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所指的一般富有者,定義是全美所得最高的前百分之一族群。所得前百分之零點一,或甚至前百分之零點零一(平均家庭年所得為兩千萬美元,約相當於台幣六億六千萬元)的族群,則是超級富有者。
美國收入越高的族群,所得差距也擴大得越快。位於所得金字塔底層的九成美國人,一九九○至二○○四年間的收入增加百分之二;所得為前百分之一者,增加百分之五十七;前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增加百分之八十五;前百分之零點零一者,甚至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一十二。前百分之零點零一族群的致富速度,是前百分之一者的兩倍。
部分媒體認為美國出現階級戰爭。財星雜誌上月在報導中稱呼人數較多、收入較少的一般富有族群為「低層上流階級」。這個階級大多由醫師、律師、管理顧問、金融業人士組成,他們對避險基金經理人與某些領取天文數字酬勞的企業執行長大為不滿。
財星在報導中指出,問題就出在一般富有者缺乏成就感。例如某企業的執行長造成公司股價大跌,卻拿到上億美元的鉅額遣散費,或是基金經理人負責操作的基金只要金額夠龐大,即使抽成的比例很低,也能拿到上億美元佣金,這些酬庸方式與菁英體制觀念不符,令一般富有者氣結。
不過情況也許並非如財星報導所言。曾撰寫「大考驗」一書,探討美國大學入學學力性向測驗歷史與美國菁英體制關係的雷曼認為,美國菁英體制越來越不公平,或許是制度的本質使然,因為菁英體制的目標是尋求立足點平等,而非齊頭式平等。
一般富有者與超級富有者所得增加速度不平等的問題,可能在於這兩個階級工作的目標都是賺大錢,只是其中某階級賺的錢是另一階級的數倍。以律師為例,任職於知名事務所的律師賺很多,但得靠接下需要大量服務時間的大型企業客戶,才能賺到錢,但律師面對客戶時常得低聲下氣。
投資銀行家曾被視為金融菁英階級中堅,但他們的薪水和避險基金的獲利一比黯然失色。「浮華世界」雜誌記者沃爾夫表示,投資銀行家的工作越來越不吃香,已淪為在校成績不好的學生擔任的工作,這個領域裡的人滿腦子想的都是賺錢,而非指導他人賺錢之道。
這可能就是專業人士苦惱之處。操作避險基金就是套利的最純粹抽象展現,沒有其他產品能像避險基金一樣以錢磙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