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 路過 不要錯過:校外閱覽室

作者:連晨 發表:2006-12-28 14: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校外閱讀導言

(一)

在描繪知識的「量」時,常見的一個比喻為「浩瀚的海洋」;在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時,人們則常常用學富五車來表述。「五車」之於「海洋」,應該是滄海一粟的「當量」,而擁有「五車」的人,卻在人堆裡有「鶴立雞群」之勢。

這給許多人造成一個誤解:知識掌握的越多越好。所以大家拚命地學。這誤解有時會延伸到教育工作者身上。於是,學校變成了灌水車間。

如果知識如海洋這樣的比喻你能夠接受,那麼我告訴你:你到學校去,不是喝海水去了,而是熟悉海圖、研習海情、練習游泳——進而掌握造船和航海技能去了。

你要是以為喝的海水越多越好,你非把自己喝出毛病來不成。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你如果進錯了校門,你被灌進去的,就不僅僅是水……


(二)

不同的社會,開學堂辦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以人為本的社會,它辦教育的目的很單純:讓每個人成為合格的公民;以其它神聖名目為本的社會,它辦教育的目的也很單純:讓絕大多數人成為實現那個神聖目的的工具。你如果進過學堂,你的教師爺,是設法讓你對世界有儘可能全面的瞭解呢,還是怕你過多地明瞭了世界的真相?是竭力啟發你引導你做獨立自主的公民呢,還是引誘你或逼迫你做實現某偉大目標的工具?


(三)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就如同一葉小舟在海面漂流。我們即使24小時不睡覺,長有四隻眼睛,八個耳朵,我們也有迷失方位的時候,我們也有撞上暗礁的可能。可是,有些教師爺卻對我們說:閉上你的眼睛吧,一個人對海況瞭解的越清,航行起來就越危險。

朋友,你說,我們對自己「闖蕩」的海區,是瞭解的多一些好呢,還是少一些好?


(四)

把人當工具塑造的學校有個共性:它對人的智性有種天然的恐懼。所以它的所有「教學活動」都緊緊圍著一個目標——哪個小子智力超常且喜歡獨立思考,就想辦法把他廢了。

所以我曾調侃地說,一個人要想證明自己的大腦被人做過手腳,被人暗算過,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拿出某國教育機構頒發的畢業文憑。

你若指望這樣的學校教你關於人的知識,關於尊嚴的知識,難!

所以我們需要校外閱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