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撞擊天體:是探索還是破壞?

作者:空戒僧/撰文 發表:2006-09-08 07: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來源:法新社

9月3日,歐洲宇航局的首顆月球探測器「智能一號」(SMART-1)成功撞擊月球。之前,曾有天文學家稱,這次撞擊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 「打水漂」遊戲;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打水漂」,何其壯觀!後來出乎意料,「打水漂」現象並未出現。科學家說,在月球「撞」出了大量物質,飛濺數千米高空;對這些物質進行觀測和分析,有助於揭示月球的起源。

為消除公眾的疑慮,科學家解釋,「智能一號」撞擊月球的速度僅為每秒2公里,比通常的自然天體撞擊速度(每秒70公里)小得多,月球只是被「溫柔」地碰了下 「腰」,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智能一號」包含的元素都是月球上原先就天然存在的,所以撞擊不會污染月球。月球是與地球最近最密切的天體。

人類用探測器撞擊月球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漫遊者」系列數個探測器都以「粉身碎骨」的方式撞擊了月球。無論是「粉身碎骨」的「漫遊者」系列,還是基本保持完整的「智能一號」,人類創造的高級科學物件都永遠留在了月球。

上世紀中後期,美國、蘇聯對月球進行了數十次探測。目前,歐洲、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等相繼推出探月計畫,又一場「月球爭霸賽」即將展開。

人們一定還記得,去年7月4日,為收集彗星內部物質進行研究,美國宇航局使用「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在距地球1.3億公里的太空深處成功撞擊「坦普爾一號」彗星。媒體形容此次撞擊就像是「一顆子彈馱著的另一顆子彈,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擊中第三顆子彈」。撞擊的難度不可謂不大,技術含量不可謂不高。 「深度撞擊」讓人們有幸目睹了「太空焰火」的人造天象奇觀,嘆為觀止、嘖嘖稱奇。

據推算,「深度撞擊」產生了相當於4.5噸炸藥造成的巨大爆炸,並在彗星表面撞出一個約足球場大小、14層樓高的凹洞,直逼彗核,造成彗星內部物質溢出。

科學家指出,「深度撞擊」就像是「蚊子撞飛機」,完全不會影響彗星本身的運行軌道,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危險。

在科學家們看來,用人工探測器撞擊月球,撞擊彗星,撞擊其它天體,均不會對星球造成傷害和污染,也不會改變其運行軌跡。科學家們對自己的太空尖端技術顯得信心十足。科學家們看中的是科學技術,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的宏偉試驗終於成功了;甚至在暗中彼此比試:我撞擊的難度比你大,水平比你高。人們不禁打了個冷顫,多了一絲隱憂。

現代科學技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有目共睹。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使得不少人特別是科學家們堅信科學是萬能的,沒有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科學家們自以為「人定勝天」,未必太自信了。

對於人類撞擊天體,人們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憂慮:一、傷害星球,打破宇宙平衡。科學家們口口聲聲說太空撞擊不會損傷月球、彗星,不會影響其運行軌道。他們做過「模擬預試驗」嗎?即使做了,「模擬預試驗」又能說明多少實際問題?模擬的絕不完全等於實際的。他們有撞擊後的長期觀測數據嗎?撞擊後造成的影響可能是遠期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會顯現的。

這些年人們天天喊著生態平衡、自然平衡,渴望維持一個穩定、平衡的地球。當今,由於地球上許多平衡被打破,人們嘗夠了各種失衡帶來的苦果。而這些苦果大多是人類自己種下的,即人類對地球永無休止的開發、掠奪、破壞。好在人類正慢慢醒悟,開始懸崖勒馬、亡羊補牢。與地球一樣,其它天體、宇宙同樣需要穩定、平衡。相對於地球,浩瀚的宇宙尚算一方「淨土」,難道要讓宇宙也重演地球的失衡悲劇嗎?

二、污染星球、污染宇宙。大家知道,美國太空梭和俄羅斯宇宙飛船不辭辛勞飛往國際空間站,除了進行科學實驗和向空間站的宇航員提供補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回收垃圾和廢品,將其帶回地球,以防污染太空。撞擊後留在天體上的探測器,無論是碎片還是比較完整的機器,都是人類的「科學垃圾」,將對天體造成污染。

人類留在太空的垃圾實在是太多了。數不清的衛星、探測器在太空遨遊,其中相當部分是不能回歸地球的。這些衛星、探測器在給人類帶來文明和享受、造福人類及促進科學進步的同時,也作為一種垃圾在污染太空,敗壞宇宙的寧靜和天然狀態。說嚴重點,這是人類自私自利,對宇宙不負責任的表現。

三、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是個謎,理論上說應該存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擁有數量極其龐大的星球(星球的數量實際上是個無窮大的數字),不可能惟獨小小的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人類)。宇宙中完全可能存在智能、文明超過人類的外星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是這樣,人類對天體的撞擊可能震怒外星人,外星人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地球發起「深度撞擊」。到那時,「星球大戰」不再是科幻片,「世界末日」也不再是傳說中的魔咒。

四、地球上有相當多的人信仰上帝。如果真有主宰世界和萬物的上帝,人類撞擊天體,好勝逞強、調皮搗蛋,攪得上帝不安寧,上帝會生氣的。

作者絕非否定科學,不崇尚科學,但必須看到科學也有它的侷限性,不能迷信科學。英國科學巨匠、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對科學研究得越深入,越陷入迷思之中,晚年不得不苦悶地轉向神學研究。

人類熱衷於研究太空,用讓人驚嘆不已的高超技術撞擊天體,可對自己居住的地球上的太多問題束手無策,例如氣候變暖、乾旱、颶風、洪災、地震、疾病......等等等等。證明科學遠不是萬能的。科學家們應優先解決發生在地球上的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問題。

筆者以為,人類對天體、太空、宇宙的研究,應重在探索、發現,而不是去撞擊天體、破壞太空、改變宇宙。可摸索應對其它星球、外星人可能撞擊地球的問題。總的原則,是讓地球與宇宙渾然一體,返樸歸真,回歸天然。



来源: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