據國內外新聞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要求國家環保局不要把綠色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公布於眾,法新社援引國家統計局向國家環保局發出的通知說,「經驗已顯示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的理論和計算方法都不夠成熟。」
*環保給政治讓路*
但是在美國的社會學學者劉曉竹認為,是政治因素導致綠色國內生產總值不得發表:
「又趕上中國今年的十七大,很多人要陞官,胡錦濤要評功擺好,所以負面新聞、負面影響都要消除。這樣一種政治因素就導致我們子孫後代和中國環境的巨大代價。
「另外本來誰也沒有說綠色GDP完全成熟了,它本身就是在十個省市進行試點,連試點現在都搞不下去了,那麼胡錦濤說的可持續性發展、環境保護等等,都是空話,什麼都比不上陞官重要,什麼都比不上十七大重要。」
劉曉竹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背後隱藏勞工的血淚和環境的損失,當局對此並非沒有意識,但是他們不願意面對這一現實,官場的需要壓倒人民利益的需要和國家持續發展的需要。
*開端成了結束?*
據「亞洲脈搏」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局去年九月聯合發布2004年的綠色國內生產總值, 並原定這個月發表2005年的綠色國內生產總值。但是國家統計局如今說,有關數據將送往國務院,供國家領導層參考。
上次發表的綠色國內生產總值顯示,2004年污染導致的損失達5118億人民幣,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05%。當時環保局副局長潘岳說,「這只是我們計算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努力的開端。」
但是不久,十個施行環保先行方案的環保試點省市表示對繼續參與這個方案顧慮重重,希望退出,他們擔心地方經濟增長會因而受損。
劉曉竹指出,中央政策在地方行不通的根源,在於中央領導人忙於在政治鬥爭中爭權奪利,忽略國計民生、經濟宏觀調控的實事,從而對地方失去掌控。
「他根本就沒有這種權威,只干虛事,也就只有虛權。」
劉曉竹認為,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報告意義深遠,是對千秋萬代承擔責任的作為。
「中國體制內、還有老百姓、民間人士,都在推動綠色GDP,讓中國的發展可持續,他們做了一些很有效果的事情,包括GDP的綠色報告。但是正因為政治權力的失衡、官權太大,所以妨礙了中國的綠色發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