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愛(圖)

發表:2006-11-09 01: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些家長總是埋怨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比海深,可為什麼孩子卻視而不見呢?」可是,你知道嗎,孩子向你表達愛意時,卻也被你的愛拒絕了。

    親情之愛在不經意中被扼殺了

  最近,母親老在我耳邊嘀咕:「現在的孩子真是不同往日了,太自私!」我知道母親是為我哥的女兒夢雨擔心。夢雨今年十歲,在校品學兼優,她父母對她相當滿意,但細心的奶奶卻覺得孫女總有些不對勁。飯桌上,只要是她喜歡吃的,別人就別想沾筷;一上街就要買東西,從不聽父母解釋該月家庭經濟如何吃緊;更不知照顧謙讓表弟妹,表弟妹的零食、玩具她都會先吃先玩為快。其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並且正被許多父母忽視著。

  剛滿一歲的兒子偎在我身上吃餅乾,看他吃得那麼香,我就逗他:「航兒,餵媽媽。」正準備咬下一口的兒子立即將餅乾湊到了我的嘴邊,可我沒有吃,只是用嘴吻了一下,說:「乖,航兒吃。」航航便又獨自吃著餅乾。就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想起一個「愛」字,我不忍心吃掉兒子遞過來的餅乾,是因為我愛兒子,兒子將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給媽媽,是因為兒子愛我。不同的是兒子擁有了我的愛,而我卻拒絕了兒子的愛。也許就因這充滿愛的拒絕一次次重複上演,最終遏制孩子愛的萌動,以致扼殺了孩子愛的天性和能力。於是孩子習慣著被愛,卻不知道怎樣去愛別人。親情之愛原本是一種天性,是我們在愛他們的同時不經意地扼殺了這種天性。

  同是失業家庭,卻是兩種結局

  我想起丈夫給我講的班上一個叫龔勛、另一個叫董浩的兩個男生,他們的父母最近都失業了,兩個家庭頓時陷入困境。面對同樣的境況,兩個孩子的表現截然不同。董浩依舊沒有改變以前愛吃零食和穿耐克、喬丹等名牌運動服鞋,跟著時尚走的習慣,最近又迷上網吧,已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更別說按時上課了。

  「浩兒是全家的希望,只要他讀書好,將來有出息就行,沒想到他連課都不上!」董浩的父親失望極了,他整了整因氣憤和悲傷弄亂的頭髮又說,「以前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也不覺得負擔重;現在夫妻倆沒有固定收入,加上我們既沒文化又沒技術,靠夜以繼日拚力氣幹活,又能掙多少錢呢?我們這粗糙的手和這早白的頭髮,浩兒怎麼就看不見呢?儘管失業了,我們還是覺得孩子應該擁有這個時代付予他們的快樂,再苦再累也不能讓孩子覺得委屈,不能讓他來承受父母因工作失敗帶來的酸楚。所以,我們從不在孩子面前傾訴失業後的失落,更不會抱怨掙錢太辛苦和受到太多的委屈,照常滿足他的吃穿要求和他想要的零花錢,沒想到這孩子把我們對他的期望拋到了九霄雲外。」

  而龔勛是班上的物理科代表,一向表現好,雖然最近常遲到,可是成績卻有進無退。因為董浩的緣故,丈夫決定對龔勛進行家訪。

  原來龔勛的父母失業後承包了碼頭貨物管理,白天黑夜顧不了家,可是龔勛的奶奶癱瘓在床6年,吃喝拉撒全靠別人伺候,龔勛又正上高三,這著實讓龔勛的父母為難。但思前想後,龔勛的父母還是將實情告訴了孩子。「有句古話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我們生活困難,孩子是家庭成員,有義務做貢獻,幫助家庭早日脫離困境。」

  龔勛的父親是一個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兒子就樂呵呵的:「孩子也很樂意,主動提出照顧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學習。我們有時回家累了,他還會為我們捶捶背,按摩按摩。這孩子一歲多就會為我們添飯、拿拖鞋,我們就沒不放心過,只是表揚鼓勵他,並教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也會對他說,請他想辦法。我們常對孩子說的就是‘我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要相親相愛,盡職盡責’,兒子做到了,他關心每個家人,把奶奶也照顧得挺好,這可解決了我們家的大問題了。不知他現在學習怎樣,真怕耽誤了孩子。」

  愛孩子,也讓孩子愛你

  由此我想,我們真的不能責怪董浩的自私無情,因為董浩在家裡的「小皇帝」地位被父母的僕人姿態鞏固得堅不可摧,其「小皇帝」的盛氣凌人行為被父母「理所當然」地默認而受到激化,難道這還不夠將董浩幼小純淨的靈魂一步步引向自私的深淵嗎?我們更要同情董浩,因為他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的夢境裡,父母竭盡全力的欺騙性的愛剝奪的是他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基本權利和愛的天性,更不必說愛的能力了。

  因此,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要忘記: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情感滿足的體驗。這便是幸福的源泉,這便是龔勛面對困境卻樂觀向上的原因。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強調「完美的人性」,其內涵是讓人的友愛、合作、求知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認為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關係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展如遇到障礙,失去愛、安全感和尊重,長大後他就很難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所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所成就,就必須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視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尊重孩子家庭成員的地位,和孩子共同分享家庭幸福,共同承受生活的酸苦。

来源:讀者推薦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