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1-03 02:42:53作者:佩蒂斯
這看上去就像一筆正待瓜分的無主寶藏。隨著中國的外匯儲備目前接近1萬億美元大關,社會上要求中國花掉這筆錢的呼聲正洶湧而來。
中國總理溫家寶建議用其中部分外匯儲備為中國企業購買高技術裝備。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則建議除此之外再將原材料列入採購清單。中外評論人士則建議,將外匯儲備更多用於醫療衛生、農村教育以及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甚至還有人提出了創建中國和平隊這一宏偉計畫。
但聲稱將中國外匯儲備用於上述用途比單純購買美國國債要划算的說法其實都沒抓住要害。中國的外匯儲備並非一筆可被慷慨用於政策性項目的意外橫財。此外,中國的現行匯率制度也決定了,將外匯儲備兌換成本幣再支出是不可行的。
中國央行手中的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不能隨意支出的,這一儲備與其他大銀行所管理的資產沒有什麼兩樣,比如說花旗集團(Citigroup)帳上的那1.6萬億美元資產就不能隨便被動用。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央行從中國企業手中購買的,後者手中的外匯來源於出口收入和所獲外商投資。
雖然中國去年略微提高了一些其匯率制度的靈活性,但中國央行仍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日升降幅度控制在0.3%以內。這一政策迫使中國央行須賣出(目前更經常的是買入)一定數量的美元以便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控制在上述區間內。為了籌措購買美元的資金──中國央行目前每月的美元購買額為200億美元左右──央行必須髮行債券或多印鈔票,而票子印得太多會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外匯儲備不過是兌成了外幣的央行負債而已。
中國央行可以用手中的美元購買資產,比如說美國國債,或者像去年那樣換取大型國有銀行的股份。這與花旗集團以及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將所持資產用於投資的方式也沒有什麼不同。但央行將美元儲備用於政策性項目則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無論是將這筆錢用於農村教育還是創建和平隊,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減少了,因為央行無法回籠等額的資產,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卻依舊是那麼多。即使像中國領導人建議的那樣用外匯儲備購買高科技設備和原材料,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仍然會像上述情況下一樣迅速減少。當然,資產負債表上用於購買美元的負債同樣不會減少。無論是哪種情況,其結果實際上都相當於央行或中國政府的其他部門舉債消費。
在中國目前的匯率制度下將外匯儲備用於國內支出也是行不通的,因為花出去的美元最終總是會回到央行手中。例如,假設政府準備用100美元的外匯儲備為中國最貧困省份之一甘肅的某家醫院支付護士工資。那麼這家醫院必須向當地一家商業銀行賣出這些美元,以換取支付護士工資的人民幣。而那家當地銀行則必須在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外匯市場上賣出那100美元才能補上支付給那家醫院的人民幣,可是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中國各外匯市場上的多餘美元最終都是被央行悉數買進的。
所以,中國央行又回籠了那100美元,而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依然未變。要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央行為了回籠它花出去的這100美元,就必須要麼發行債券要麼多印人民幣。其結果是,不是政府的淨負債額增多了就是向市場投放的人民幣出現了過量,而後者則將導致通貨膨脹。
如果中國放開對資本項目的控制,允許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那情況就不同了。中國央行將不再需要購買市場上的全部多餘美元,它可以聽任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自由波動,到多餘的美元完全被市場消化時波動自然停止。可只要中國政府繼續維持現行的匯率制度,中國央行就無法控制其外匯儲備的規模。
任何由政府出資的項目,無論其初衷多麼美好,都是要政府掏錢的,而政府籌資的途徑只有三條。它可以通過加稅或出臺某項收費政策來籌錢。具體做法包括多印鈔票,這實際上是變相加稅,其結果是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它還可以將國有財產出售或實施私有化。第三種方式就是在國內借錢。(在中國,所借外債會由央行自動地轉化為內債,因為借回來的外幣必須向央行兌換成人民幣,而央行支付的人民幣則是它在國內舉借的。)
討論中國如何能提高社會福利這一問題時,必須考慮中央或地方政府用於社會項目支出的財力有多大。但將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分一塊用於國內項目支出顯然行不通。
中國總理溫家寶建議用其中部分外匯儲備為中國企業購買高技術裝備。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則建議除此之外再將原材料列入採購清單。中外評論人士則建議,將外匯儲備更多用於醫療衛生、農村教育以及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甚至還有人提出了創建中國和平隊這一宏偉計畫。
但聲稱將中國外匯儲備用於上述用途比單純購買美國國債要划算的說法其實都沒抓住要害。中國的外匯儲備並非一筆可被慷慨用於政策性項目的意外橫財。此外,中國的現行匯率制度也決定了,將外匯儲備兌換成本幣再支出是不可行的。
中國央行手中的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不能隨意支出的,這一儲備與其他大銀行所管理的資產沒有什麼兩樣,比如說花旗集團(Citigroup)帳上的那1.6萬億美元資產就不能隨便被動用。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央行從中國企業手中購買的,後者手中的外匯來源於出口收入和所獲外商投資。
雖然中國去年略微提高了一些其匯率制度的靈活性,但中國央行仍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日升降幅度控制在0.3%以內。這一政策迫使中國央行須賣出(目前更經常的是買入)一定數量的美元以便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控制在上述區間內。為了籌措購買美元的資金──中國央行目前每月的美元購買額為200億美元左右──央行必須髮行債券或多印鈔票,而票子印得太多會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外匯儲備不過是兌成了外幣的央行負債而已。
中國央行可以用手中的美元購買資產,比如說美國國債,或者像去年那樣換取大型國有銀行的股份。這與花旗集團以及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將所持資產用於投資的方式也沒有什麼不同。但央行將美元儲備用於政策性項目則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無論是將這筆錢用於農村教育還是創建和平隊,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減少了,因為央行無法回籠等額的資產,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卻依舊是那麼多。即使像中國領導人建議的那樣用外匯儲備購買高科技設備和原材料,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仍然會像上述情況下一樣迅速減少。當然,資產負債表上用於購買美元的負債同樣不會減少。無論是哪種情況,其結果實際上都相當於央行或中國政府的其他部門舉債消費。
在中國目前的匯率制度下將外匯儲備用於國內支出也是行不通的,因為花出去的美元最終總是會回到央行手中。例如,假設政府準備用100美元的外匯儲備為中國最貧困省份之一甘肅的某家醫院支付護士工資。那麼這家醫院必須向當地一家商業銀行賣出這些美元,以換取支付護士工資的人民幣。而那家當地銀行則必須在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外匯市場上賣出那100美元才能補上支付給那家醫院的人民幣,可是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中國各外匯市場上的多餘美元最終都是被央行悉數買進的。
所以,中國央行又回籠了那100美元,而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依然未變。要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央行為了回籠它花出去的這100美元,就必須要麼發行債券要麼多印人民幣。其結果是,不是政府的淨負債額增多了就是向市場投放的人民幣出現了過量,而後者則將導致通貨膨脹。
如果中國放開對資本項目的控制,允許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那情況就不同了。中國央行將不再需要購買市場上的全部多餘美元,它可以聽任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自由波動,到多餘的美元完全被市場消化時波動自然停止。可只要中國政府繼續維持現行的匯率制度,中國央行就無法控制其外匯儲備的規模。
任何由政府出資的項目,無論其初衷多麼美好,都是要政府掏錢的,而政府籌資的途徑只有三條。它可以通過加稅或出臺某項收費政策來籌錢。具體做法包括多印鈔票,這實際上是變相加稅,其結果是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它還可以將國有財產出售或實施私有化。第三種方式就是在國內借錢。(在中國,所借外債會由央行自動地轉化為內債,因為借回來的外幣必須向央行兌換成人民幣,而央行支付的人民幣則是它在國內舉借的。)
討論中國如何能提高社會福利這一問題時,必須考慮中央或地方政府用於社會項目支出的財力有多大。但將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分一塊用於國內項目支出顯然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