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也,謙讓也

發表:2007-02-17 12: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忍讓者,忍耐也,謙讓也。一般說來,社交過程中產生什麼矛盾的話,雙方可能都有責任,但作為當事人應該主動地「禮讓三分」,多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忍讓,實際上也就是讓時間、讓事實來表白自己。這樣可以擺脫相互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吵。

 
歌德有一天到公園散步,迎面走來了一個曾經對他作品提過尖銳批評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站在歌德面前高聲喊到:「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答道:「而我正相反!」一邊說,一邊滿面笑容地讓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同時也可以消除自己的惱和怒。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既為自己擺脫尷尬難堪的局面,順勢下臺,又顯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氣量。



忍讓是一種美德。親人的錯怪,同事的誤解,訛傳導致的輕信,流言製造的是非……此時生氣無助霧散雲消,惱怒不會春風化雨,而一時的忍讓則能幫助恢復你應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評價和讚美。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間有些小矛盾而發生磨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一方能夠「委曲求全」、豁達忍讓,就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從而維持和諧的氣氛。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只會使大家都得不償失。當然,能夠忍讓的一方也必然是具有高度自信和堅韌品質的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