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21 14:31:20作者:
一 黃金甲的硬傷
《黃金甲》長一副大片像,也的確是一部大片,什麼製作、明星、名導、名劇改編、名××麇集一身,這些都不用我去說了。我是在首映當日看的,我去看時,2000座的影院至少到了1999人,這是大片的正常現象。另我搞不懂的是,這麼多名人混在一起,為什麼會視影片的諸多硬傷於不顧,作為一個不是十分苛刻的普通觀眾,我找到的漏洞至少不下百餘處,可致命的硬傷也有十來處之多,現列十個如下,其它的讓觀眾們心知肚明就行了:
1、影片最大的硬傷在於鞏莉的殺王動機。鞏莉殺發哥的動機極為含糊。導演也含含糊糊不予表露,只在一場傑王子和鞏莉的對手戲裡有所曖昧不明的交待,可也沒說明白什麼。這場戲更像鞏莉的王后為了讓傑王子幫助自己也使的苦肉記而已。鞏莉為什麼要殺王?誰能告訴我?難道就因為她知道王要毒害她,於是妄圖報復?還是她自己想獨權?還是她想立傑王子,那她深愛著的太子又怎麼辦?有人說,女人嘛,沒什麼動機全憑的本能,她就是因恨而一定不容於王的。當然如果是一般的片子那就算了,可是這樣一部劇情大片,鞏莉的行為是電影中最重要而且是唯一推動劇情發展的重心線索。這條線索不明、不夠硬朗,那麼整部電影就如同得了軟骨病的陽痿老男,根本無法形成真正具有國際層次的戲劇張力。
2、影片中另一個可恥而且低級的硬傷是周潤發對待太子劉燁的感情。為了劉燁,發哥痛鞭小王子致死。可見他對劉燁的感情十分的深厚。可是這種深厚如果不是同性戀+父子亂倫,那簡直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一方面發哥既然深愛劉燁,為什麼打算廢其太子而立傑王子?此為矛盾處。另一方面,發哥深愛劉燁,電影中的解釋是發哥仍然深愛、並覺得自己虧欠著劉燁的生母(發哥的元配)。既然深愛,為何卻在發現了元配尚在人世時,立即暗中派殺手剿滅元配的家人。
3、中醫的吃藥,這種按時辰來吃也是老謀子的偽民俗。一般中醫吃藥早晚各服一味,已經是多的了,電影中卻讓鞏莉每個時辰吃一次。其實導演真正的用意是,電影的前半部分拖沓得猶如老頭拉稀,老謀子搞出一點中醫的偽細節來彌補一下,讓觀眾有得看,不然前一個小時的電影就全是背景和情節交待了。這是最拙劣的電影表現手法;是白痴導演敷衍白痴觀眾的慣用伎倆。
4、鞏莉早就開始繡菊花了,可見叛亂是早有預謀。可是電影中交待的,她是重陽前夜才知道從黑衣人(發哥元配)那裡知道的自己吃的藥中有慢性毒藥。那麼,她應該是還沒發現自己被王毒害就已經有了害王之心。那這害王叛亂之心就更是空穴來風了。難道她早就想除掉王,好與太子行正式的魚水之歡?
5、黑衣人被太監領進鞏莉的寢宮,出去時卻獨自一人在皇宮裡到處亂逛,不需要秘密送出嗎?皇宮是菜市場嗎?讓你這樣的阿婆想來就來,想咋逛就咋逛嗎?而且阿婆一襲黑衣不需要偽裝一下,分明就是讓大夥知道你是刺客或盜賊嘛。其實啊,如果不是這樣,秘密送出,元配怎麼可能見到發哥呢?不見著發哥,故事怎麼進行啊?故事不進行,怎麼騙取老百姓的乾癟腰包啊?唉!這是情節需要嘛。導演的想像力也真可憐得緊,想讓元配與發哥相見,竟用這樣不切實際的橋段安排,其拙劣可見一斑了!
6、殺手得令追殺將太醫一家時,在那山谷裡,用得著「從天而降」嗎?就殺那麼幾個人,何必如此費神呢?在那山谷裡,隨便一夥伏兵暗箭,不就解決了嗎?導演啊,這不是為情節而情節、為精彩而精彩嗎?
7、劉燁和小蟬一前一後跑回皇宮,可是劉燁早到皇宮了,還跑到鞏莉那麼自戳一刀,還得到了發哥的探病,還準備了開始晚宴,這麼多事情發生了,小蟬才匆匆趕到皇宮。請問,小蟬這一大有人段時間跑哪兒去了?是被哪位遵循所謂潛規則的圈內權利人叫去潛規則去了嗎?還是半路上跑得粉裝脫落,去演員的化妝間裡補妝去了?另外,劉燁和小蟬相離太久,而太醫夫人卻與小蟬相隔很近,要知道。小蟬出來後,太醫和夫人不光在山谷經過了一場苦戰,一路上還遭遇了伏兵,並且有傷在身,去能在小蟬致命瞬間猛然出現。觀眾真的是白痴啊,為了劇情,什麼都可以安排得出來!這不就是為了讓鞏莉在太子、發哥面前揭示小蟬與劉燁的兄妹關係嗎?奇怪的是,鞏莉又從什麼渠道知道的發哥的元配就是太醫夫人呢?
8、鞏莉為了實現當場揭示元配、劉燁和小蟬關係,派人一路上解救小蟬母女,我們注意,這一群人根本沒有戴菊花圍巾。而鞏莉訂製菊花圍巾的最大用意就是讓菊花兵在叛亂時剿殺所有沒戴菊花標誌的人。那是不是鞏莉對這些解救小蟬母女的兵士也要一同剿殺呢?那不是給菊花兵樹了更多的敵力了嗎?
9、鞏莉和小王子是什麼關係?小王子這個角色的設置,完全只為了與《雷雨》原著人物框架相應,在這部電影裡,只直到情節作用,沒有任何人性可容性。比如,鞏莉和小王子是個什麼關係?母子嗎?一點不像。因為她對他沒有流露出一點情感。如果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點染,小王子最後僅因知道她與太子的私情就殺了太子,顯得也太過突兀了。不過,除了小王子,誰來殺死劉燁?殺不死劉燁,悲劇就不像悲劇了。當然,在這部電影裡,即使殺死了劉燁,悲劇也是可憐的悲劇,根本沒有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魯迅不是說過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劉燁有什麼價值嗎?完全沒有!他既不是忠於愛情的情人,也不是尊崇孝道的兒子。殺了就殺了吧,活該而已。因為,殺死他只是為悲劇而悲劇罷了!
10、電影的主題當然具有可怕的錯誤!《雷雨》原著,是對父權制封建社會制度的強烈批判,有著當時現代人的先進思想和進步意義。到這部電影裡,導演的保皇黨父權思想又開始如同《英雄》一樣在作怪了!電影裡的發哥,肯定是最終的勝利者,他的整體形象和權威得到了導演全方位的樹立和包裝甚至頌揚。可是,讓我們看看發哥是怎樣的一個父權代表吧!他小肚雞腸強,因發現兒子與老婆的私情而暗下毒藥毒害鞏莉;他虛偽狡詐,堂屋裡供著髮妻畫像,儼然深愛痴情,得知其活著,卻派殺手追殺之;他野心十足,為得到晉升與不愛的梁王公主鞏莉結婚;他殘忍獸性,親手鞭死小王子、血洗皇宮;他暴虐慳吝,他……這樣的人物,卻被導演拍得光彩照人、形象高大、純粹樹立為一個可資讚揚的人,不知道導演的良心何在?不知道導演你想幹嘛?不知道作為受眾面如此之廣的大片,我們正在倡導什麼?我們電影的責任是什麼?我們的和諧社會就這樣能行嗎?導演和製作人的社會責任是什麼?難道這樣,我們就能構建和諧社會嗎?這是一種錯誤的、落後的、迂腐的、反人類的、退步的、封建的、恐怖主義的、混亂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這片的廣大放映規模來說,有多少人會受到毒害啊!那肯定比鞏莉受到的毒害大得多多了!
唉,這部電影的硬傷、漏洞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劉燁告訴了發哥鞏莉的叛亂,發哥竟能在短時間內調集如果之多的兵力來對抗傑王子的御林軍;即使你能調集這麼多人,但是能在短時間裏建構如此精密的軍事工事也是天人難書之事;即使你的工事如此完備,但是沒有經過嚴密的演習,如何能夠這麼嚴整的攻勢,要知道,只有傑王子的御林軍才有機會對皇宮的工事進行演練,臨時調集的阿貓阿狗們根本沒時間熟習這套工事。而且,既然傑王子帶領的是御林軍,御林軍難道沒有對皇宮工事的防禦能力嗎?另外,傑王子剛剛還和發哥、鞏莉及其他王子在一起全家準備晚宴,怎麼只一會兒就出去帶兵了?難道他出去,發哥不問問嗎?而且,傑王子闖進皇宮那一段時間,發哥和鞏莉在幹什麼呢?如果說,發哥在鞭小王子的屍體,鞏莉嗎?在欣賞發哥鞭屍的優美動作嗎?欣賞完了,她還能自由自在地走到皇宮台階外面來,欣賞一下傑王子的個人浴血哩!?諸如此般的漏洞還有……就不再一一贅言了,文章繼續下去。
二 老謀子的自殺
1、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色彩的大師。可是在這部以金黃色為底色調的色彩大片裡,我們看到,色彩的運用多麼的造作和偽劣。首先,金色歷來是至高無上的尊貴顏色,只有皇帝才可以著上身體,在這部電影裡,除了幾個王子,連九流士兵也可以金色加身,此不是瞎編爛造、為顏色而顏色是什麼?而且,皇宮裡的金紅翠綠、紅牆綠瓦也沒有歷史憑據,更不能對劇情起到渲染作用。當年紅色在《紅高粱》裡表現了對生命的禮讚、在《大紅燈籠高高挂》裡暗示了人性的黑暗、在《菊豆》裡表達了慾望的蓬勃、在《我的父親母親》裡展現了愛情的純真;而到了這部電影,黃色被爛用、被找不著北的裝點、被無知地堆砌、被賣弄式地渲染、被流於平庸的運用,唉,只能嘆一聲,在使用色彩上,以前的張藝謀被現在的老謀子殺死了,並且殺死乾淨了。現在的顏色在攝影機前,只是為了讓觀眾眼睛更亮一點,千萬不要在影片還沒有結束之前睡著罷了。
2、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故事的大師。在《秋菊打官司》裡,他讓人物命運這條線緊湊有度,使故事漸漸展開,讓觀眾對人物的角色認同一步步加深。在《有話好好說》裡,那種天然去雕鑿的劇情張力,也讓現代都市男女形成了獨特的觀影認同。而在這電影裡,前一個小時,全成了背景交待,全靠電影中人物的對白來推動電影的動作,顯得冗長而拖沓,像一個患了腿水腫的病人在踽踽獨行,與後面的大場面快節奏顯得明顯的脫節、不搭調。會說故事的張藝謀死了,留下了一個絮絮叨叨的老謀子,讓觀眾忍受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磕睡。
3、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表演的大師。不說他自己曾主演過的《老井》和《秦俑》,就是他導演過的電影裡,在他的調教下,鞏莉、姜文、章子怡,即使是爛片如《英雄》,幾位主演的表演也達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可是一到《黃金甲》,我們來看看周傑倫,在和鞏莉對戲時,為了表現複雜感情,那臉抽搐得像犯了瘧疾;還有劉燁,純粹是得了狂癲病,他那麼用力的表演只引來觀眾無數的笑場,真是可憐;看看周潤發,他當然不怒而威了,但除了威嚴,似乎他再難表現那種死了全家人心裏居然不心痛,對鞏莉一手造成全家人的死也沒有什麼憤恨、鞭死小兒子也沒什麼複雜的矛盾心理,好像小兒子是他人生的,只有大兒子才是他自己的一樣。遇見元配夫人,也處變不驚,好像只是預期地與元配見見面聊聊天。唉,表演上,原來頭腦清醒的張藝謀也死在了老謀子的手裡。鞏莉,真是可惜了她飽滿的激情和豐富的臉部表情,這種過度用力的表演,與一個心計四起、城府卓深的女皇后角色有點脫節。
綜上所述,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電影大師。可是這個電影大師已經自殺了,毀得五仰八叉、毀得干乾淨淨、毀得面目全非。那種靠人多勢眾堆砌起來的大場面已經不具有新鮮的表現力;那種靠色彩繽紛組織起來的畫面已經喪失了靈動的美麗;那種靠特技和賣弄強加的電影語言已經泯滅了強烈的吸引力;那種靠欺騙和宣傳構築起來的偽劣廣告,已經讓老百姓心寒膽怯!據說,張藝謀還會繼續拍古裝大片,他的理由有二,一是為了維持市場的影響力,二是很喜歡這種類型。其實質的潛話語就是:一,可以繼續借古裝爛片賺錢;二,還沒有拍出真正好古裝片,得繼續努力拍出好的了,才會歇息。好吧,西方存在主義理論有個詞叫作「向死而生」,即先死而後生,這次張藝謀自殺了,但願他繼續去拍,從這種死亡中復活過來!
《黃金甲》長一副大片像,也的確是一部大片,什麼製作、明星、名導、名劇改編、名××麇集一身,這些都不用我去說了。我是在首映當日看的,我去看時,2000座的影院至少到了1999人,這是大片的正常現象。另我搞不懂的是,這麼多名人混在一起,為什麼會視影片的諸多硬傷於不顧,作為一個不是十分苛刻的普通觀眾,我找到的漏洞至少不下百餘處,可致命的硬傷也有十來處之多,現列十個如下,其它的讓觀眾們心知肚明就行了:
1、影片最大的硬傷在於鞏莉的殺王動機。鞏莉殺發哥的動機極為含糊。導演也含含糊糊不予表露,只在一場傑王子和鞏莉的對手戲裡有所曖昧不明的交待,可也沒說明白什麼。這場戲更像鞏莉的王后為了讓傑王子幫助自己也使的苦肉記而已。鞏莉為什麼要殺王?誰能告訴我?難道就因為她知道王要毒害她,於是妄圖報復?還是她自己想獨權?還是她想立傑王子,那她深愛著的太子又怎麼辦?有人說,女人嘛,沒什麼動機全憑的本能,她就是因恨而一定不容於王的。當然如果是一般的片子那就算了,可是這樣一部劇情大片,鞏莉的行為是電影中最重要而且是唯一推動劇情發展的重心線索。這條線索不明、不夠硬朗,那麼整部電影就如同得了軟骨病的陽痿老男,根本無法形成真正具有國際層次的戲劇張力。
2、影片中另一個可恥而且低級的硬傷是周潤發對待太子劉燁的感情。為了劉燁,發哥痛鞭小王子致死。可見他對劉燁的感情十分的深厚。可是這種深厚如果不是同性戀+父子亂倫,那簡直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一方面發哥既然深愛劉燁,為什麼打算廢其太子而立傑王子?此為矛盾處。另一方面,發哥深愛劉燁,電影中的解釋是發哥仍然深愛、並覺得自己虧欠著劉燁的生母(發哥的元配)。既然深愛,為何卻在發現了元配尚在人世時,立即暗中派殺手剿滅元配的家人。
3、中醫的吃藥,這種按時辰來吃也是老謀子的偽民俗。一般中醫吃藥早晚各服一味,已經是多的了,電影中卻讓鞏莉每個時辰吃一次。其實導演真正的用意是,電影的前半部分拖沓得猶如老頭拉稀,老謀子搞出一點中醫的偽細節來彌補一下,讓觀眾有得看,不然前一個小時的電影就全是背景和情節交待了。這是最拙劣的電影表現手法;是白痴導演敷衍白痴觀眾的慣用伎倆。
4、鞏莉早就開始繡菊花了,可見叛亂是早有預謀。可是電影中交待的,她是重陽前夜才知道從黑衣人(發哥元配)那裡知道的自己吃的藥中有慢性毒藥。那麼,她應該是還沒發現自己被王毒害就已經有了害王之心。那這害王叛亂之心就更是空穴來風了。難道她早就想除掉王,好與太子行正式的魚水之歡?
5、黑衣人被太監領進鞏莉的寢宮,出去時卻獨自一人在皇宮裡到處亂逛,不需要秘密送出嗎?皇宮是菜市場嗎?讓你這樣的阿婆想來就來,想咋逛就咋逛嗎?而且阿婆一襲黑衣不需要偽裝一下,分明就是讓大夥知道你是刺客或盜賊嘛。其實啊,如果不是這樣,秘密送出,元配怎麼可能見到發哥呢?不見著發哥,故事怎麼進行啊?故事不進行,怎麼騙取老百姓的乾癟腰包啊?唉!這是情節需要嘛。導演的想像力也真可憐得緊,想讓元配與發哥相見,竟用這樣不切實際的橋段安排,其拙劣可見一斑了!
6、殺手得令追殺將太醫一家時,在那山谷裡,用得著「從天而降」嗎?就殺那麼幾個人,何必如此費神呢?在那山谷裡,隨便一夥伏兵暗箭,不就解決了嗎?導演啊,這不是為情節而情節、為精彩而精彩嗎?
7、劉燁和小蟬一前一後跑回皇宮,可是劉燁早到皇宮了,還跑到鞏莉那麼自戳一刀,還得到了發哥的探病,還準備了開始晚宴,這麼多事情發生了,小蟬才匆匆趕到皇宮。請問,小蟬這一大有人段時間跑哪兒去了?是被哪位遵循所謂潛規則的圈內權利人叫去潛規則去了嗎?還是半路上跑得粉裝脫落,去演員的化妝間裡補妝去了?另外,劉燁和小蟬相離太久,而太醫夫人卻與小蟬相隔很近,要知道。小蟬出來後,太醫和夫人不光在山谷經過了一場苦戰,一路上還遭遇了伏兵,並且有傷在身,去能在小蟬致命瞬間猛然出現。觀眾真的是白痴啊,為了劇情,什麼都可以安排得出來!這不就是為了讓鞏莉在太子、發哥面前揭示小蟬與劉燁的兄妹關係嗎?奇怪的是,鞏莉又從什麼渠道知道的發哥的元配就是太醫夫人呢?
8、鞏莉為了實現當場揭示元配、劉燁和小蟬關係,派人一路上解救小蟬母女,我們注意,這一群人根本沒有戴菊花圍巾。而鞏莉訂製菊花圍巾的最大用意就是讓菊花兵在叛亂時剿殺所有沒戴菊花標誌的人。那是不是鞏莉對這些解救小蟬母女的兵士也要一同剿殺呢?那不是給菊花兵樹了更多的敵力了嗎?
9、鞏莉和小王子是什麼關係?小王子這個角色的設置,完全只為了與《雷雨》原著人物框架相應,在這部電影裡,只直到情節作用,沒有任何人性可容性。比如,鞏莉和小王子是個什麼關係?母子嗎?一點不像。因為她對他沒有流露出一點情感。如果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點染,小王子最後僅因知道她與太子的私情就殺了太子,顯得也太過突兀了。不過,除了小王子,誰來殺死劉燁?殺不死劉燁,悲劇就不像悲劇了。當然,在這部電影裡,即使殺死了劉燁,悲劇也是可憐的悲劇,根本沒有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魯迅不是說過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劉燁有什麼價值嗎?完全沒有!他既不是忠於愛情的情人,也不是尊崇孝道的兒子。殺了就殺了吧,活該而已。因為,殺死他只是為悲劇而悲劇罷了!
10、電影的主題當然具有可怕的錯誤!《雷雨》原著,是對父權制封建社會制度的強烈批判,有著當時現代人的先進思想和進步意義。到這部電影裡,導演的保皇黨父權思想又開始如同《英雄》一樣在作怪了!電影裡的發哥,肯定是最終的勝利者,他的整體形象和權威得到了導演全方位的樹立和包裝甚至頌揚。可是,讓我們看看發哥是怎樣的一個父權代表吧!他小肚雞腸強,因發現兒子與老婆的私情而暗下毒藥毒害鞏莉;他虛偽狡詐,堂屋裡供著髮妻畫像,儼然深愛痴情,得知其活著,卻派殺手追殺之;他野心十足,為得到晉升與不愛的梁王公主鞏莉結婚;他殘忍獸性,親手鞭死小王子、血洗皇宮;他暴虐慳吝,他……這樣的人物,卻被導演拍得光彩照人、形象高大、純粹樹立為一個可資讚揚的人,不知道導演的良心何在?不知道導演你想幹嘛?不知道作為受眾面如此之廣的大片,我們正在倡導什麼?我們電影的責任是什麼?我們的和諧社會就這樣能行嗎?導演和製作人的社會責任是什麼?難道這樣,我們就能構建和諧社會嗎?這是一種錯誤的、落後的、迂腐的、反人類的、退步的、封建的、恐怖主義的、混亂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這片的廣大放映規模來說,有多少人會受到毒害啊!那肯定比鞏莉受到的毒害大得多多了!
唉,這部電影的硬傷、漏洞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劉燁告訴了發哥鞏莉的叛亂,發哥竟能在短時間內調集如果之多的兵力來對抗傑王子的御林軍;即使你能調集這麼多人,但是能在短時間裏建構如此精密的軍事工事也是天人難書之事;即使你的工事如此完備,但是沒有經過嚴密的演習,如何能夠這麼嚴整的攻勢,要知道,只有傑王子的御林軍才有機會對皇宮的工事進行演練,臨時調集的阿貓阿狗們根本沒時間熟習這套工事。而且,既然傑王子帶領的是御林軍,御林軍難道沒有對皇宮工事的防禦能力嗎?另外,傑王子剛剛還和發哥、鞏莉及其他王子在一起全家準備晚宴,怎麼只一會兒就出去帶兵了?難道他出去,發哥不問問嗎?而且,傑王子闖進皇宮那一段時間,發哥和鞏莉在幹什麼呢?如果說,發哥在鞭小王子的屍體,鞏莉嗎?在欣賞發哥鞭屍的優美動作嗎?欣賞完了,她還能自由自在地走到皇宮台階外面來,欣賞一下傑王子的個人浴血哩!?諸如此般的漏洞還有……就不再一一贅言了,文章繼續下去。
二 老謀子的自殺
1、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色彩的大師。可是在這部以金黃色為底色調的色彩大片裡,我們看到,色彩的運用多麼的造作和偽劣。首先,金色歷來是至高無上的尊貴顏色,只有皇帝才可以著上身體,在這部電影裡,除了幾個王子,連九流士兵也可以金色加身,此不是瞎編爛造、為顏色而顏色是什麼?而且,皇宮裡的金紅翠綠、紅牆綠瓦也沒有歷史憑據,更不能對劇情起到渲染作用。當年紅色在《紅高粱》裡表現了對生命的禮讚、在《大紅燈籠高高挂》裡暗示了人性的黑暗、在《菊豆》裡表達了慾望的蓬勃、在《我的父親母親》裡展現了愛情的純真;而到了這部電影,黃色被爛用、被找不著北的裝點、被無知地堆砌、被賣弄式地渲染、被流於平庸的運用,唉,只能嘆一聲,在使用色彩上,以前的張藝謀被現在的老謀子殺死了,並且殺死乾淨了。現在的顏色在攝影機前,只是為了讓觀眾眼睛更亮一點,千萬不要在影片還沒有結束之前睡著罷了。
2、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故事的大師。在《秋菊打官司》裡,他讓人物命運這條線緊湊有度,使故事漸漸展開,讓觀眾對人物的角色認同一步步加深。在《有話好好說》裡,那種天然去雕鑿的劇情張力,也讓現代都市男女形成了獨特的觀影認同。而在這電影裡,前一個小時,全成了背景交待,全靠電影中人物的對白來推動電影的動作,顯得冗長而拖沓,像一個患了腿水腫的病人在踽踽獨行,與後面的大場面快節奏顯得明顯的脫節、不搭調。會說故事的張藝謀死了,留下了一個絮絮叨叨的老謀子,讓觀眾忍受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磕睡。
3、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表演的大師。不說他自己曾主演過的《老井》和《秦俑》,就是他導演過的電影裡,在他的調教下,鞏莉、姜文、章子怡,即使是爛片如《英雄》,幾位主演的表演也達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可是一到《黃金甲》,我們來看看周傑倫,在和鞏莉對戲時,為了表現複雜感情,那臉抽搐得像犯了瘧疾;還有劉燁,純粹是得了狂癲病,他那麼用力的表演只引來觀眾無數的笑場,真是可憐;看看周潤發,他當然不怒而威了,但除了威嚴,似乎他再難表現那種死了全家人心裏居然不心痛,對鞏莉一手造成全家人的死也沒有什麼憤恨、鞭死小兒子也沒什麼複雜的矛盾心理,好像小兒子是他人生的,只有大兒子才是他自己的一樣。遇見元配夫人,也處變不驚,好像只是預期地與元配見見面聊聊天。唉,表演上,原來頭腦清醒的張藝謀也死在了老謀子的手裡。鞏莉,真是可惜了她飽滿的激情和豐富的臉部表情,這種過度用力的表演,與一個心計四起、城府卓深的女皇后角色有點脫節。
綜上所述,我承認,張藝謀是一個電影大師。可是這個電影大師已經自殺了,毀得五仰八叉、毀得干乾淨淨、毀得面目全非。那種靠人多勢眾堆砌起來的大場面已經不具有新鮮的表現力;那種靠色彩繽紛組織起來的畫面已經喪失了靈動的美麗;那種靠特技和賣弄強加的電影語言已經泯滅了強烈的吸引力;那種靠欺騙和宣傳構築起來的偽劣廣告,已經讓老百姓心寒膽怯!據說,張藝謀還會繼續拍古裝大片,他的理由有二,一是為了維持市場的影響力,二是很喜歡這種類型。其實質的潛話語就是:一,可以繼續借古裝爛片賺錢;二,還沒有拍出真正好古裝片,得繼續努力拍出好的了,才會歇息。好吧,西方存在主義理論有個詞叫作「向死而生」,即先死而後生,這次張藝謀自殺了,但願他繼續去拍,從這種死亡中復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