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網」迷「惘」

發表:2007-02-06 00: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對要求學生購買或租借「膝上型」(或手提)電腦(laptop computer)的數以百計學院而言,讓學生配備一臺膝上型電腦,學習成果自然而然地會獲得提升,這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但是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儘管膝上型電腦提供使用者更多彈性–可自由地選擇何地及何時學習,但是看不出使用膝上型電腦對改善學習的明顯成效,顯示它的價值並不如預先的期望。


為了及早儲備適應未來科技化社會所需的知識與能力,父母及老師期望學生可藉電腦增加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競爭能力。一般認為電腦帶來教學上的優勢有,可運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 簡稱CAI)軟體,結合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及視訊以設計「互動式」教材和課後自我評量練習,使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進而強化學習效果。還可利用「遠距教學」(Distance Education)的學習方式,透過網際網路遊歷各國網站,做意見交流或選擇有興趣的課程學習。不少家長和老師相信學生一旦配備膝上型電腦,課餘時間可隨時隨地利用它進入課程網站,線上討論區(online discussion board)或電子郵件與他人交換意見,進行更深入或相關的課業研究。也有不少人認為如此一來可幫助學生更獨立學習。
然而電腦的使用對學生的學習是否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卡內基美隆大學2006年11月份發表一項被稱為最早致力於瞭解學生如何使用膝上型電腦的一份有系統的研究報告。由該大學教育科技辦公室主任安妮.菲(Anne Fay)為首的研究團隊,觀察某一所大學的印刷編排課程。在某些課程中,備有膝上型電腦供學生們使用,而其它課程,則是到電腦專用教室。事後這些學生回覆問卷調查,參加專案小組討論,填寫日誌敘述他們的經驗。

報告結果指出一個明顯的傾向,使用膝上型電腦的學生比沒有膝上型電腦的學生花更多時間做作業,和到電腦教室的那些學生之成績相比,大體上卻是一樣的;顯示多花費的時間並沒有反應在學習的具體成果上。相反的是,使用者經常使用電腦消磨時間,比如耗費在傳送接收電子郵件(email)、透過即時通(instant messages)聊天及瀏覽網站上。

據各方報導,美國許許多多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發現,愈來愈多的學生上網從事上述非課業性活動,無法專心聽講,妨礙了師生間的討論互動,於是下令嚴禁學生上課時使用電腦。

網路雖然提供方便的資訊,卻也同時招來敝端,許多青少年瀏覽色情、暴力、賭博性網站,要不就沉於互動式電玩網站,或長時間在聊天室跟網友聊天。這樣高密度地使用網路,改變他們的睡眠習慣、娛樂休閑活動,並干擾生活中的其他功能。嚴重者還出現「網路上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上癮者無法做到有效的自我節制,上網時間超過預期,致不自覺地過度依賴它。離線後常出現類似戒毒或戒菸者所顯現的斷絕徵狀(withdrawal symptoms),顯得無精打采或產生嚴重的空虛、失落感。而且因熬夜、作息失常、或長時間使用而引發身體機能的傷害,如睡眠不足、全身疲倦、手掌臂、肌肉酸痛、脖子僵硬、眼睛疲勞等。進而造成身體機能、學業、及生活上的失序。

曾有研究指出,青少年過度使用網路的因素有:
1)滿足好奇探索的心理:網路充滿各式各樣的新鮮事;且不論何時何地,可與不同國家、性別及地位的人結交。
2)「志同道合」網路社群的認同感:因相近的興趣或專長而形成固定互動的團體,如線上互動式遊戲。
3)使用的普遍及便利性:除家庭可上網外、校園內免費學術網路、加上發達的校宿網,都促使學生大量地使用。在臺灣「網咖」處處林立,隨著業者不斷地改軟、硬體設備,也成許多青少年長時間流連的場所。
4)抒解負向情緒和逃避壓力:或因考試和課業的壓力,或因現實生活人際受挫和適應不良,它的隨時參與、自我選擇性與匿名性,成為逃避困境的另類方式。
5)打發假期和時間:假期或課業較輕鬆時,如未能做多元且有效的規劃,容易成為主要的休閑或打發時間的工具。

這個研究進一步指出,在美國中西部大學教授印刷編排課程的教員發現,使用膝上型電腦的學生會逐漸養成對電腦的過度依賴。學生表示,他們花費更長的時間在網站上尋找圖片,然後掃瞄儲存他們所需要的圖片,而非自己事先畫好圖稿。為此,這位教員明確地告訴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在紙上遠比過度依賴電腦來得有效率。也有其他研究指出,網路世界幫助學生快速地瀏覽並蒐集資料,然而如不能有計畫地分析資料,這項便利反而對青少年造成某些能力發展的阻礙。

這項研究也顯示,自己擁有電腦的學生鮮少使用學校的公共設備,較傾向於自己在家獨立學習。這個趨勢也給教授帶來一個問題:針對這些獨自埋頭苦幹做作業的學生,該如何幫助他們建立社會的群體意識。

網路畢竟非人際交往的唯一方式,因此無法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同儕關係是青少年一項重要需求。網路的無國界、不受時空限制的交友特性固然吸引著青少年,然而也侷限了他們在生活中與人的實際互動能力。一味地沉溺在網路虛擬世界容易與現實生活脫節。

網路究竟對學生是助益?還是阻力?網路普及於教育儼然成了不可或缺的趨勢,如何能蒙其利而不受其害,是大家都需面對並處理的課題。菲在報告中也強調,這個研究並非對膝上型電腦的使用有所非議。這不是膝上型電腦對學習有好處或壞處的問題,而是取決於使用者怎麼運用它。

美國有些學院鼓勵教授制定「課堂電腦使用準則」,用以規範學生的紀律,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班利學院(Bentley College)甚至設計了「網路殺手開關」(Internet Kill Switch),允許教授在必要時刻關閉網路。這個開關計有5個設定選項:關閉網站,但允許使用電子郵件;關閉電子郵件,但允許進入網站;關閉網站和郵件的存取,但允許進入學校網頁;關閉所有網站連結;允許所有網站連結。

事實上,提升網路素養、推廣網路教育已成當務之急。政府、學校、家庭三方面應攜手,一方面協助使用者辨識不當資訊,學習取捨,訓練自律、自製能力,有效控制使用時間以善用網路資源。另一方面灌輸相關法律知識,讓其知道哪些是違法的行為,違反了哪些法令,且刑責為何,再告知如何避免違法,進一步培養其守法的精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連鎖信」(Pulse)這部電影就試圖警告人類過度依賴網路文明背後所隱藏的災難,這些機械體會讓人類陷入一種離不開,卻無法駕馭的泥沼中,當心它們「反客為主」宰制起人類。

雖說電腦科技是人類發明創造的。事實上,人腦有很大的智慧空間尚未被開發出來。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遵循電腦的邏輯行事,更有甚者,不查看電腦資料,無法用人腦思考判斷。人腦一旦退化,無意識地放棄了掌控權,對人類而言絕非福音。中國古聖賢講求「中庸之道」,便是告誡人們凡事不要太過或不及。

這些警語的確值得我們深深思量。

(資料來源︰加州網上校園職業發展中心(pdc.cvc.edu),新竹師範學院學生輔導通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