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13 08:56:19作者:
大陸敦煌月牙泉,是敦煌八景之一,是相當著名的旅遊聖地,是地質學家的重點研究地區,也是古代中國騷人墨客喜愛稱頌的景點。關於敦煌月牙泉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的「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干躇。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歷千古,沙不填之」。這個所謂的「沙角山」,就是現在所稱的「鳴沙山」,而「沙井」指的就是月牙泉。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位於戈壁大沙漠邊,由於種種的地理與氣候等自然現象,這邊的沙會不斷發出鳴聲,因此得名。鳴沙山邊就是月牙泉,月牙泉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寬約50公尺,水深約5公尺,泉水清澈,並傳說內有可治百病的「七星草」,因此又名藥泉。
為什麼會在沙漠中長了這麼一個永不甘涸、也不被風沙掩蓋的泉池,目前一般的解釋是,「月牙泉是地下水的裸露部分」,意即月牙泉下,其實是整個大片敦煌地區的地下水源,也因此不易乾枯,此外,月牙泉雖然四面沙山高聳,但因吹進這種環山窪地裡的風會向上旋,於是月牙泉周圍山上流下來的沙子,總會又被送回四面的鳴沙山脊的另外一側,所以泉水不會被黃沙掩蓋。
不過,月牙泉目前也正面臨危機。根據大陸人民日報報導,以往的月牙泉深不可測,直到清朝末期還可以行船,但近年來,因為地下水毫無節制的抽取,也導致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據50年代測量,月牙泉平均水深5公尺,到80年代中期,平均水深下降到0.8公尺,而且泉的中央已露出一道沙梁,可以走人,池水一分為二,其形狀也不再是月牙。所幸,在大陸地區積極投入改善後,90年代,平均水深又回到1.1公尺,也再次呈現月牙狀。目前敦煌市也還在積極改善維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