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作者:張羽良整理 發表:2006-12-01 14: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秦代戰車(BRITISH MUSEUM/AFP/GETTY IMAGES)

1974年陝西省臨潼縣晏寨鄉西陽村的農民在村內掘井時,意外挖到一些奇形怪狀的陶片、身穿盔甲的瓦人與古代兵器。這一發現揭開了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工程序幕,讓震驚中外的秦始皇陵與兵馬俑正式與世人相見。

秦始皇,第一個一統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陵墓位於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它的結構複雜是仿照始皇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

始皇陵的陵區分為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筑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皇城和宮城。陵塚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公尺,底邊周長1700餘公尺,地宮就在封土堆下35米深的地方,其東西兩邊長175米,南北兩邊寬145米,呈矩形狀。秦皇墓室位於地宮中央,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兵馬俑全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始皇陵除了陵園區外,還有相當龐大的從葬區。陵墓四周有181座大小、內容、型制各不相同的陪葬坑,主要陪葬坑有兵馬俑坑、文官俑坑、水禽坑及百戲俑坑等,是現今瞭解兩千多年前秦代帝國面貌與生活文化的珍貴文物,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 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1974年以來,陸續在陵園以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廣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象徵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主體部隊;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綠面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中國歷代帝王都十分重視修建死後的陵寢,秦始皇則將葬禮規模推到空前絕後的巔峰。根據史書記載,始皇13歲即位後,即開始在陝西臨潼的驪山之麓修建陵園,徵調70萬工匠,工期長達38年。

漢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秦陵工程及內部構造作了詳盡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至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以水銀象徵江河大海,不僅是為了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 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陪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水銀是劇毒物質,大量 吸入可致命,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攻佔關中時火焚秦宮及陵園,火海綿延3百多里,連兵馬俑也遭劫掠坍塌。由於建物塌陷與之前人為破壞,當年披堅執銳,氣勢威猛的秦軍將士,待重見天日時,許多早已支離破碎。

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地表景觀(李昕攝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