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南韓外長潘基文(Ban Ki Moon)幾乎篤定贏得聯合國大會的支持,成為聯合國新任秘書長。(STAN HONDA/AFP/Getty Images 2006-9-22)
62歲的南韓外長潘基文(Ban Ki Moon)在美國紐約當地時間10月2日下午揭曉之第4輪聯合國秘書長競選候選人之安理會意向性投票中,獲得14張「鼓勵」票及一張「不表示意見」票,其中五位常任理事國都投「鼓勵」票,幾乎篤定贏得聯合國大會的支持,成為聯合國新任秘書長。
秘書長競選規則
根據聯合國組織規章,秘書長人選必須擁有九票以上安理會成員推薦,而美國、法國、英國、中國與俄國五位常任理事國對秘書長人事案擁有否決權,也就是任何候選人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下「不適任」票,將無法如願出任秘書長職務。本屆其它十個有資格投票的安理會成員國分別是阿根廷、希臘、卡達、剛果、日本、斯洛伐克、丹麥、秘魯、坦尚尼亞以及迦納。
安理會成員國的意向性投票雖然不具決定性,但仍是10月9日聯合國大會192個會員國決定新任秘書長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潘基文幾乎篤定被選任為下一任聯合國安理會秘書長,他將繼30年前緬甸籍宇譚(U Thant,任期1961年到1971年)之後,第2位來自亞洲國家的秘書長。新任秘書長將於明年一月就任,任期五年。
其他六名候選人
其他六名候選人分別是聯合國副秘書長印度籍沙魯爾(Shashi Tharoor);拉脫維亞總統維克佛瑞柏加(Vaira Vike-Freiberga),也是所有候選人中唯一的女性,以及唯一不是出身亞洲國家的候選人;前阿富汗財長甘尼;泰國副總理蘇拉傑(Surakiart Sathirathai);約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查里斯德王子(Zeid al- Hussein);斯里蘭卡總統顧問達納帕拉(Jayantha Dhanapala)。
年少抱負——外交官
潘基文在青少年時期求學階段曾贏得美洲紅十字協會贊助的英語演講比賽,並獲邀參觀白宮,與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會面,記者詢問他未來志向時,當時這位還沒有去過自己國家首都的年青人回答:「我要做一位外交官。」潘基文在接受訪問述及這段往事時表示,自此他一直致力於朝向實踐這個目標邁進。現在他已可望於明年一月接任全球最頂端的外交官職務-聯合國秘書長。
外柔內剛,溫和外表下有堅毅的意志力
對於外交領導能力之解讀,精通英、法語的潘基文認為西方人士對溫文儒雅的東方人的領導能力有所誤解,他表示,東方領導人是外柔內剛,在溫和外表下,有著堅毅的意志力。他說:「或許有些西方人說我溫和且沒有衝勁,但我會告訴他們,不理性的強硬性格得不到尊重。」
也有人擔心,南韓是美國盟友,潘基文一旦當選,是否會更惡化聯合國與開發中國家的關係,因為開發中國家對美國致力改革聯合國財務狀況,以及促使聯合國對抗恐怖主義與阻止擴散大規模破壞性武器的反對聲浪愈來愈高。潘基文則認為這些擔心是冷戰時期的思維方式,並自認是繼任秘書長的絕佳人選,因為他曾親自參與北韓核武問題的諮商。
南韓舉國關注的焦點
潘基文的競選對南韓而言,也是舉國關注的焦點,此緣自南韓對聯合國的感激。聯合國在1948年協助南韓建國、派兵參加韓戰、資助南韓。南韓在接受聯合國資助的期間,將聯合國的生日(10月24日)訂為全國性放假日,一直到1976年才取消。南韓在聯合國的協助下,由貧窮、獨裁的國家,轉為民主及受到全球注目的國家,並且已躋身為全球第十一大貿易國,有能力由一位資助接受國,轉為提供資助國。因此潘基文若能順利當選聯合國秘書長,南韓將視為是該國回饋聯合國的最好途徑。
有其他候選人私下批評南韓運用其經濟影響力協助潘基文的競選,他們舉例南韓總統盧武鉉(Roh Moo Hyun)的貿易特使團在九月初到具有投票資格的希臘,簽署貿易與觀光協議,這是自1961年後南韓首次到訪希臘。此外,潘本人則自剛果1960年獨立後,首次訪問這個具有投票資格的剛果。潘對此等批評認為是子虛烏有,被點名的這二次訪問,都是早就安排好的行程,而且就像其他候選人一樣,他也會到訪安理會成員國。
觀察本次秘書長競選的全球政策學會(Institute for Global Policy)主席威廉帕斯(William R. Pace)表示,工業化國家確實具有運用貿易與發展交易的優勢,以取得各國對其公民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此外,候選人之一達納帕拉曾表示,他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到訪所有的安理會成員國,這是一場高成本、高預算的競選活動。
(新聞來源: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