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24 05:23:03作者:
凡學過英語的人,無不被英語當中大量的「基本規定」所困擾,這些「基本規定」數量繁多,瑣碎而難記,重複且相似,讓人每每用到時都要首先發愣,然後是趕緊思索該用到哪一條規則,然後是趕緊思索這條規則該怎麼用…… 等一切都思索完畢後再去使用這條規則,黃花菜早涼了,要是寫作的話還可以在紙上慢慢寫,要是口語交流的話,聽你講話的人早急得心臟病發作被送到醫院搶救去了。
有一次我在英語角裡聽一個中國同學跟我說英語,說著說著,他突然低下頭不吱聲了,我等了好半天不見他說話,就用漢語問他:「你幹什麼呢?」,他用漢語跟我說:「我想說的話單詞早已經找好了,可就是突然忘了這句話該用什麼規則,因此我正在大腦裡搜索規則,因此就忘了說話了」。
邊說英語邊思考規則的人大有人在,而說著說著因去想規則而停下來忘了說話的人在英語角裡也比比皆是。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不加思索的回答肯定是:「對英語的規則不熟」。但今天我要告訴你,對這些規則不熟悉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用意是什麼,因此只好死記硬背了一大堆規則無法活學活用,到了用的時候就急了抓瞎找不著。而不知道這些規則的用意的根本原因又不怪咱們中國同學,而要怪中國自打有學英語的歷史以來外國人給咱們的各種英語教材就跟咱們廣大的中國人「打啞迷」,沒把這些規則的用意說清楚,這樣的英語教材就像是跟咱中國人玩捉迷藏,把咱們引到用時找不著北的糊塗中去。
其實外國人「掐」掉的規則用意也不是什麼複雜玩藝兒,僅是說出來小孩子都可以明白的「大白話」,可掐掉了這些關鍵的大白話後,一本好好的英語教材就立刻成了難懂的天書,讓人學而不會,望而生畏。
舉例說明。就舉英語中最簡單的一條規則,就說一說「冠詞」的使用規則。
英語名詞的前面常帶有三個詞a, an,the,這三個詞的性質是形容詞,它們就像名詞的帽子一樣戴在名詞的前面,與名詞形影不離,因此形象地稱它們為「冠詞」。冠,就是帽子的意思。比如a表示「一個、一輛、一本、一臺、一支、一根、一位……」,the表示「這個、此、該」等意思。
奇怪的是,英語裡又冒出一個冠詞an,它的意思與a相同,但用在以母音發音開頭的名詞前面。既然a和an是一個意思,英語裡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地多出個an來,節外生枝地增加個麻煩?
一般人學英語到這裡,也就到此為止了,只管去死記硬背an的用法,不再去追問為什麼會多個an,這就好比挖金子挖到了最後一刻,再挖一下金子就出來,卻很可惜地就此停止了。那麼英語裡為什麼要多出個an呢?請跟我刨根問底地繼續往下再挖一下,就可以徹底透徹地挖出一個極為淺顯的大白話道理,可別怪我帶你挖出的道理太簡單噢!
英語裡多出一個an,用在以母音發音開頭的單詞前面,就是為了避免「發音混淆聽不懂」。你知道英語裡兩個母音字母連在一起發音時最大麻煩是什麼嗎?就是分不清兩者的界限,分不清誰是誰。比如發a apple吧,由於有兩個母音字母a連起來發音,前一個發「啊」,後一個發「愛」,兩個連起來聽上去就很像字母「i」的發音了,「a apple」就成了「ipple」了,這會造成說英語時人們聽不懂是在說什麼。那麼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就在兩個母音字母的中間加一個輔音字母n,這個字母在發音時讓發音者的嘴巴閉上一下,隔開兩邊的母音,讓它們連不起來,發成「an apple」,就不會產生聽力困難了,兩個字母a的發音就都聽清楚了。
我說明白了嗎?如果大家還沒明白,就請你再念一念下面的英語,看看會發生什麼,如:
a orange,一個橘子,但念上去像一個aorange,難聽懂,因此改成an orange;
a island,一個島嶼,但聽上去像沒有a,因此改成an island;
a hour,一小時,但聽上也好像沒有a,因此改成an hour;
a elephant,一頭像,但聽上去好像ilephant,難聽懂,因此改成an elephant;
……
這回你明白了吧,原來英語裡的an是用來解決實際困難的,並不是憑白無故發明的。但外國人在給咱們的一百多年的英語教材裡,就是沒把這些關鍵的事情說明白,讓咱們在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規則中找不著北,糊里糊塗地永遠也搞不懂這些規則的用意是什麼。這就需要咱們中國人在學英語時不能太老實巴交地當傻子,而要毫不客氣地打破沙鍋問到底,遇到什麼「規則」都不要害怕,要大膽地像公安局破案一樣地把狐狸的尾巴揪出來,把紙老虎的畫皮揭穿,把老外都說不清的英語的秘密找出來。有了這樣一種學習態度,你就會發現英語的眾多規則其實沒什麼可怕的,不用老外告訴咱們了,咱們自己就可以發明出英語的「規則」。
有位看官說了,你說了這麼半天感情就是揭示了一個不重要的小秘密,沒什麼了不起。我的回答是:非也!以上因篇幅所限僅揭示了英語中最小的一個秘密,我的目的是通過揭示這個小秘密來表明我所提倡的中國人學英語時的「懷疑和探索」的心態,英語的規則無窮無盡,僅一本語法書就可以寫成數百上千頁,而這些規則裡,關鍵的東西都沒說。過去我們對英語的規則十分敬畏,面對密密麻麻的規矩和規則只能小心翼翼地背誦和遵守,從不刨根問底地探個究竟,這造成我們永遠是英語的奴隸,被這些密密麻麻的規則所恐嚇著、所捆綁著。而一旦改換心態,帶著刨根問底的態度去學英語,就會立刻發現這些規則都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揭穿了這些秘密,我們對英語的恐懼感將立刻蕩然無存,並且會立刻信心百倍地去掌握英語,去感到英語的親切和樸實。請各位帶著這樣「解密」的心態去再翻開你所畏懼的英語書吧,你立刻會發現,態度一轉,感覺即變,英語這種語言,立刻會成為你跨下的馴服寶馬,帶著你馳騁僵場,迎接成功。
有一次我在英語角裡聽一個中國同學跟我說英語,說著說著,他突然低下頭不吱聲了,我等了好半天不見他說話,就用漢語問他:「你幹什麼呢?」,他用漢語跟我說:「我想說的話單詞早已經找好了,可就是突然忘了這句話該用什麼規則,因此我正在大腦裡搜索規則,因此就忘了說話了」。
邊說英語邊思考規則的人大有人在,而說著說著因去想規則而停下來忘了說話的人在英語角裡也比比皆是。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不加思索的回答肯定是:「對英語的規則不熟」。但今天我要告訴你,對這些規則不熟悉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用意是什麼,因此只好死記硬背了一大堆規則無法活學活用,到了用的時候就急了抓瞎找不著。而不知道這些規則的用意的根本原因又不怪咱們中國同學,而要怪中國自打有學英語的歷史以來外國人給咱們的各種英語教材就跟咱們廣大的中國人「打啞迷」,沒把這些規則的用意說清楚,這樣的英語教材就像是跟咱中國人玩捉迷藏,把咱們引到用時找不著北的糊塗中去。
其實外國人「掐」掉的規則用意也不是什麼複雜玩藝兒,僅是說出來小孩子都可以明白的「大白話」,可掐掉了這些關鍵的大白話後,一本好好的英語教材就立刻成了難懂的天書,讓人學而不會,望而生畏。
舉例說明。就舉英語中最簡單的一條規則,就說一說「冠詞」的使用規則。
英語名詞的前面常帶有三個詞a, an,the,這三個詞的性質是形容詞,它們就像名詞的帽子一樣戴在名詞的前面,與名詞形影不離,因此形象地稱它們為「冠詞」。冠,就是帽子的意思。比如a表示「一個、一輛、一本、一臺、一支、一根、一位……」,the表示「這個、此、該」等意思。
奇怪的是,英語裡又冒出一個冠詞an,它的意思與a相同,但用在以母音發音開頭的名詞前面。既然a和an是一個意思,英語裡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地多出個an來,節外生枝地增加個麻煩?
一般人學英語到這裡,也就到此為止了,只管去死記硬背an的用法,不再去追問為什麼會多個an,這就好比挖金子挖到了最後一刻,再挖一下金子就出來,卻很可惜地就此停止了。那麼英語裡為什麼要多出個an呢?請跟我刨根問底地繼續往下再挖一下,就可以徹底透徹地挖出一個極為淺顯的大白話道理,可別怪我帶你挖出的道理太簡單噢!
英語裡多出一個an,用在以母音發音開頭的單詞前面,就是為了避免「發音混淆聽不懂」。你知道英語裡兩個母音字母連在一起發音時最大麻煩是什麼嗎?就是分不清兩者的界限,分不清誰是誰。比如發a apple吧,由於有兩個母音字母a連起來發音,前一個發「啊」,後一個發「愛」,兩個連起來聽上去就很像字母「i」的發音了,「a apple」就成了「ipple」了,這會造成說英語時人們聽不懂是在說什麼。那麼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就在兩個母音字母的中間加一個輔音字母n,這個字母在發音時讓發音者的嘴巴閉上一下,隔開兩邊的母音,讓它們連不起來,發成「an apple」,就不會產生聽力困難了,兩個字母a的發音就都聽清楚了。
我說明白了嗎?如果大家還沒明白,就請你再念一念下面的英語,看看會發生什麼,如:
a orange,一個橘子,但念上去像一個aorange,難聽懂,因此改成an orange;
a island,一個島嶼,但聽上去像沒有a,因此改成an island;
a hour,一小時,但聽上也好像沒有a,因此改成an hour;
a elephant,一頭像,但聽上去好像ilephant,難聽懂,因此改成an elephant;
……
這回你明白了吧,原來英語裡的an是用來解決實際困難的,並不是憑白無故發明的。但外國人在給咱們的一百多年的英語教材裡,就是沒把這些關鍵的事情說明白,讓咱們在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規則中找不著北,糊里糊塗地永遠也搞不懂這些規則的用意是什麼。這就需要咱們中國人在學英語時不能太老實巴交地當傻子,而要毫不客氣地打破沙鍋問到底,遇到什麼「規則」都不要害怕,要大膽地像公安局破案一樣地把狐狸的尾巴揪出來,把紙老虎的畫皮揭穿,把老外都說不清的英語的秘密找出來。有了這樣一種學習態度,你就會發現英語的眾多規則其實沒什麼可怕的,不用老外告訴咱們了,咱們自己就可以發明出英語的「規則」。
有位看官說了,你說了這麼半天感情就是揭示了一個不重要的小秘密,沒什麼了不起。我的回答是:非也!以上因篇幅所限僅揭示了英語中最小的一個秘密,我的目的是通過揭示這個小秘密來表明我所提倡的中國人學英語時的「懷疑和探索」的心態,英語的規則無窮無盡,僅一本語法書就可以寫成數百上千頁,而這些規則裡,關鍵的東西都沒說。過去我們對英語的規則十分敬畏,面對密密麻麻的規矩和規則只能小心翼翼地背誦和遵守,從不刨根問底地探個究竟,這造成我們永遠是英語的奴隸,被這些密密麻麻的規則所恐嚇著、所捆綁著。而一旦改換心態,帶著刨根問底的態度去學英語,就會立刻發現這些規則都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揭穿了這些秘密,我們對英語的恐懼感將立刻蕩然無存,並且會立刻信心百倍地去掌握英語,去感到英語的親切和樸實。請各位帶著這樣「解密」的心態去再翻開你所畏懼的英語書吧,你立刻會發現,態度一轉,感覺即變,英語這種語言,立刻會成為你跨下的馴服寶馬,帶著你馳騁僵場,迎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