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2-21 22:18:50作者:
「頭暈,我不出去了。」家住上海劍河路的徐家三口人昨天準備去親戚家拜年,不料兒子卻死活不願出門。父母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兒子是為了躲避發紅包,才稱病不出。
徐某今年25歲,畢業後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原來過年還能領紅包的他,今年轉變了身份。父親提前跟兒子打招呼,上班第一年,讓他給長輩和晚輩發紅包,讓大家高興一下。
今年大年夜、年初一兩天,徐某陸續給長輩和親戚的孩子發了4000餘元紅包,少則500元,多則1000元。
「就兩天,我一個多月工資就沒了。」徐某說,想想接下來還有幾家親戚的孩子要給紅包,而且起點就是500元,讓剛剛參加工作的他難以承受,只能挂出「免戰牌」。
徐某的困惑,在滬上年輕白領中並非個例。一些小白領將其稱為「紅包消費」。在網上,一些網友甚至提議,集體對其抵制。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以前拿了這麼多年紅包,參加工作,反而一毛不拔,豈不是要落下個「鐵公雞」的罵名。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顧怡虹說,年輕白領抗拒「紅包消費」,主要是不適應自己的身份轉變:去年還處於一個收取紅包者的角色,今年卻要掏出工資,給長輩、小輩發紅包。
顧怡虹說,其實發紅包和給壓歲錢作為民間習俗,主要是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讓老人感受到小輩的孝順,小輩感受到長輩的關愛,形式更重於內容。如果只在意金錢的多少,反而違背了感受親情友誼的初衷。
顧怡虹建議,作為收入不高的年輕人,應該拿出創意和勇氣,在節日之際,給老人和孩子送上一些精心挑選的禮物,一樣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
徐某今年25歲,畢業後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原來過年還能領紅包的他,今年轉變了身份。父親提前跟兒子打招呼,上班第一年,讓他給長輩和晚輩發紅包,讓大家高興一下。
今年大年夜、年初一兩天,徐某陸續給長輩和親戚的孩子發了4000餘元紅包,少則500元,多則1000元。
「就兩天,我一個多月工資就沒了。」徐某說,想想接下來還有幾家親戚的孩子要給紅包,而且起點就是500元,讓剛剛參加工作的他難以承受,只能挂出「免戰牌」。
徐某的困惑,在滬上年輕白領中並非個例。一些小白領將其稱為「紅包消費」。在網上,一些網友甚至提議,集體對其抵制。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以前拿了這麼多年紅包,參加工作,反而一毛不拔,豈不是要落下個「鐵公雞」的罵名。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顧怡虹說,年輕白領抗拒「紅包消費」,主要是不適應自己的身份轉變:去年還處於一個收取紅包者的角色,今年卻要掏出工資,給長輩、小輩發紅包。
顧怡虹說,其實發紅包和給壓歲錢作為民間習俗,主要是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讓老人感受到小輩的孝順,小輩感受到長輩的關愛,形式更重於內容。如果只在意金錢的多少,反而違背了感受親情友誼的初衷。
顧怡虹建議,作為收入不高的年輕人,應該拿出創意和勇氣,在節日之際,給老人和孩子送上一些精心挑選的禮物,一樣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