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像,100∼200年後,「魚米之鄉」的江浙一帶將變成黃土高原?昨天,長江學者、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汪永進語出驚人,這是他經過調查研究後作出的一個大膽預測。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的預測是來自一些洞穴中的石筍!
小小石筍看穿未來氣候
熟悉汪教授的人都笑稱,他是一個專門抬石頭的搬運工,因為他的研究和石筍(也就是人們常見的石鐘乳)相關。通過這些小小的石頭,他就已經能推斷出50萬年前至今的大概氣候變化。
他告訴記者,以前很多國外專家們都是通過研究格陵蘭冰芯,分析各個冰層的情況,來瞭解當年的氣候狀況。但這其中有一些問題,因為下層的冰會融化,每年的冰層之間的界限會變得模糊,因此調查的數據並不準確。但是,石筍就不同了,因為石筍是一層一層凝固的,一旦凝固,就不會變化,而且石筍還隱藏在洞穴中,保存環境非常好。因此,一根小小的石筍往往能「保存」幾十萬年的氣候信息。
汪教授通常將石筍中心部位切合成長柱條,沿著長柱條每毫米就要取下20個樣本,一根石筍往往要採集幾千甚至上萬個樣品,通過研究這些樣品中的成分,能看出當年的氣候情況,總結出氣候變化規律,還能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百年後魚米之鄉可能降溫
從小小的石筍中,汪教授通過取樣調查發現,50萬年前至今,全球最大的氣溫波動也就在7∼8攝氏度。如果這一數據是準確的,那麼,根據以往氣候的波動規律,在未來100∼200年,北半球季風帶的氣溫將發生突降,降溫幅度約為最大氣溫波動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可能會降低1∼2攝氏度。「魚米之鄉」的江浙一代將會發生同樣的狀況,而且很有可能出現乾旱氣候,降雨大大減少。
降溫、降雨大量減少,將出現乾旱氣候,同時甚至還會導致一種文化的消亡,比如,曾經的中原文化。江浙一帶的「魚米之鄉」到時候也可能變成黃土高原。汪教授還告訴記者,同樣的道理,惡劣氣候到時候也有轉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