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黃萬里教授兼介紹其卓越見解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七日是黃萬里教授去世五週年、八月二十日是九十五歲冥誕的紀念日。黃萬里教授反對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和長江三峽大壩工程,並不是因為他是頭長反骨的人,而是源自其水利的基本理念和對中國水資源的正確評價。
沒有院士頭銜的學科泰斗
在中國,大家都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在又有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都是最有學問的人,要是兩院院士,那更是了不得了。事實是,在中國,最有學問的科學家,他們都不是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教授,原清華大學水利系黃萬里教授,他們都是中國最有學問的科學家,但都沒有院士的頭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人口過快增長,給中國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問題,現在大家都有認識──錯批馬寅初,「多生幾億人」。當時和馬寅初教授有同樣意見的知識份子,不在少數,但是在政治高壓下,能堅持自己觀點、敢於說實話的,只有馬寅初教授一人。
黃萬里教授生前曾說過:「我對三峽工程的意見,屢屢上書中央,先後六次,屢挫屢上。我要求中央領導給我三十分鐘的時間,聽我匯報就可以把問題講清楚,可惜無此機會。當年三門峽還讓公開辯論七天,現在沒有人和我辯論,雜誌上也不刊登我的不同意見,我是看不到三峽建成後的後果了。你們還能看見,幫我記著看看,但願我的話不要言中,否則損失太大了。」
一九五七年,黃萬里教授舌戰群儒七天,反對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難道別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就不知道泥沙會在水庫淤積這個最簡單的道理?黃萬里教授被打成右派,失去了教書的權利。一九九二年後,黃萬里教授六次給中央領導寫信,陳述長江三峽大壩工程永不可建的道理。難道別的科學家就不知道泥沙礫石首先是在水庫尾部淤積,會淤塞重慶港,會加大水庫的水力坡度,會淹沒重慶部分市區這個最簡單的道理?歷史已經證明了黃萬里教授在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觀點是正確的,並且正在證明著他對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觀點也是正確的。可惜他的正確理論沒有因為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徹底失敗和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錯誤而樹立起來,中國政府還在繼續錯誤的水利政策。
在中國,要做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除了有學問還不夠,還要講真話,不怕政治和學術上的打壓,堅持反對錯誤的決策,甚至要冒著生命的危險。馬寅初教授和黃萬里教授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楷模,是沒有院士頭銜的學科泰鬥,是鬥士,是英雄!
中國水生態環境到如今這個地步的原因
對於黃萬里教授對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和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意見,讀者瞭解比較多。對於他的水利理念和水資源的評價,大家瞭解得比較少。要瞭解黃萬里教授的水利理念,要從中國水生態環境談起。
中國現在的水生態環境如何?有人曾這樣總結過:患水多(洪澇災害),患水少(旱災),患水髒(污染嚴重)。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女士重複了這句話,便成為官方的版本。其實水生態環境的現狀是:河流正在和已經喪失自我調節能力,湖泊在消失或是喪失自我調節能力,海洋污染嚴重,地下水過量開採和受嚴重污染…… 一句話,水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面臨死亡的威脅。
那麼中國五十多年前的水生態環境又是如何呢?江澤民曾經說過,他在上海上大學時(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九年),蘇州河的水還是乾淨的。胡錦濤也曾經說過,他小的時候經常在泰州城河裡游泳。可見那時的小生態環境比現在好許多。
為什麼經歷了五十多年後,中國水生態環境會有這樣悲慘的結果?原因之一「不聽黃萬里的話,毀了中國的母親河」。如今中國水生態環境的現狀將危害子孫後代。水利理念的錯誤,對中國水資源的錯誤評價,導致了錯誤的水利措施;錯誤的水利措施,破壞了水生態系統。中國的水利是江河湖泊開發過度而保護不足。有人把百分之十五作為自然河流開發的上限,英國的水資源學家羅賓.克拉克則認為,自然河流開發程度百分之五──十,不會發生問題。歐洲河流開發程度一般都保持在這個標準之下。中國的河流,開發程度有超過百分之一百的,如黃河、海河、遼河等,開發程度越高,患水多水少水髒的問題就越嚴重。近年來,在長江的開發速度加快,二○○六年長江被列為世界上受破壞最嚴重的河流。這種對水資源的掠奪性的開發,來自於「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的恐慌和對自然的過分要求。
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嗎?
在中國,一談到水資源,就會冒出這樣的論點: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這個論點構成了中國許多水利工程的理論基礎,比如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大西線調水工程等等。
什麼是水資源?如何計算和評價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張光斗先生在《我國水資源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和陳志愷合作)一文中,將水資源定義為該地區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總和。根據這個定義,中國的水資源為二八一○○億立方米,總量佔世界六分之一。但是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佔有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一,畝均佔有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三。根據張光斗先生的這個定義,對中國各河流流域、各省市的水資源進行了計算。這個水資源量的計算也就成為國家眾多重要決策的基礎。
為瞭解釋這個水資源的定義和計算是錯誤的,在這裡先提兩個最簡單的問題,請讀者思考。第一個問題是,北京和上海比,哪個城市的水資源多?第二個問題是,江蘇和新疆比,哪個地區的水資源多?
根據上述定義,北京的水資源總量是四十點八億立方米,而上海的水資源總量只有二六點九億立方米,北京的水資源總量比上海多一三點九億立方米,約是上海的一倍半。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為三七五點七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二○一點二立方米,北京的人均水資源比上海多一七四點五立方米,是上海的一點八七倍。新疆的水資源總量是八八二點八億立方米,而江蘇的水資源總量只有三二五點四億立方米,新疆的水資源總量比江蘇多五五七點四億立方米,約是江蘇的二點七二倍。新疆的人均水資源量為五七七三點七立方米,而江蘇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四八○點九立方米,新疆的人均水資源比江蘇多五二九二點八立方米,是江蘇的十二倍!(劉昌明、何希吾等:《中國二十一世紀水問題方略》,以上資料為一九九六年數據)
人們常在報紙和雜誌上看到這樣的數據: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水平的八分之一,是世界水平的三十分之一。但是為什麼不報導,從同樣的水資源計算出發,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是世界水平的四十五分之一?人們知道新疆是乾旱地區,有許多沙漠,而江蘇是水鄉,河流湖泊眾多,怎麼可能江蘇的水資源少,條件差,新疆的水資源反而多,條件反而好?
如果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的定義是正確的話,那麼中國需要的不是南水北調,而是北水南調了,因為南方的上海比北方的北京更缺水,江蘇比新疆更缺水。更沒有從長江通過五條渠道(東線、中線各一條,西線三條)向北方調水的道理,因為不但上海、江蘇人均水資源量少,就是安徽、湖北也在全國水平之下。
「中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國」
一反「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的觀點,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和《論降雨、川流和水資源的關係》中提出:
「我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國,其時空分布也較合適。這可以從水文氣象原理、實測有效雨量和引用川流,及人口實用水量統計幾方面來證明。我國在各地區耕地上無霜期內所利用的有效雨量與引用川流量所合成的水資源總和,在全球為第一,所謂第六位是指剩餘的川流。」
黃萬里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了水資源定義的三大錯誤:第一:只計算地表徑流和地表徑流形成的地下水,而忽略降水的作用;第二:忽略水和熱、光、土壤等條件的空間和時間的組合;第三:忽略客水的作用。
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一文中通過中國和歐美的對比,給讀者一副清晰的圖像:
「我國東部平原是廣闊的可耕地,在北緯二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間近海降水量自二千毫米向北遞降至五百毫米。北京處北緯四十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六百毫米左右,對比西歐北緯五十度上下的西歐各國首都,巴黎六百毫米,倫敦、柏林、華沙、莫斯科五五○毫米,大致相近,主要是由於我國大平原的緯度較低之故,而北緯四十度的馬德里也只有四二五毫米,再南上海增至一千毫米,香港、廣州約二千毫米,雨量之多更非歐洲各國可比了。至於東京有一七五○毫米,因它原屬島國;美洲西岸的溫哥華有一○五○毫米,舊金山只有五二五毫米,大陸中部的丹佛只有三百毫米,東岸的紐約則有一○七五毫米,因其瀕臨大海,地近半島之故。印度德裡處北緯二十八度,也只有六五○毫米。美國南部的新奧爾良瀕海,北緯三十度,稍北於我廣州,也只有六五○毫米。所以,對比世界各地,我國的水量是豐富的,主要是地理位置,瀕海地緯較低,至於比緯度相近的各地雨量也較多,則另有其他原因。」
筆者居住的德國萊茵──魯爾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人口密度和中國長江三角洲相彷,年降雨量和北京相彷,同屬於半濕潤地區,卻不曾有如北京的缺水情況。雖然北京是中國最「缺水」的地區,北京二○○○年的人均生活用水每人每天三二二升,是德國一二九升的二點五倍。
北京地區的降水量為九十九點九六億立方米,而計算為水資源的只有四十點八億立方米。在中國用水的三大項目(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中,農業是最大一項,就是北京也是如此。降雨對於農作物生長至關重要,一部分被農作物和植物吸收然後蒸騰,這是農業用水的一個大頭,雖然未形成地表徑流,但這也是水資源一部分。
黃萬里教授指出,中國的降水大部分發生在夏季氣溫高、作物盛長的時期,而很少發生在冬季有霜期,作物不生長的時期,這就是水資源年內分布得合適。對比與華北平原同緯度歐美國家,降雨在年內分布比較均勻,冬季降水不少,但在有霜期,農作物不生長。所以在這些國家農作物只有一年一熟。而中國的水、熱、光、土壤條件的結合,可以一年兩熟。所以說,我國水資源不但總量豐富好,而且年內合適的不均勻分布也好。當然黃萬里教授也指出了中國春夏交際之時,降水不足的缺憾。
水資源條件是人類文明產生發展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人類在別的星球上尋找生命,首先是尋找在那裡是否存在水。非洲埃及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那裡是尼羅河三角洲,水資源條件好,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但是按照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定義,那裡的水資源條件是世界上最差的。開羅年的年降雨量只有三毫米,無法形成地表徑流,所以水資源總量為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也為零。但是,埃及文化怎麼能在這個水資源總量為零的地方發展呢?正如黃萬里教授所指出的,依賴的是尼羅河的流水。「尼羅河長約五千公里,其流域面積極廣大,相當於埃及地區和尼羅河三角洲不知要大多少倍。按阿斯旺導出的年流量可以代表開羅下游三角洲的水資源。這些水都是從外地來的,稱客水資源。」
再看北京,當初北京被選作京城,是因為北京的水資源好。北京大學地理系侯仁之教授對此有專門的論述。當初皇帝看中的是靠近永定河的這個有利區位。評價北京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永定河的水資源,不能不談客水資源。現在北京供水的很大一部分依靠密雲水庫。評價北京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潮白河的水資源。沒有永定河,當初北京就不會被選作京城;沒有潮白河,中央政府可能早就遷都別處了。
最後看看上海,上海市政府要把上海建設成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上海的水資源好。按照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定義,上海水資源條件比北京還差許多,這個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怎麼打造?評價上海的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客水資源,也就是長江、黃浦江等河流的水資源。
政府推卸責任讓百姓怨天
黃萬里教授正確地指出:「當地年降水量是主水資源的指標,它乘以地區的面積就是主要水資源量;而從外地引來的徑流乃是客水資源。其量決定於外地的水文條件,兩者皆不可廢。必須指出的,決定客水大小的仍是外地的年降水量,它總是水文條件的主宰。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是,不僅主水──年降水量充沛,而且客水也豐富,主要是由於客水的乘雨面積大於主水面積的幾倍。因此,本地降水不夠,盡可引用河水。」
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嗎?回答是否定的。就是從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來看,中國和德國的情況基本一致。是錯誤的水利理念,錯誤的水資源計算,導致了錯誤的措施,以致造成患水多(洪澇災害),患水少(旱災),患水髒(污染嚴重)的局面。那麼為什麼要高喊「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呢?這是政府推卸自己的責任,讓老百姓去「怨天」,而不要「怨人」的最後途徑。
引用黃萬里教授的結論結束本文:「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而且實用水量也最大的大國。我國降水的分布,南多北少,夏多冬少,大多地方適合農作應時之需,可謂得天獨厚。兩廣一年可以三熟,更為世所罕見。這即可以實測資料證明,也可以水文地理解釋;而確能支持偌大人口,更是最簡單的實據。」從這個基本評價出發,才能制定正確的水利政策,採取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水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