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一直號稱「禮儀之邦」,但我們的「禮儀之邦」到今天也不知怎麼了,竟然禮儀盡失,連排隊也不會了!中國人的公民素質在國際上口碑極差,近乎「粗野之邦」了.無論是在商場.銀行.電梯口.車站等等所有需要排隊的地方,中國人都不願意排隊,爭先恐後.插隊,實在是有排隊的現象,好像都是被逼無奈,十二萬分不情願!完全缺乏一種「禮儀之邦」的行為和心態,為提升國人素質,為民族的國際形象著想,特轉載此文.也歡迎各位憂國憂民人士轉載.
「學會排隊」,這是一位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的中國學者對記者說的話。當時聽後不以為然。排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要出去辦事就免不了排隊,這十分正常。在中國有素質的人常說「不怕排隊,就怕不排隊」,排個隊還有什麼要學的?但在美國呆時間長了,還真覺得「排隊」這一課需要補一補。
「四不」原則
先說駕車,美國許多馬路沒有交警,沒有紅綠燈,只在路口處標有「STOP」(「停」)字樣,開到此處必須先把車停下來,前後左右觀看後,才能繼續行駛。先到先行,不能搶行。這是人人自覺遵守的規矩。記者剛來時不知在「停車」標記前等候的規矩,一次看到前面沒車只顧逕直行駛,沒注意到旁邊有一輛先到的車,結果差點相撞。
再說排隊,美國人排隊有約定俗成的「四不」原則:不貼身、不越線、不扎堆、不穿越。排隊時要離前面的人至少半米的距離,貼身或太近了是無禮的行為;在有劃線的地方不要越線,否則會有偷窺別人隱私的嫌疑;排隊時要一字形站開,不要扎堆,否則後來者不知該跟隨前面的哪一位;別人排隊時,其它人最好不要從隊列之間穿越。
排隊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中國人很注重修身養性,排隊應該屬於其中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建立的和諧社會是由無數個細小的文明行為構筑的,其中就包括排隊。但遺憾的是,我們的不少同胞不屑排隊,爭先恐後,製造了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在排隊這點上,我們應該向美國人學習「四點」精神。
「四點」精神
首先是學習美國人的耐心。在美國機場,可以見到人們排著長龍耐心地等待安檢,毫無怨言地「寬衣解帶」,脫鞋掏兜,讓安檢人員搜身和經過X光透視,程序既耗時,又繁瑣,但秩序井井有條,大家配合十分默契。在美國,還可以經常看到人們排隊就餐。生意好的餐館前,美國人會排隊等待入座,他們或靜靜地看報,或低聲聊天,慢慢地往前移動。當餐廳內出現空座時,沒有人一擁而上,而是耐心地等待服務員來領座。
其次是學習美國人的平和。美國人能以平和的心態應對突然的變故。有一次記者排隊等候乘機,突然廣播說,因為目的地氣候突變,航班要推遲數小時,等候已久的美國乘客很平靜地散去,沒有牢騷抱怨,更沒有大吵大鬧,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再次是學習美國人的執著。美國人排隊不「投機取巧」。有一次在洛杉磯的環球影城,遊客們排隊等候進入「水世界」景點參觀。當時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在靠近門口的地方有遮陽帆布,往後一點則暴露在烈日之下。但遊客井然有序地排著一字形長隊,後面的人沒有因為被陽光暴晒而往前面擠。
最後學習美國人的認真。在美國人眼裡,排隊不能「偷工減料」。一次記者到超市採購了滿滿的一手推車的貨物,在排隊付款時,看到後面一個美國人手中只拿著兩件商品,於是對他說,「你東西少,可以在我前面先付款」。他婉言謝絕道,「你比我先到,再說我沒有急事」。聽其言,似乎排隊是其必須完成的一項神聖使命,即便是別人禮讓,也不能破例。
關鍵時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死關頭,美國人也沒有放棄排隊。在9·11恐怖襲擊發生後,困在世貿大樓裡的人面前只有一條生路,那就是從樓梯迅速逃離。他們每一個人心裏都清楚,誰先一秒鐘逃離,就多一分活下來的希望。但沒有人為了逃生而爭先恐後,而是按著順序、排著隊往下走,秩序井然。
試想,如果當時有人驚慌失措,搶道逃生,勢必造成秩序混亂而把樓梯堵住,許多人不僅逃生無望,而且會被踩死,那麼當時死亡的人恐怕就不止現在這個數。在生死關頭美國人尚且能堅守排隊的習慣,這表明美國人對排隊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樣看來,排隊還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小節」嗎?如果一個人在平時連排隊都做不到,如何指望他在關鍵時刻講規矩、守秩序呢?
行為文化
針對排隊,記者詢問過一些美國朋友,誰教會了他們如此守秩序?他們總會說,這還要教嗎?的確,在美國排隊不需經過專門教育,更不會靠行政手段強迫去實現。排隊已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是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使然。在這種道德氛圍內,人們會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排隊成為了一種行為文化。這種行為文化的結果就是:「循規蹈矩」者受到尊重,無禮粗俗者被人不齒。
在美國長期從事旅遊業的美中經貿關係發展協會理事唐毅說,文明行為是長期養成的,很難設想一個在自己的國家經常「放蕩不羈」的人來到國外後會彬彬有禮。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必須要在平時養成,所以要根除「中國人不排隊」的頑疾陋習必須要標本兼治。在教育中國遊客在國外講文明的同時,必須花大氣力在國內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