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各大院校陸續開學,6萬多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正陸續返回美國校園,準備迎接新學年的挑戰。有些學生可能已在進一步考慮如何成功地在海外安身立命的問題。
在美國加州剛找到工作的李廣、華府北維州具有5年IT工作經驗的張先生、任職於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Touche)休士頓分部的A 小姐、畢業於耶魯大學商學院、現在在風險投資公司做資深投資人的魯先生和多倫多某跨國投資公司工作的 Julia小姐。請他們分享自己在學習、生活、找工和工作上的心得和教訓,希望能對您的留學生活有所幫助。
打破文化差異融入北美
來到一個全新的文化環境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衝擊。來到北美的華人可能都會同意這說法:到了這裡的經歷是當初無法想像和預料的。用一個數學名詞描述,就是:「不在原來華人文化的坐標系裡。」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即使來了一二十年,還能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乘飛機降落北美的日期。
「我在一家土木公司工作時,有一次公司讓我去做一個工地測量。因為時間很緊,公司希望我盡快測量完離開工地,盡量縮短午飯時間。但是我們中國人習慣,重視午餐,希望午餐吃好一點,下午才好接著干。」華府北維州的張先生在介紹自己剛工作時的經歷中說,「公司讓我不要自己去買午餐,公司買來讓我趕快吃了算了。但這不符合我的習慣。而且他買來,是美國餐習慣,麵包加辣椒,我有一種被虐待的感覺。」
「美國人覺得我們就是這樣的啊?反倒認為我是故意找茬,這樣搞得不愉快。最後說出來,才把誤解消除了。」張先生介紹,後來呆的時間長了,見多了美國人的午餐,才知道他們沒有虐待我,大老闆有時就吃幾塊餅乾當午餐,我才慢慢意識到這就是他們的文化習慣。
Julia來自中國東北, 2001年高中畢業後前往加拿大,完成一年的語言學習後,進入到安大略省倫敦市一所學院的會計專業,兩年後又轉入西安大略大學繼續攻讀會計專業。2006年畢業前夕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工作招聘會上,被一家跨國投資公司錄用為投資會計。
「一次為了在政治考試上拿高分,我就和老師談論有沒有標準答案可以直接去背。而老師卻告訴我,沒有標準答案,你自己的答案就是答案。老師注重的是大家的討論和發揮,培養創造性思維。但在中國,學生必須遵循教育局發下來的統一答案,否則你就通過不了考試。」這個經歷讓Julia 對中國與西方社會的思維方法和教育體制之間的差異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麼怎麼樣才能克服文化差異,融入北美社會呢?年紀輕輕的Julia分享了她從上學期間就開始實踐的「獨門秘笈」。「多交外國朋友,多參與社會活動,瞭解和學習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文化、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積累能使你在找工中更自信。」 Julia認為學校生活比起工作來是相對容易結交西人朋友,從而融入主流社會。
「中國留學生不能只沈迷於母語同學之間的生活和學習圈子,幾年下來,英文也沒有很大的提高,對西方國家的瞭解幾乎是空白,這還不如回國讀書。」 Julia 對大紀元表示,如果想留在這個國家生活、工作,就要學會和西人交往,在社會活動中瞭解這裡的人和國家,學習在中國我們學不到的文化、價值、理念等,「就算你想要回國發展,也要體現出自己幾年海外留學後和別人不一樣的優勢吧!」
#p#「招聘那天來了很多家大公司,其他中國同學都很緊張,表現上膽膽突突的,放不開自己,影響交流。我覺得自己很從容充滿信心,主動向用人單位打招呼推銷自己,因為平時我就和西人接觸很多也瞭解他們所習慣的交談方式,沒有距離感。」Jul ia認為這種心理和文化的適應不是一天兩天能形成的,需要一個長期各方面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積累。
在校期間 早做找工準備
畢業生摩拳擦掌,進軍職場
在中國拿了醫學博士學位並做過心臟科醫生的魯先生,7年前來到耶魯大學做醫學博士後研究。4年前,他面臨過職業的選擇。雖然他可以像一些有醫學學位的中國人一樣選擇在美國通過資格考試找一份穩定的醫生工作,但他瞭解這並非自己的真愛。曾在大陸有過幫朋友開一生物技術公司的他,還回味那份創業的激動,為了圓夢,他參加了商學考試(GMAT),並大膽申請了耶魯商學院。他成功了,不僅被錄取,還在畢業後順利得入在銀行業有「皇冠」之稱、一般通過熟人推薦才能進入的風險投資公司做資深合作人(Senior Associate)。魯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披露了自己作為中國人在美成功立足的秘訣。
「中國學生普遍是好學生,考試分數高應該不是太大問題,但耶魯與哈佛這樣的好學校並不特別看重學生的分數,它們每年都會刷下一大批高分的學生。因此中國學生不需迷信高分。」魯先生介紹,作文(Essay) 是美國人最看中的方面之一,中國人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習與工作經歷,呈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
「不要以為自己在中國的學位沒有用,或者所做科研與你要申請的專業沒有關係,你會發現你的所學所做都不會白做。我這時就可以用自己的經歷說明自己為什麼希望從商,強硬的醫學與研究專業背景適合做這方面生意,做過醫生會與人打交道等。」
任職於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Touche)休士頓分部的A小姐覺得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還是滿重要的,最好能夠拿到3.5 或 3.6以上。當然如果有朋友幫忙推薦工作,可能要求就不那麼嚴了。但是好的成績絕對有幫助。另外,行業中的各種證書如果能拿到是最好的。性格方面也很重要。要改變性格很難,但是可以學會在能表現自己的時候勇於表現,讓別人看到你的長處。
北維州張先生與大紀元讀者分享了如何瞭解自己的專業或者所研究的東西在美國有多少市場價值的有效方法。「很簡單,看報紙工作招聘廣告,職位多的是哪些。如果你的專業出現得多,就好。再一個就是和學長談。看看已經畢業的,找工作容易嗎?Offer多不多。」
張先生提醒中國學生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專業價值,付出很大代價。他的一個朋友學海洋專業,來美國時30好幾了,現在接近50歲了。來美國後,花了大約4年時間才明白自己的專業是冷門,然後花很大代價轉行。
面試經驗和教訓
找工作,面試是關鍵環節,一定要好好準備
「我們相信一個人過去的表現是其將來行為的重要參考」 Verizon公司員工表現經理Mesha Mendenhall Mott對大紀元記者說,「我們會問類似‘請你描述你如何平衡不同優先級的事物的場景’之類的問題」
「我們尋找那些在技術上有理解力、瞭解我們的產品、能把我們的服務推廣到市場上的學生」 Mesha的招工取向在幾位學長的面試中得到了驗證。
李廣小時隨父母從大陸移民到北美,今年從伯克萊加州大學計算機系本科畢業。他從2005年11月份開始著手找工作,現在得到了4個公司的職位,再過幾週李廣就要到一家位於山景城的高科技公司報到,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李廣總結面試有三個階段:面試前準備、面試時做你自己、面試後忘掉它。
「面試前準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很多時間。如果你是搞程序的,要找一些關於編程的書來看看。很多面試都是要問技術問題的,如他說一個東西,讓你寫程序,可用任何語言,有的讓你在紙上寫,有的讓你當場在黑板上寫。」李廣說,「在想問題的答案時要隨時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不要5分鐘10 分鐘呆在那不講話。可以多做一些題,在網上也可以找到一些題目。」
「在面試時,很多次我發現,當我放鬆,說出我的心裏話,往往是考官最想聽的東西。而有時我緊張,亂想亂說,效果是最不好的。所以做你自己,說出的答案最好。」李廣說,「面試以後,就不要再緊張擔心,因為該做的都做了,擔心也沒有用,所以要盡快忘掉它。總之,考官面試的目的是想知道你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面試後覺得你告訴了考官你是誰,那麼這次面試就是成功的,否則就不成功」
休士頓的A小姐說,在面試的時候,老闆也總會問你一些與專業無關的問題,考察你的個性,比如你是否是個興趣廣泛、容易與他人合作等。往往你的一些特別的興趣愛好很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
風險投資公司的魯先生認為面試是關鍵環節,也是中國人的薄弱處,「我在商學院時就出席了所有申請實習工作的20 個面試,是所有同學中參加面試最多的。我把它們都當作絕佳的段練機會:對每一個30-60分鐘的面試,需要做的作業 (homework)可遠遠不只這些時間,要把與這個公司和這個行業有關的信息都瞭如指掌,這是一個擴充自己知識的過程。在回答問題時段練語言表達,並根據用人公司的興趣,完善自己的簡歷,更好地符合他們的要求。」
「我開始的幾個面試表現慌亂,感覺不好。回來後就找到學校專門幫助學生找職業的人尋求幫助,他們會幫你把面試過程錄相,放給你看,這樣反覆找出問題,自我提高,非常有幫助,這是中國學生應充分利用的資源。事實證明,實習面試時得到的段練,使我正式找工作受益菲淺。」
#p#北維州張先生曾經經歷過一段挫折的經歷。在從計算機系畢業後,有1年多沒有找到工作。那是2003年,就業市場不好。他沒有工作不能轉身份,還要交高額學費維持學生身份。除了上學,還要打工干體力活,沒人幫,負債經營,還要看書準備面試。當時體會就是:只能靠頑強。
那時候每天只能睡5到6個小時。不斷總結面試失敗經驗。為什麼通不過?是哪些地方沒有回答好?自己給別人一個什麼印象?他問了很多朋友。他總結自己的面試錯誤是:
1、 一般從技術來說,面試者都要問一些比較綜合的問題,看看你底子怎麼樣,行內基本知識掌握得怎麼樣。如果開始這些問題答得不熟練,別人會覺得你是生手;
2、 中國人不習慣推銷自己。面試時不能太謙虛。
3、 美國公司很重視你進去後和團隊合得來嗎?一定要表示對每個團隊成員有興趣,要有禮貌,他們會集體打分,如果有一個不滿意,你可能就沒戲了。
張先生面試成功的心得是「總有位置等著你,不管道路多麼漫長」。
「海龜」還是落地?
耶魯三年級的數學博士學位研究生黃聰說,他學的專業在美國「留下來很容易」,工作範圍可涉及學院研究和教學、製藥公司或金融業等。但他本人打算畢業後回國工作,「那裡有父母親朋,更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我價值。」黃先生認為中國人在美國沒有什麼優勢,主要因為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在美國就要學會美國人的一些習慣,如開Party這種社交方式。
今年從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拿到MBA、在華盛頓特區一家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公司謀到高就的魯先生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中國人有自己的優勢,中國學生刻苦成績好,只是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訓練培養出來的。
「中國人要對自己有信心。雖然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但美國實際上在這一點上對中國人要求並不高,因為很多美國人都只會說英語,而中國人卻是在流利地運用第二語言。你只要說得比較好,他們就很佩服你了。現在很多美國人都對在中國投資感興趣,這也是中國人在美國找工作的優勢。」
「中國人對工作一定要刻苦、踏實,我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一般可能會比美國人起步慢,但很快就能趕上,而且他們往往能比美國人得到更好的職位。當然,瞭解美國文化需要一定時間,在開Party時談到電影娛樂可能就說不過美國人了,但畢竟工作不是Party,它需要的是能幹。」
在北美工作得到了什麼
張先生認為有兩點是在美國工作體會較深的。一個是teamwork(團隊合作)。以前還沒有來時,覺得美國注重個人自由,想像美國公司也很散漫。實際上發現沒有太多個性可講,很強調teamwork。
第二個就是高效率。他覺得自己過去在國內太嬌氣了。在美國一個人承擔的工作量,如果是當年國內的話,可能就是1..5到2個人的工作量。過去在國內,白天鬆鬆垮跨,晚上可能要加班。現在8小時就是8小時。很多美國同時吃飯都在工作桌上吃,開始很不習慣。現在也習慣了。
當初找工作1年多的挫折經歷讓張先生在為人上改變了很多。他告訴大紀元記者:「我個性過去急功近利,比較粗心,做事總想一下子就做成。但社會不是這樣的。現在做事更耐心細緻,一步一個腳印。現在比過去更踏實。過去做工作,如果遇到一個問題,不會追究原因,趕快解決就行。現在不光解決問題,還追究原因,注意teamwork。顧及他人感受。挫折的經歷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記得有一次在工作中,我需要和另外一個人(伊朗人)配合。我的程序中要用到他寫的程序。當時問題時比較複雜,哪怕有經驗的人都要花很大功夫。不知道他是經驗不足呢還是不夠細心,程序老出錯。如果是我以前的脾氣,我當時就「毛」了(發火了)。但是我忍住了,看哪里程序有錯。當時按照公司習慣,程序有錯,要發電子郵件給對方,同時抄送經理。考慮到抄送經理,會令他難堪,我沒有這麼錯。其實我本意是很想抄送經理的,好讓經理知道這個程序遲遲沒有成功不是我的問題。但是我沒有這麼做。這種細節是我以前注意不到的。」
「美國人不會只因為語言的問題歧視你,中國人如果不能在美國找到好工作或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很大程度是個人問題。」魯先生說,「我曾有意識地利用一切做演講的機會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那怕是幾分鐘的時間也好。我細心觀察別人講話時的用詞,很快就能學會他們方式方法。尤其我們這一行,要看一個人是否表現出有做領袖的潛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要在工作中多多幫助同事,與人為善,多為別人考慮,這樣就會得到好的口碑與人緣,別人會喜歡你。」魯先生任職的公司專門在生物技術、醫療儀器與那米技術方面進行風險投資,他說,「我現在的工作也會涉及面試別人,這時我就會看受試者是否具備以上品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