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20 15:05:38作者:清言
範純仁,字堯夫,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一生為人謙遜溫和,正直寬恕。從來不對人嚴聲厲色,只要出於道義,再困難危險的事他也毫不畏縮,至於面對分歧和私怨,屈辱或不公時,他從來不去計較,總是寬恕於人,大公無私,以大局為重。
熙寧二年,範純仁直言上書批評王安石變法,因此遭到貶逐。司馬光復相後,準備將新法全部廢掉,範純仁卻說:「把那些太過份的去掉就可以了。」並勸司馬光如果有可取之處應盡量採納,司馬光非常生氣。範純仁嘆息道:「怎麼又是一位固執的相公啊!」
蔡確結黨營私,範純仁非常反對他。後來有大臣認為蔡確的一首詩是譭謗聖上,範純仁卻認為應寬厚處理,不可以這樣興詩獄,堅持不同意將蔡確貶往新州,以至被人誤認為他是同蔡確一夥的。
蘇轍與範純仁之間平時有很多分歧。有一次蘇轍論述殿試試題時,引用了漢昭帝改變了漢武帝法度一事,結果惹得皇帝震怒,說怎能以漢武帝與先帝相比。蘇轍只有退下等著被治罪,此時,大小官員沒有一個敢抬頭看,只有範純仁從容的站出來向皇帝進言解釋,終於使皇帝怒氣漸消,蘇轍免於被責罰,但範純仁後來還是因此事被降職。蘇轍事後敬佩的向範純仁說:「您是佛地排位中人啊!」
宋朝的章惇,他當宰相的時候,把元祐年間曾經擔任過宰相的重要大臣,全部都放逐到嶺南地區;範純仁也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已經七十歲了;當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的前往。範純仁每每教誡他的兒子們:「心中不可以存有一點點的不平啊!」只要是他聽到了孩子們有一點點埋怨章惇的話,就一定會很生氣的予以制止。在前往嶺南的路上,範純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而他只是弄濕了衣服而已。這時候他回頭對孩子們說:「難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嗎?」
範純仁被貶到永州後,聽說韓維被貶往均州,但韓維的兒子申辯說韓維執政時曾與司馬光不合,結果韓維因此而免於被貶。範純仁的兒子也想替範純仁如此申辯,說他當時也與司馬光意見不和,但範純仁制止說:「我因為司馬光的薦舉才位至宰相,以前我們同朝論事時有不和是可以的,但現在你們這樣說就不對了。要我心中有愧的活著,不如心中無愧的死了。」他的兒子也就作罷了。
在永州的三年中,範純仁心平氣和,自得其樂。有人對他蠻橫無理,一般人無法忍受,而範純仁卻不為所動,也不在事後懷恨。每次和客人交談,只是談論聖賢,修身養性之事,其它的事一句也不說。他的氣色與外表越來越安康寧靜,就像在京城一樣。
範純仁曾經說:「我一生所學只得「忠恕」二字,一生受益無窮,用在朝廷上侍奉君主,接待同僚朋友,與同族的人和睦相處,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這兩個字。」他還經常告誡子弟說:「即使最愚蠢的人,在指責別人時也是清醒的;即使非常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過錯就是糊塗。你們應該以指責別人之心來指責自己,用寬恕自己之心來寬恕別人,如此就不用擔心達不到聖賢的境地了。」
範純仁的弟弟駐守關陝,範純仁擔心他在西夏問題上有想立功的想法,於是寫信對他說:「天子所乘之車與柴車爭趕,明珠與瓦礫相碰,君子與小人鬥力,中國與外邦比勝負,不只是不能勝,而且也不值得勝,即使勝了也是不對的。」範純仁為人處事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在面對爭鬥、屈辱或不公時,以一顆超然事外的高姿態之心對待,這可能就是他能夠寬恕於人,不與人計較爭鬥的原因吧!曾有親族向他請教修身養德之道,他說:「只有儉樸可助人廉潔,只有寬恕可成就德行。」
熙寧二年,範純仁直言上書批評王安石變法,因此遭到貶逐。司馬光復相後,準備將新法全部廢掉,範純仁卻說:「把那些太過份的去掉就可以了。」並勸司馬光如果有可取之處應盡量採納,司馬光非常生氣。範純仁嘆息道:「怎麼又是一位固執的相公啊!」
蔡確結黨營私,範純仁非常反對他。後來有大臣認為蔡確的一首詩是譭謗聖上,範純仁卻認為應寬厚處理,不可以這樣興詩獄,堅持不同意將蔡確貶往新州,以至被人誤認為他是同蔡確一夥的。
蘇轍與範純仁之間平時有很多分歧。有一次蘇轍論述殿試試題時,引用了漢昭帝改變了漢武帝法度一事,結果惹得皇帝震怒,說怎能以漢武帝與先帝相比。蘇轍只有退下等著被治罪,此時,大小官員沒有一個敢抬頭看,只有範純仁從容的站出來向皇帝進言解釋,終於使皇帝怒氣漸消,蘇轍免於被責罰,但範純仁後來還是因此事被降職。蘇轍事後敬佩的向範純仁說:「您是佛地排位中人啊!」
宋朝的章惇,他當宰相的時候,把元祐年間曾經擔任過宰相的重要大臣,全部都放逐到嶺南地區;範純仁也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已經七十歲了;當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的前往。範純仁每每教誡他的兒子們:「心中不可以存有一點點的不平啊!」只要是他聽到了孩子們有一點點埋怨章惇的話,就一定會很生氣的予以制止。在前往嶺南的路上,範純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而他只是弄濕了衣服而已。這時候他回頭對孩子們說:「難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嗎?」
範純仁被貶到永州後,聽說韓維被貶往均州,但韓維的兒子申辯說韓維執政時曾與司馬光不合,結果韓維因此而免於被貶。範純仁的兒子也想替範純仁如此申辯,說他當時也與司馬光意見不和,但範純仁制止說:「我因為司馬光的薦舉才位至宰相,以前我們同朝論事時有不和是可以的,但現在你們這樣說就不對了。要我心中有愧的活著,不如心中無愧的死了。」他的兒子也就作罷了。
在永州的三年中,範純仁心平氣和,自得其樂。有人對他蠻橫無理,一般人無法忍受,而範純仁卻不為所動,也不在事後懷恨。每次和客人交談,只是談論聖賢,修身養性之事,其它的事一句也不說。他的氣色與外表越來越安康寧靜,就像在京城一樣。
範純仁曾經說:「我一生所學只得「忠恕」二字,一生受益無窮,用在朝廷上侍奉君主,接待同僚朋友,與同族的人和睦相處,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這兩個字。」他還經常告誡子弟說:「即使最愚蠢的人,在指責別人時也是清醒的;即使非常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過錯就是糊塗。你們應該以指責別人之心來指責自己,用寬恕自己之心來寬恕別人,如此就不用擔心達不到聖賢的境地了。」
範純仁的弟弟駐守關陝,範純仁擔心他在西夏問題上有想立功的想法,於是寫信對他說:「天子所乘之車與柴車爭趕,明珠與瓦礫相碰,君子與小人鬥力,中國與外邦比勝負,不只是不能勝,而且也不值得勝,即使勝了也是不對的。」範純仁為人處事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在面對爭鬥、屈辱或不公時,以一顆超然事外的高姿態之心對待,這可能就是他能夠寬恕於人,不與人計較爭鬥的原因吧!曾有親族向他請教修身養德之道,他說:「只有儉樸可助人廉潔,只有寬恕可成就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