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23 01:15:45作者:
一項對中國內地12.6萬大學生的健康心理調查顯示,多達20.3%的高校生出現心理問題。而在廣東高校,幾乎每所高校每年都有3~5名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療。需要加以關注的是,近年大學生因不堪就業競爭、人際關係壓力,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的現象越來越多,加上大學生包括跳樓等行為在內自殺現象的日益嚴重。2007年伊始,各大高校當務之急的任務是,進一步強壯學校心理專職教師隊伍,為有需要的學生解決「疑難雜症」。
由於心理壓力過大,近年來中國內地高層次青年精神類疾病發病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據北京市早前高校學生因病休學原因的調查,20年前以各種傳染性疾病居多,而現在則以精神疾病為最,其中研究生的比例相對更高。在去年,一項對北京20多所全日制高校7000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顯示,12.3%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困擾。有報導指,與五年前的調查相比,目前社會就業壓力上升成為導致大學生易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首要因素。……在校四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嚴重,而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是日益激烈的社會就業壓力。50%的同學感到就業前途迷茫,沒有目標,只有8.3%同學對未來有明確目標且充滿信心。
同樣在廣州,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布的報告就顯示,近4成的廣州大學生感覺壓力過大。據悉,這份由廣東省情調研中心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係、家庭狀況等全面綜合的問卷,共對省內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發出1200份,包括:廣州大學城700份,華南工業大學200份,華南農業大學200份,中山大學100份。最終收回1116份有效答卷,有效率93%。
調查裡惹人關注的一點是,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39.4%的在校大學生都選擇了「大」和「快要崩潰」。其中女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而且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於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後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對未來最憂心的考慮。
有高校從事心理輔導的老師表示,面對高校擴招所導致的就業難問題,無可否認,近年不少大學生普遍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充滿焦慮,部分生性悲觀的學生很難輕鬆地生活、學習,長期都處於一種憂愁狀態。而年輕人心理承受力有限,缺乏化解煩悶的方法,尤其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一般不願意傾訴,這就埋下了隱患。
據廣州市精神病院統計數據顯示:社會人群中有心理疾病的患病群體高達10%,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則比例更高,普遍在20%--30%左右。在這些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中,上升到精神分裂現象的精神病大學生患者則在1%左右。該精神病院負責人還透露,近年來,廣州大學生精神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僅僅在該院每年收治的1500餘病人中,大約就有100名是在校大學生,而大多數學生還來自廣州各大高校。
來自《信息時報》報導,廣州某高校學生小林,母親很早就失業,全家僅靠做工人的父親每月有限的工資維持家用。但不幸的是,三年前父親突然遭遇車禍,送到醫院又因申請不到醫療補助金無錢醫治,險些送命。這件事對剛上大學的小林打擊很大,拚命賺錢,努力改變家境變成了他的強烈渴望。
在大學讀書的同時,據其同學透露,小林的生活老是兩點一線,上課和做兼職。一年下來,身體上的勞累加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小林的心理出現極大障礙,最後竟發展到一到晚上就要準時不停地跑樓梯,開始同學們以為他在鍛練,後來才發覺他的這種行為不太正常。後來,在學校心理諮詢的教師開始跟近他的個案併進行定期心理聊天治療後,堅持了近三年的時間,小林才比較想得開和逐漸開朗起來。
另名學生的個案,一次上課老師讓其用英語回答問題,眾目睽睽下,他一時答不上來,老師無意間說了一句「你真笨」。從此,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每當見到生人就會恐慌、心跳、出汗,後來乾脆將自己關在房裡誰也不肯見,父母在門外苦苦守候一天他也不出來,就因為課堂遭斥變成了抑鬱症病患,對自己沒信心恐懼見人 。
後來這學生也是經過學校心理諮詢室的專家長期將其接到家中進行診治,一邊讓他到醫院打針吃藥,一邊採用「脫敏」療法對其進行心理治療,如今這學生才能順利的畢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醫生表示,「並不是每個患上精神病的學生都有幸痊癒,和在短時間之內復原到原來的樣子。精神病就應該從淺中醫,校方對於學生的行為舉止應該多加注意,才不至於耽誤一生。」
從最新的調查數據可以我們發現,導致當代社會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誘因中,外界刺激導致的心理壓力排第一位,包括就業、經濟、學業各個方面;由於人際關係處理失當造成的心理失衡排第二位;而情感因素則由數十年前的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對此,網上更多意見認為,2006年的中國,由於勞動力方面供給增量已達到峰值,勞動力總量嚴重供過於求,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比預期要艱難的就業的競爭和壓力都讓他們無所適從。
另方面,廣東省教育廳的意見也認為,廣東毗鄰港澳,大學生在面臨著大量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衝擊,雖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有利於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但與其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經濟、就業、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心理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迷茫、焦慮、自卑、苦惱、憂鬱、嫉妒、逆反,甚至輕生意念等心理素質欠佳的問題。
廣州醫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李幸民對近年大學生精神病個案做出這樣的總結,「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最大原因是大學生受到就業競爭、人際關係、情感牽絆等各種壓力,有的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有些不健康心理,矯正起來至少長達兩、三年時間。」據介紹,很多大學生剛送進精神病院,多處於發病狀態,有的人受到外界刺激,意識混亂,帶有很強的攻擊性。因此,對於病情處於嚴重興奮狀態的病患,醫院規定必須單獨呆一間房內,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進入普通病房。在這些病房中,通常都有護士和護工人員一天24小時守候著……
有了前車之鑒,廣東省教育廳近日已著手成立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為了將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減少到最低程度,教育廳還要求各高校按照1:4000的比例配備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隊伍,並在3~5年內要達到配備要求,具體負責組織做好心理諮詢與輔導工作。
據教育廳頒布的做法,新生、應屆畢業生、家庭貧困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學生、言行異常學生,將是重點關注的特殊學生群體。在心理輔導或諮詢中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高校更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現今的大學生,裹夾在精英思想與市場現實的兩堵高牆裡,外界的定位以及他們的自我期望,都處於一個較高的心理估值,對人生艱辛的認知大大的降低
由於心理壓力過大,近年來中國內地高層次青年精神類疾病發病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據北京市早前高校學生因病休學原因的調查,20年前以各種傳染性疾病居多,而現在則以精神疾病為最,其中研究生的比例相對更高。在去年,一項對北京20多所全日制高校7000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顯示,12.3%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困擾。有報導指,與五年前的調查相比,目前社會就業壓力上升成為導致大學生易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首要因素。……在校四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嚴重,而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是日益激烈的社會就業壓力。50%的同學感到就業前途迷茫,沒有目標,只有8.3%同學對未來有明確目標且充滿信心。
同樣在廣州,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布的報告就顯示,近4成的廣州大學生感覺壓力過大。據悉,這份由廣東省情調研中心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係、家庭狀況等全面綜合的問卷,共對省內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發出1200份,包括:廣州大學城700份,華南工業大學200份,華南農業大學200份,中山大學100份。最終收回1116份有效答卷,有效率93%。
調查裡惹人關注的一點是,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39.4%的在校大學生都選擇了「大」和「快要崩潰」。其中女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而且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於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後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對未來最憂心的考慮。
有高校從事心理輔導的老師表示,面對高校擴招所導致的就業難問題,無可否認,近年不少大學生普遍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充滿焦慮,部分生性悲觀的學生很難輕鬆地生活、學習,長期都處於一種憂愁狀態。而年輕人心理承受力有限,缺乏化解煩悶的方法,尤其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一般不願意傾訴,這就埋下了隱患。
據廣州市精神病院統計數據顯示:社會人群中有心理疾病的患病群體高達10%,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則比例更高,普遍在20%--30%左右。在這些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中,上升到精神分裂現象的精神病大學生患者則在1%左右。該精神病院負責人還透露,近年來,廣州大學生精神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僅僅在該院每年收治的1500餘病人中,大約就有100名是在校大學生,而大多數學生還來自廣州各大高校。
來自《信息時報》報導,廣州某高校學生小林,母親很早就失業,全家僅靠做工人的父親每月有限的工資維持家用。但不幸的是,三年前父親突然遭遇車禍,送到醫院又因申請不到醫療補助金無錢醫治,險些送命。這件事對剛上大學的小林打擊很大,拚命賺錢,努力改變家境變成了他的強烈渴望。
在大學讀書的同時,據其同學透露,小林的生活老是兩點一線,上課和做兼職。一年下來,身體上的勞累加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小林的心理出現極大障礙,最後竟發展到一到晚上就要準時不停地跑樓梯,開始同學們以為他在鍛練,後來才發覺他的這種行為不太正常。後來,在學校心理諮詢的教師開始跟近他的個案併進行定期心理聊天治療後,堅持了近三年的時間,小林才比較想得開和逐漸開朗起來。
另名學生的個案,一次上課老師讓其用英語回答問題,眾目睽睽下,他一時答不上來,老師無意間說了一句「你真笨」。從此,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每當見到生人就會恐慌、心跳、出汗,後來乾脆將自己關在房裡誰也不肯見,父母在門外苦苦守候一天他也不出來,就因為課堂遭斥變成了抑鬱症病患,對自己沒信心恐懼見人 。
後來這學生也是經過學校心理諮詢室的專家長期將其接到家中進行診治,一邊讓他到醫院打針吃藥,一邊採用「脫敏」療法對其進行心理治療,如今這學生才能順利的畢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醫生表示,「並不是每個患上精神病的學生都有幸痊癒,和在短時間之內復原到原來的樣子。精神病就應該從淺中醫,校方對於學生的行為舉止應該多加注意,才不至於耽誤一生。」
從最新的調查數據可以我們發現,導致當代社會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誘因中,外界刺激導致的心理壓力排第一位,包括就業、經濟、學業各個方面;由於人際關係處理失當造成的心理失衡排第二位;而情感因素則由數十年前的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對此,網上更多意見認為,2006年的中國,由於勞動力方面供給增量已達到峰值,勞動力總量嚴重供過於求,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比預期要艱難的就業的競爭和壓力都讓他們無所適從。
另方面,廣東省教育廳的意見也認為,廣東毗鄰港澳,大學生在面臨著大量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衝擊,雖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有利於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但與其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經濟、就業、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心理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迷茫、焦慮、自卑、苦惱、憂鬱、嫉妒、逆反,甚至輕生意念等心理素質欠佳的問題。
廣州醫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李幸民對近年大學生精神病個案做出這樣的總結,「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最大原因是大學生受到就業競爭、人際關係、情感牽絆等各種壓力,有的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有些不健康心理,矯正起來至少長達兩、三年時間。」據介紹,很多大學生剛送進精神病院,多處於發病狀態,有的人受到外界刺激,意識混亂,帶有很強的攻擊性。因此,對於病情處於嚴重興奮狀態的病患,醫院規定必須單獨呆一間房內,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進入普通病房。在這些病房中,通常都有護士和護工人員一天24小時守候著……
有了前車之鑒,廣東省教育廳近日已著手成立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為了將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減少到最低程度,教育廳還要求各高校按照1:4000的比例配備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隊伍,並在3~5年內要達到配備要求,具體負責組織做好心理諮詢與輔導工作。
據教育廳頒布的做法,新生、應屆畢業生、家庭貧困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學生、言行異常學生,將是重點關注的特殊學生群體。在心理輔導或諮詢中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高校更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現今的大學生,裹夾在精英思想與市場現實的兩堵高牆裡,外界的定位以及他們的自我期望,都處於一個較高的心理估值,對人生艱辛的認知大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