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默默消失中的語言與文化

作者:張羽良 發表:2006-10-26 02: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行政院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在客委會成立滿週年時指出,臺灣雖有近4百萬客籍人口,會講客家話的年輕客家人還不到二成,父母是客家人,兒女也會說客家話的比例還不到四成,每年使用客語的人口更以5%的速度流失,令人憂慮。但除了語言之外,隨著族群融合與客家意識漸泯,客家文化承傳在不知不覺中也漸漸消失。

由於臺灣仍以閩南族群為多數優勢,普遍缺乏說客語的環境,導致很多客家人的文化認同有所改變,甚至數代前即不通曉客語,成為「福佬客」,而跨族群間的通婚更加速弱勢語言的凋零。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張維安說,相關統計發現,客家人與客家人結婚,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約百分之60至70,如果閩客通婚,客家女性嫁給閩南男性,以臺北市為例,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為零,客家男性娶閩南女性,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為百分之20。

民進黨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指出,影響一個家庭的語言使用,通常受到兩股勢力中的一種所影響,一是優勢語言,另外一種則是父系家庭的語言,也就是說,當優勢語言與弱勢語言共組家庭,子女通常會使用優勢語言,而傳統社會以父系家庭為中心的觀念,也會影響家庭語言的使用。

客家認同加深語言與文化消失危機


張維安表示,60年代臺灣經濟開始起飛,卻也是客家人惡夢的開始。客家人必須離開故鄉到外地求學丶發展,到一個不熟悉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存,離鄉背井的客家族群變成社會中的「陌生人」,因此,離開家鄉進入都市,似乎是客家人認同危機的開始。

像從客家莊到都市打拼丶求學的四丶五年級(60至70年代)客家人,許多都曾經面臨「認同客家」的掙扎,如果別人不詢問,很少會主動承認自己是客家人丶甚至隱藏自己是客家人的事實,這種現象,看在傳統客家族群眼裡,是一種悲哀丶也是大環境造成的無奈。

「觀念影響行動」,行政院客委會語言教育科科長黃瓊玉說,隨著客家語言丶文化逐步流失時,客家族群若再不有所警覺,客家文化與語言將如同「溫水煮青蛙」
般逐漸消逝而不自覺,最終長久流失。

客家認同的覺醒


對於教導下一代客語,現在有不少客家人對過去未能及時教導孩子使用而感到懊悔。黃瓊玉也以「失職」形容自己的感受,她坦言,過去母親曾向她抱怨,為何不多教孩子講客語,當時她並沒有特別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現在體認到語言文化的珍貴,同時會鼓勵小孩能多學外公的話,在家中也盡量多用。

「自己的母語一定要教」,黃瓊玉鼓勵客家族群多教導下一代學習客語,這代表多一種競爭力,而且客語有許多發音是國語或閩南語沒有的,學會客語的孩子,未來學習其他語言會更加快速,同時也培養珍視本土文化及多元文化的理念。

在瞭解到「不認同自己是客家人,如同不認同自己」後,黃瓊玉也體認到那些否認自己是客家人者,其實內心是充滿了矛盾。她說客委會的成立,就是希望讓這些「隱形人」能重新找回對客家的認同,願意尊重且尊嚴的去面對。

目前客委會積極透過認證等方式,積極推動客家母語,但楊長鎮認為,大環境的鋪陳對客家族群的友善更加重要,建立出有善的環境,才能讓更多客家族群意識覺醒,進而認同。

臺灣四大族群人口數一直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數據,為瞭解客家人口分布情形,客委會曾花了1年時間,針對全國368個鄉鎮市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結果發現祖父母是客家人,自己就算是客家人的人口數,全國大約有508.8萬人。若以祖先是客家人的廣義認定,全國大約有608萬客家人,佔全國總人數的26.9%,顯示客家人在臺灣的力量其實不容忽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