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森B冰棚發現、仍待辨識的一種南極海星
|
南極洲兩座冰棚的崩解,使科學家得以首度一窺冰封達一萬兩千年的南極海床生態,由德國科學家顧特率領的「南極海洋生物調查隊」發現新種甲殼、海葵等生物,此外,由於水溫上升,越來越多物種能生存於南極海域,其中小須鯨數量可觀。
氣候暖化使南極拉森A、B冰棚分別於十二與五年前開始崩解,致使科學家得以揭開面積約一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牙買加的海床生態面紗。顧特說,這些冰棚生態冰 封了至少五千年,拉森B可能更達一萬兩千年,拉森冰棚下的生態,堪稱地球上最鮮為人知的,直到現在,科學家僅透過鑽孔,才窺得冰棚下的生命堂奧。
來 自十四國、五十二位科學家,以十週的時間,進行南極海洋生物調查,該任務於一月底結束,並於二十五日公布成果。顧特說,經以遙控相機深入水下八百五十米的 環境後,他們共採得一千個生物樣本,包括十五隻像蝦的片腳類甲殼動物,其中一隻長達十公分(見圖一),最受矚目。這些生物應是科學上的新發現。
色彩斑斕的南極海葵Stephanthus antarcticus
橘色細長海星與扇鰭冰魚是在南極洲海域發現的奇特生物
科學家也發現四只新種腔腸動物,其中一隻類似海葵的生物,生活在海蝸牛背上,海蝸牛提供移動,它則回敬以保護。
科 學家發現,冰棚下的海床類型非常多元,從床岩到泥漿不一而足,而所孕育的動植物也相當歧異。在較淺的水下二百二十米水域,研究人員發現許多通常生活在深海 兩千米的海百合、海參與海膽,他們也發現數量龐大的海鞘,因此推測在拉森B於○二年崩裂之初,海鞘就開始拓展存活空間。
顧特表示︰「我們計算到異常多的小須鯨,這意味著該海域的生態體系快速調適新環境,因為藻類生長,以藻維生的磷蝦來了,以磷蝦為食的鯨魚接踵而至。」
南極海域受全球暖化衝擊的速度更勝全球其他地區,自一九四○年代以來,拉森冰棚的溫度已升高攝氏二點五度,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極地基金會生物學家察波爾說,如果我們不去探察該區在冰棚發生時的生態、物種,二十年後將無基礎瞭解全球暖化如何改變該區的海洋生態。
另外,「國際極地年」(IPY)計畫將於三月一日展開,多達六十國的數千名科學家,將參與為期兩年、兩百二十二個IPY研究,以對氣候變遷對極地衝擊做更完整全面的調查探索。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