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1-26 13:28:46作者:
一說:藥渣辨優劣 很久以前,江南小鎮有一家「宏德堂」藥店,起初由於藥材貨真價實,炮製優良,信譽很高,生意格外興隆。但過了一年,買藥的人越來越少,生意蕭條,門店冷落。
一天午後,店主正在椅子上打盹,朦朧中,忽見一鶴髮仙翁,手拈拂塵,飄然而來。語之曰:「我乃藥神是也,統管天下採藥、買藥之人,你近來摻賣劣質藥材,坑害病人,現在無人買藥就是對你的懲罰。」說罷,給他丟下一張紙條,遂又飄然而去。他急忙拾起紙條,一看是一首六言詩:「配藥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治病救人為本,切忌圖利忘義。」他看過後猛然驚醒,心中大慚,怵惕不安。他知道自己近月曾將一批劣質藥材充優銷售,大大降低了藥的療效,故人來漸稀。如此竟連「藥神」也已知曉。他慚愧不已,後悔莫及。他想著藥神的話向患者傳話出去,凡今後在「宏德堂」抓藥配方者,藥煎完後,將藥渣倒在門前,好讓藥神檢驗優劣,看「宏德堂」的藥材是不是都屬上等佳品。說來也真奇怪,從此,人們凡在「宏德堂」購買的藥物,藥效靈驗,眾口皆碑,「宏德堂」生意又興旺發達起來。如此日久天長,老百姓中便傳開了,只要把藥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萬人踏,就會藥到病除、早日康復。
二說:藥渣可導醫相傳,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醫德高深,醫術精湛,為人治病,藥到病除,深得人們的敬重。在他隱居深山時,有一次,他為一個受了傷的老虎解除了病痛,老虎為了報恩,就自動為孫思邈當護衛、坐騎。孫思邈行動是方便多了,可把病人都給嚇壞了,誰也不敢求醫於他。孫思邈很為難,最後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他每到一家看病,便讓病家把藥渣倒在門口的路上。哪家門口有藥渣就表明他在哪家行醫。這樣一來,老虎就不必緊隨相跟,只在遠處守著就行了。久而久之,藥渣成了行醫人的標誌。很多人對此人云亦云,眾人相附,代代相傳,也就形成了煎中藥後倒藥渣、踩藥渣的一種民俗。過去,在藥王的塑像和畫像中,都是坐於虎身之上,這種藝術形象也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三說:藥渣識真假傳說明代名醫李時珍,一天外出採藥,看到一個村莊田園荒蕪,無人下地勞動,原來這個村的人都患了病。在一個茅草屋裡,他看見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藥來,讓老人喝下,停了一會,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狀減輕了許多。李時珍詢問了一下情況,才知道村裡先後來過幾個走江湖的郎中,給他們開過藥,還說什麼 「吃上一劑藥,包管你藥到病除」。可是病人吃了十幾劑了,仍不見效。李時珍便找來煎過的藥渣,仔細一看,大部分是假藥。假藥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當受騙了,他們對庸醫痛恨不已。李時珍看藥渣的事,傳遍了附近的村莊,人們紛紛把江湖郎中配製的草藥和煎完的藥渣叫李時珍鑒別,因為人太多,看不過來,只好讓大家把藥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個個攤開放好,逐個查看,揀出真藥,扔掉假藥、劣藥,並教大家如何識別偽劣中草藥,防止再上當受騙。從此以後,病人就把煎服過的藥渣倒在路口處,盼望過路的良醫識別真假,於是這個風俗就盛行起來。
「倒藥渣」的傳說實不足憑,我們姑且把它當作一種文化現象來欣賞。歸根到底,還是個藥渣的處置問題。煎完湯藥後,自然要把煎取藥汁後的藥渣倒掉,但對有毒中藥則應埋掉。還有一種做法是把藥渣暫時倒在窗台上晾乾,待二劑三劑全部煎服完後,才一起倒掉。這樣,即使發生醫療糾紛,查看藥渣,有據可憑,既對病人負責,又對醫生負責,自當有可取之處。
一天午後,店主正在椅子上打盹,朦朧中,忽見一鶴髮仙翁,手拈拂塵,飄然而來。語之曰:「我乃藥神是也,統管天下採藥、買藥之人,你近來摻賣劣質藥材,坑害病人,現在無人買藥就是對你的懲罰。」說罷,給他丟下一張紙條,遂又飄然而去。他急忙拾起紙條,一看是一首六言詩:「配藥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治病救人為本,切忌圖利忘義。」他看過後猛然驚醒,心中大慚,怵惕不安。他知道自己近月曾將一批劣質藥材充優銷售,大大降低了藥的療效,故人來漸稀。如此竟連「藥神」也已知曉。他慚愧不已,後悔莫及。他想著藥神的話向患者傳話出去,凡今後在「宏德堂」抓藥配方者,藥煎完後,將藥渣倒在門前,好讓藥神檢驗優劣,看「宏德堂」的藥材是不是都屬上等佳品。說來也真奇怪,從此,人們凡在「宏德堂」購買的藥物,藥效靈驗,眾口皆碑,「宏德堂」生意又興旺發達起來。如此日久天長,老百姓中便傳開了,只要把藥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萬人踏,就會藥到病除、早日康復。
二說:藥渣可導醫相傳,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醫德高深,醫術精湛,為人治病,藥到病除,深得人們的敬重。在他隱居深山時,有一次,他為一個受了傷的老虎解除了病痛,老虎為了報恩,就自動為孫思邈當護衛、坐騎。孫思邈行動是方便多了,可把病人都給嚇壞了,誰也不敢求醫於他。孫思邈很為難,最後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他每到一家看病,便讓病家把藥渣倒在門口的路上。哪家門口有藥渣就表明他在哪家行醫。這樣一來,老虎就不必緊隨相跟,只在遠處守著就行了。久而久之,藥渣成了行醫人的標誌。很多人對此人云亦云,眾人相附,代代相傳,也就形成了煎中藥後倒藥渣、踩藥渣的一種民俗。過去,在藥王的塑像和畫像中,都是坐於虎身之上,這種藝術形象也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三說:藥渣識真假傳說明代名醫李時珍,一天外出採藥,看到一個村莊田園荒蕪,無人下地勞動,原來這個村的人都患了病。在一個茅草屋裡,他看見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藥來,讓老人喝下,停了一會,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狀減輕了許多。李時珍詢問了一下情況,才知道村裡先後來過幾個走江湖的郎中,給他們開過藥,還說什麼 「吃上一劑藥,包管你藥到病除」。可是病人吃了十幾劑了,仍不見效。李時珍便找來煎過的藥渣,仔細一看,大部分是假藥。假藥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當受騙了,他們對庸醫痛恨不已。李時珍看藥渣的事,傳遍了附近的村莊,人們紛紛把江湖郎中配製的草藥和煎完的藥渣叫李時珍鑒別,因為人太多,看不過來,只好讓大家把藥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個個攤開放好,逐個查看,揀出真藥,扔掉假藥、劣藥,並教大家如何識別偽劣中草藥,防止再上當受騙。從此以後,病人就把煎服過的藥渣倒在路口處,盼望過路的良醫識別真假,於是這個風俗就盛行起來。
「倒藥渣」的傳說實不足憑,我們姑且把它當作一種文化現象來欣賞。歸根到底,還是個藥渣的處置問題。煎完湯藥後,自然要把煎取藥汁後的藥渣倒掉,但對有毒中藥則應埋掉。還有一種做法是把藥渣暫時倒在窗台上晾乾,待二劑三劑全部煎服完後,才一起倒掉。這樣,即使發生醫療糾紛,查看藥渣,有據可憑,既對病人負責,又對醫生負責,自當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