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18 13:18:02作者:
像棋(文中指中國像棋)和圍棋都是國人最喜歡的遊戲,幾乎人人都能下上兩招,雖然都是國產,玩法卻截然不同,自然包含著不同的理念。
關於像棋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起源於神農氏或者皇帝時代的,有說起源於戰國時期的,但真正成型是在唐以後。元代和尚念常《佛祖歷代通載》中說:「借神農以日月星辰為像,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像棋的成型反映了我國封建專制統治逐漸完善的過程。小小的一方棋盤,就是隔河對峙的兩個專制帝國。其特點之一是反映了統治者的至高無上,棋盤上叫「將」「帥」,實際政治生活中就是皇帝,國王,現代則是總統、元首之類。所有的棋子都得為保護最高統治者盡心竭力,犧牲生命在所不辭。而勝負不是決定於力量的多寡,而決定於將帥是否被將死。即使只剩三兩將士,對方車馬跑俱全,人數眾多,只要能將對方將死,攫取最高權利,就是最大的勝利。其特點之二是所有的成員等級分明,各有定位,各司其職。武有車馬跑,文有士和相,越是最高統治者身邊的人地位越高,出力越少。其特點之三是小兵數量最多,地位最低。無論是兵是卒各方都有五名之多,但每次只能走一步,即使英勇衝殺者僥倖過了河,還是一步,只不過可以橫走而已。交戰雙方最早也最容易犧牲的也就是兵卒,哪一個棋子都比自己地位高,擋住了哪個大人物的道路了,就可輕易拿掉,殺掉自己如同踩死個螻蟻。就不同今天專制政權下的普通百姓,人數最多,能量最小。但到了殘局,過河卒子倒能顯示出巨大威力。因為這時候統治者已經風雨飄搖,社會最底層的廣大人民當然可以起來把他們推翻。
如果說像棋還有國際像棋與之媲美,圍棋則地地道道的是國產,完完全全的是國粹。琴棋書畫之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的出現實際上比像棋早得多,晉朝人張華在他寫的《博物誌》中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還提到,舜覺得兒子商均不甚聰慧,也曾製作圍棋教子。堯舜造棋可能只是對聖人的美化,但有史可據的是早在春秋時,孔子就已經提到圍棋了。現代的考古進一步證實了圍棋的發展歷史。在甘肅水昌縣鴛鴦池出土的原始社會末期的陶罐,不少繪有黑色、紅色甚至彩色的條紋圖案,線條均勻,格子齊整,形狀很像現在的圍棋盤,但縱橫線條只有十至十二道。湖南省湘陰縣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隨葬品裡有圍棋盤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縱橫各十五道。在內蒙發掘的一座遼代古墓裡,挖出圍棋方桌,桌上畫有長寬各三十厘米的圍棋盤,縱橫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著。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盤殘局,帶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不容置疑的是,圍棋在原始社會時已具雛形,從出土棋盤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線的發展過程看,圍棋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某一天裡突發奇想創造出來的,而是經過了由簡單到複雜、棋子由少到多、著法由單一到多樣的發展變化過程,時間跨越數千年。
既然圍棋起源於原始社會,自然留有人類第一個平等社會的思想痕跡;既然是勞動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必然要體現勞動群眾自身的價值觀念。因此圍棋也有三大明顯的特點,其一是平等的觀念。不管是黑方白方,每個棋子都是平等的,都是棋盤上普通一員,只是把他們安排在不同的位置,才發揮不同的作用。棋盤中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也沒有無所不能的權威,每個棋子都為自己方的共同利益戰鬥著。其二是自由的觀念。像棋每個子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連走法都是固定的,「馬走斜,相走方,炮是隔山打,車是一桿搶」,不可改易,而圍棋的每個子都是自由的,它可以下到任何位置,主要看全局的需要,如同社會的需要。其三是多數為勝的原則。圍棋的勝負決定於誰獲得了相對多數。獲多數的一方,即使僅多出一目、半目也是勝者。如同今天的選舉制,多出一票也是勝利,敗的一方就得少數服從多數。
研究完像棋、圍棋的起源和特點,也就大致瞭解了什麼是專制,什麼是民主了。專制就是由最高統治者或統治集團說了算,所有社會成員的命運決定於統治者的英明還是昏庸;整個社會等級森嚴,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特權;百姓處在社會的最低層,權利最小,犧牲最大。而民主就是全社會人人平等,每個人都不過是社會大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人們相對比較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社會位置,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用多數決定的原則推舉出國家和政府的管理者,用多數決定的原則決定國家社會的走向以及和自己利益相關的社會法則。如此而已。
儘管圍棋在日韓等國家已經普及,湧現出不少高超的棋手,但畢竟是起源於我們古老的中國,而且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包含著民主思想和平等觀念。可惜的是在圍棋的發源地幾千年來人們卻一直喜歡像棋的玩法,不喜歡圍棋的玩法。悲夫哉!
關於像棋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起源於神農氏或者皇帝時代的,有說起源於戰國時期的,但真正成型是在唐以後。元代和尚念常《佛祖歷代通載》中說:「借神農以日月星辰為像,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像棋的成型反映了我國封建專制統治逐漸完善的過程。小小的一方棋盤,就是隔河對峙的兩個專制帝國。其特點之一是反映了統治者的至高無上,棋盤上叫「將」「帥」,實際政治生活中就是皇帝,國王,現代則是總統、元首之類。所有的棋子都得為保護最高統治者盡心竭力,犧牲生命在所不辭。而勝負不是決定於力量的多寡,而決定於將帥是否被將死。即使只剩三兩將士,對方車馬跑俱全,人數眾多,只要能將對方將死,攫取最高權利,就是最大的勝利。其特點之二是所有的成員等級分明,各有定位,各司其職。武有車馬跑,文有士和相,越是最高統治者身邊的人地位越高,出力越少。其特點之三是小兵數量最多,地位最低。無論是兵是卒各方都有五名之多,但每次只能走一步,即使英勇衝殺者僥倖過了河,還是一步,只不過可以橫走而已。交戰雙方最早也最容易犧牲的也就是兵卒,哪一個棋子都比自己地位高,擋住了哪個大人物的道路了,就可輕易拿掉,殺掉自己如同踩死個螻蟻。就不同今天專制政權下的普通百姓,人數最多,能量最小。但到了殘局,過河卒子倒能顯示出巨大威力。因為這時候統治者已經風雨飄搖,社會最底層的廣大人民當然可以起來把他們推翻。
如果說像棋還有國際像棋與之媲美,圍棋則地地道道的是國產,完完全全的是國粹。琴棋書畫之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的出現實際上比像棋早得多,晉朝人張華在他寫的《博物誌》中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還提到,舜覺得兒子商均不甚聰慧,也曾製作圍棋教子。堯舜造棋可能只是對聖人的美化,但有史可據的是早在春秋時,孔子就已經提到圍棋了。現代的考古進一步證實了圍棋的發展歷史。在甘肅水昌縣鴛鴦池出土的原始社會末期的陶罐,不少繪有黑色、紅色甚至彩色的條紋圖案,線條均勻,格子齊整,形狀很像現在的圍棋盤,但縱橫線條只有十至十二道。湖南省湘陰縣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隨葬品裡有圍棋盤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縱橫各十五道。在內蒙發掘的一座遼代古墓裡,挖出圍棋方桌,桌上畫有長寬各三十厘米的圍棋盤,縱橫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著。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盤殘局,帶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不容置疑的是,圍棋在原始社會時已具雛形,從出土棋盤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線的發展過程看,圍棋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某一天裡突發奇想創造出來的,而是經過了由簡單到複雜、棋子由少到多、著法由單一到多樣的發展變化過程,時間跨越數千年。
既然圍棋起源於原始社會,自然留有人類第一個平等社會的思想痕跡;既然是勞動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必然要體現勞動群眾自身的價值觀念。因此圍棋也有三大明顯的特點,其一是平等的觀念。不管是黑方白方,每個棋子都是平等的,都是棋盤上普通一員,只是把他們安排在不同的位置,才發揮不同的作用。棋盤中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也沒有無所不能的權威,每個棋子都為自己方的共同利益戰鬥著。其二是自由的觀念。像棋每個子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連走法都是固定的,「馬走斜,相走方,炮是隔山打,車是一桿搶」,不可改易,而圍棋的每個子都是自由的,它可以下到任何位置,主要看全局的需要,如同社會的需要。其三是多數為勝的原則。圍棋的勝負決定於誰獲得了相對多數。獲多數的一方,即使僅多出一目、半目也是勝者。如同今天的選舉制,多出一票也是勝利,敗的一方就得少數服從多數。
研究完像棋、圍棋的起源和特點,也就大致瞭解了什麼是專制,什麼是民主了。專制就是由最高統治者或統治集團說了算,所有社會成員的命運決定於統治者的英明還是昏庸;整個社會等級森嚴,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特權;百姓處在社會的最低層,權利最小,犧牲最大。而民主就是全社會人人平等,每個人都不過是社會大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人們相對比較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社會位置,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用多數決定的原則推舉出國家和政府的管理者,用多數決定的原則決定國家社會的走向以及和自己利益相關的社會法則。如此而已。
儘管圍棋在日韓等國家已經普及,湧現出不少高超的棋手,但畢竟是起源於我們古老的中國,而且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包含著民主思想和平等觀念。可惜的是在圍棋的發源地幾千年來人們卻一直喜歡像棋的玩法,不喜歡圍棋的玩法。悲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