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30 22:58:53作者:
網易文化於9月上旬舉辦的那項網上調查惹出了一場政治風波。由於64%的接受調查者表達了「來生不願再做中國人」,網易主編唐岩、評論頻道主編劉湘暉因這項調查被撤職。一些國際有名的新聞自由組織為此深感困惑:中國當局的底線是不許觸碰政治議題,但這個議題並非政治性的,不知道中國政府言禁的底線究竟設在哪裡?
這些歐美國家的非政府組織,自然不瞭解這個話題在中國意味著什麼。在中國,熱愛祖國是中國當局抓在手裡的最後一面道義大旗。多年來,中國政府利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在這面獵獵作響的大旗掩護下,使自己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巧妙地將愛國主義這面歷千年而不倒的旗幟抓在手裡,化為己用的呢?這中間應該說既有歷史原因,更有精巧的現實操作。
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場抗日戰爭中,由於善用愛國主義旗幟,中國共產黨終於登上了統治寶座。建政之後,中共更是通過學校教育與宣傳工具,時時根據政治需要,「與時俱進」地修改愛國主義的內涵。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曾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一度淡出,至90年代又捲土重來。
1989年之後,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認為80年代愛國主義(實際是愛黨教育)從學校教育中一度淡出,為自由主義思潮在知識份子和大學生中傳播提供了機會,從而引發了80年代末的政治動盪。面對這種局面,中國當局開始恢復愛國主義教育。1991年4月,國家教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1994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為此,《綱要》規劃了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式,諸如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氛圍,提倡培養對國旗、國歌、國徽崇敬感的必要禮儀,大力宣傳愛國先進典型等。
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互為表裡。而「民族主義」的三個要點是「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家統一」,國家統一主要是反對臺灣獨立。由於中國共產黨宣稱自己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人民,代表中華民族,甚至代表中華文化,所以,中共在學校的政治教育中的所謂「愛國主義」有著非常明確的內涵,就是熱愛社會主義中國,熱愛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創建者中國共產黨。
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聯繫在一起。中學政治教科書明確指出: 「愛國主義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歷來所倡導的,並且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憲法還規定了公民對國家的各種義務,把愛祖國的義務具體化了。所以熱愛祖國不僅是一種思想感情,而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
「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為什麼又能夠與熱愛共產黨聯繫在一起呢?熟悉中共意識形態話語內涵的人不難明白:集體主義精神強調個人服從集體,而集體的最高層級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與中國政府,由此必然推演出個人無條件服從黨的結論。按照中國共產黨的解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與中華優秀文化的最高與天然代表,所以愛國也就是愛黨。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是一個禁止民間結社的國家,所有的「集體」都是政府控制下的「單位」與直接由黨政部門控制的所謂「群眾組織」,這些組織都有共產黨支部作為該單位的最高領導。所以,個人服從「集體」,其實就是服從黨的另一種說法。
網易文化這項調查的結果,讓中國當局看到了它實在不願意正視的輿情:最後一面可以憑仗的愛國主義教育旗幟已經嚴重褪色,人們通過表達「來生不願意做中國人」的意念否定了今天的治道,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人的尊嚴之重要性。
這些歐美國家的非政府組織,自然不瞭解這個話題在中國意味著什麼。在中國,熱愛祖國是中國當局抓在手裡的最後一面道義大旗。多年來,中國政府利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在這面獵獵作響的大旗掩護下,使自己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巧妙地將愛國主義這面歷千年而不倒的旗幟抓在手裡,化為己用的呢?這中間應該說既有歷史原因,更有精巧的現實操作。
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場抗日戰爭中,由於善用愛國主義旗幟,中國共產黨終於登上了統治寶座。建政之後,中共更是通過學校教育與宣傳工具,時時根據政治需要,「與時俱進」地修改愛國主義的內涵。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曾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一度淡出,至90年代又捲土重來。
1989年之後,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認為80年代愛國主義(實際是愛黨教育)從學校教育中一度淡出,為自由主義思潮在知識份子和大學生中傳播提供了機會,從而引發了80年代末的政治動盪。面對這種局面,中國當局開始恢復愛國主義教育。1991年4月,國家教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1994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為此,《綱要》規劃了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式,諸如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氛圍,提倡培養對國旗、國歌、國徽崇敬感的必要禮儀,大力宣傳愛國先進典型等。
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互為表裡。而「民族主義」的三個要點是「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家統一」,國家統一主要是反對臺灣獨立。由於中國共產黨宣稱自己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人民,代表中華民族,甚至代表中華文化,所以,中共在學校的政治教育中的所謂「愛國主義」有著非常明確的內涵,就是熱愛社會主義中國,熱愛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創建者中國共產黨。
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聯繫在一起。中學政治教科書明確指出: 「愛國主義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歷來所倡導的,並且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憲法還規定了公民對國家的各種義務,把愛祖國的義務具體化了。所以熱愛祖國不僅是一種思想感情,而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
「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為什麼又能夠與熱愛共產黨聯繫在一起呢?熟悉中共意識形態話語內涵的人不難明白:集體主義精神強調個人服從集體,而集體的最高層級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與中國政府,由此必然推演出個人無條件服從黨的結論。按照中國共產黨的解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與中華優秀文化的最高與天然代表,所以愛國也就是愛黨。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是一個禁止民間結社的國家,所有的「集體」都是政府控制下的「單位」與直接由黨政部門控制的所謂「群眾組織」,這些組織都有共產黨支部作為該單位的最高領導。所以,個人服從「集體」,其實就是服從黨的另一種說法。
網易文化這項調查的結果,讓中國當局看到了它實在不願意正視的輿情:最後一面可以憑仗的愛國主義教育旗幟已經嚴重褪色,人們通過表達「來生不願意做中國人」的意念否定了今天的治道,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人的尊嚴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