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星期四發表中央黨校一個小組的文章說,中央黨校有關調研組通過對幾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實地調查發現,目前有四大新的挑戰對民族關係和諧、各民族團結構成威脅。這四大挑戰是,一,政治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國際政治和世界民族問題對中國的重大影響;二,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水平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日益增大;三,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種矛盾和糾紛增多,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四,民族工作存在差距,與形勢和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
*分析:構建和諧社會基本因素之一*
美國邁阿密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金德芳教授(June Dreyer)在接受採訪時分析說,中國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但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民族問題,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
金德芳教授說:「所謂和諧社會應當有更平等的收入分配,但是中國的基尼指數越來越高,說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少數民族聚居的廣大內地卻遠遠地落在了後面。」
*為少數民族提供選擇機會*
金德芳教授同時談到,改善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態並不是簡單地把政府認為先進的東西強加給少數民族就能實現。她表示,許多少數民族和漢民族之間存在著文化衝突和文明衝突。漢民族推崇的東西未必被少數民族認可。所以政府的作用應當是讓少數民族自己選擇。
金德芳教授說:「把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但不要強迫他們去利用這些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如果少數民族父母希望孩子到北京、上海讀書,就為他們提供獎學金,但如果不願意,也沒關係,也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美人權組織及議員關注民族問題*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的署名文章在談到國際政治和世界民族問題對中國的重大影響時特別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敵對勢力把民族問題作為對中國實施西化和分化戰略的突破口,挑撥中國的民族關係,引發民族衝突。
邁阿密大學的金德芳教授說,美國有許多人非常關注中國的民族問題,不過在這方面比較活躍的是一些人權組織和國會議員。
金德芳說:「美國政府並沒有在中國的民族問題方面做什麼,但美國確實有一些人權組織在推動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這些人就像19世紀的傳教士一樣,自認為是從最好的願望出發去做這些事情的。」
她說,這些人權組織得到一些國會議員的支持,而這些國會議員有的是真心關注中國的民族問題,有的則是為了爭取人權組織的選票。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