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28 22:47:56作者:清言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時朝廷中為什麼要設立「諫官」一職呢?就是為了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對於他人的建議和指正,要包容和廣泛採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取,避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對自身的過錯「不識廬山真面目」,避免故步自封造成大的損失,這就是人們說的 「忠言逆耳利於行」,宋仁宗就是這樣一個聞過則喜的人。
有一次,諫官王素勸仁宗不要貪戀女色,宋仁宗說:「最近王德用的確進獻了美女給我,現在正在宮中,我很喜歡,就讓我留下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怕陛下被女色所惑。」仁宗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立即下令把進獻的美女每個贈送三百貫錢後,遣送她們離開皇宮。看得出來,仁宗還是有些戀戀不捨,於是王素說:「陛下認識我說的對,也不必這麼匆忙的辦理,那些女子既已進宮,過一段時間再送走也不遲。」仁宗說:「我怕把她們留久了,因為情深更不忍心送走了。」
一天,仁宗退朝後回到寢宮,讓梳頭的太監為他梳頭。太監問仁宗懷中的奏折是關於什麼的,仁宗告訴他這是諫官上奏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梳頭太監說道:「大臣家中尚且都有歌伎舞女,而且一旦陞官還會增加,陛下的侍從並不多,他們還建議要減少,這太過份了!」仁宗沒有答話,太監又問這個建議是否準備採納,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了。」太監依仗自己是仁宗身邊的親信,平日受寵,便說:「如果要採納這個建議,那就把我第一個削減了吧!」仁宗聽後馬上起身,命人按名冊將二十九人及這個梳頭的太監一起削減出宮。後來,皇后問仁宗為什麼把身邊多年的親信,況且並不是多餘人的梳頭太監削減出宮呢?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包拯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有時君臣之間爭論激烈,仁宗即使一時生氣,最終還是會採納他的建議;有時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還是一邊用衣袖擦臉,一邊聽取建議。
有一次,諫官王素勸仁宗不要貪戀女色,宋仁宗說:「最近王德用的確進獻了美女給我,現在正在宮中,我很喜歡,就讓我留下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怕陛下被女色所惑。」仁宗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立即下令把進獻的美女每個贈送三百貫錢後,遣送她們離開皇宮。看得出來,仁宗還是有些戀戀不捨,於是王素說:「陛下認識我說的對,也不必這麼匆忙的辦理,那些女子既已進宮,過一段時間再送走也不遲。」仁宗說:「我怕把她們留久了,因為情深更不忍心送走了。」
一天,仁宗退朝後回到寢宮,讓梳頭的太監為他梳頭。太監問仁宗懷中的奏折是關於什麼的,仁宗告訴他這是諫官上奏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梳頭太監說道:「大臣家中尚且都有歌伎舞女,而且一旦陞官還會增加,陛下的侍從並不多,他們還建議要減少,這太過份了!」仁宗沒有答話,太監又問這個建議是否準備採納,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了。」太監依仗自己是仁宗身邊的親信,平日受寵,便說:「如果要採納這個建議,那就把我第一個削減了吧!」仁宗聽後馬上起身,命人按名冊將二十九人及這個梳頭的太監一起削減出宮。後來,皇后問仁宗為什麼把身邊多年的親信,況且並不是多餘人的梳頭太監削減出宮呢?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包拯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有時君臣之間爭論激烈,仁宗即使一時生氣,最終還是會採納他的建議;有時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還是一邊用衣袖擦臉,一邊聽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