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18 11:29:52作者:張偉國
胡錦濤與陳良宇的關係有好幾個方面,既是江澤民上一代權力核心遺留的老問題,也有崛起的政治力量擠壓政治空間的新問題,也有中央與地方關係結構性問題,當然還有他們兩人政治風格上的巨大落差……,他們的關係反映了中共權力更替的一個死結。
胡與陳的矛盾,綜合起來,原本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一個是向越南學習,借鑒民主國家和政黨的經驗,民主競選最高領導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如果中國共產黨內有一個正常的民主政治機制,胡錦濤與陳良宇之間就可以公開辯論他們之間的分歧。有了這種機制,中共黨內勢必將湧現出比胡錦濤、陳良宇幹得更好的人才,當然也會有效的遏制腐敗;缺少這種機制,中共就始終陷入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無法自拔,腐敗也成了無法遏制的制度性癌症。另一個是通過地方自治和聯邦制來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這已經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成功的經驗。
但是,六中全會上胡錦濤並沒有讓陳良宇公開辯論,甚至連公開申辯的機會也沒有給他。即便如此也無法迴避陳良宇事件帶來的黨內分歧,迫使胡錦濤不得不用更高調的 「和諧社會」掩蓋這一事件帶來的震盪。可以說,提出「和諧社會」的六中全會本身就不和諧。胡錦濤心目中的和諧社會完全是那種「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個政黨」 式的和諧,充其量也是金正日統制北朝鮮的放大版。中共用三十年前處理四人幫的手法處置陳良宇,顯示了中南海政治上的保守倒退,在本質上與金正日是一路貨。
中共研究專家汝略在給本刊撰寫的評論中指出,新華社編髮的《陳良宇言論選編》表明「陳良宇雖不是黨內最大的腐敗分子,但卻是中共黨內最大的異議份子。不管他出自什麼動機,他毫不掩飾地反對胡錦濤試圖把中國拉回共產舊體制的圖謀,並為此付出了政治生命的代價。胡錦濤對陳良宇的勝利,不是黑對黑的勝利,而是深黑對淺黑的勝利,是胡錦濤倒行逆施的一次重大勝利。而這個勝利對於正在艱難擺脫共產舊體制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本期特輯以「胡曾之變 陳良宇落馬」 為題,評析了胡曾聯手發動了一場事實上的政變,將來中共黨史或許會寫作「胡曾之變」。有多篇佳作,分析了重創上海幫的來龍去脈以及可能的引發的政治後果,為解讀近日大陸政局的巨變,提供了多種視角。專題「 中國民主教育」 ,指出任重道遠的「中國民運要先做人,後做事」,同時還從納稅人與政黨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中共腐敗沒落的本質。受歡迎的 「 中共派港間諜自述」連載漸入佳境,本期《許家屯曾與國安部「較量」》,涉及到了香港的敏感核心。
近鄰日本剛剛完成了最高權力更替,本期特刊發焦國標先生的對話錄「日本需關心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 人物欄目刊出的「讀廖亦武」,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觀察解剖了中國社會細胞的癌變,為此本刊還在封底配發了北京高氏兄弟的作品。讀者請勿錯過。
胡與陳的矛盾,綜合起來,原本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一個是向越南學習,借鑒民主國家和政黨的經驗,民主競選最高領導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如果中國共產黨內有一個正常的民主政治機制,胡錦濤與陳良宇之間就可以公開辯論他們之間的分歧。有了這種機制,中共黨內勢必將湧現出比胡錦濤、陳良宇幹得更好的人才,當然也會有效的遏制腐敗;缺少這種機制,中共就始終陷入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無法自拔,腐敗也成了無法遏制的制度性癌症。另一個是通過地方自治和聯邦制來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這已經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成功的經驗。
但是,六中全會上胡錦濤並沒有讓陳良宇公開辯論,甚至連公開申辯的機會也沒有給他。即便如此也無法迴避陳良宇事件帶來的黨內分歧,迫使胡錦濤不得不用更高調的 「和諧社會」掩蓋這一事件帶來的震盪。可以說,提出「和諧社會」的六中全會本身就不和諧。胡錦濤心目中的和諧社會完全是那種「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個政黨」 式的和諧,充其量也是金正日統制北朝鮮的放大版。中共用三十年前處理四人幫的手法處置陳良宇,顯示了中南海政治上的保守倒退,在本質上與金正日是一路貨。
中共研究專家汝略在給本刊撰寫的評論中指出,新華社編髮的《陳良宇言論選編》表明「陳良宇雖不是黨內最大的腐敗分子,但卻是中共黨內最大的異議份子。不管他出自什麼動機,他毫不掩飾地反對胡錦濤試圖把中國拉回共產舊體制的圖謀,並為此付出了政治生命的代價。胡錦濤對陳良宇的勝利,不是黑對黑的勝利,而是深黑對淺黑的勝利,是胡錦濤倒行逆施的一次重大勝利。而這個勝利對於正在艱難擺脫共產舊體制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本期特輯以「胡曾之變 陳良宇落馬」 為題,評析了胡曾聯手發動了一場事實上的政變,將來中共黨史或許會寫作「胡曾之變」。有多篇佳作,分析了重創上海幫的來龍去脈以及可能的引發的政治後果,為解讀近日大陸政局的巨變,提供了多種視角。專題「 中國民主教育」 ,指出任重道遠的「中國民運要先做人,後做事」,同時還從納稅人與政黨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中共腐敗沒落的本質。受歡迎的 「 中共派港間諜自述」連載漸入佳境,本期《許家屯曾與國安部「較量」》,涉及到了香港的敏感核心。
近鄰日本剛剛完成了最高權力更替,本期特刊發焦國標先生的對話錄「日本需關心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 人物欄目刊出的「讀廖亦武」,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觀察解剖了中國社會細胞的癌變,為此本刊還在封底配發了北京高氏兄弟的作品。讀者請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