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武裝衝突,被很多人認為是伊朗、敘利亞和美國之間進行的"代理戰爭",但星期二《泰晤士報》的一篇評論文章稱,人們忽視了這場戰爭背後中國扮演的秘密角色。文章說:
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擴大對中東的影響力,但不為人察覺,這符合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策略......戰後中東的原始代理人是美國和蘇聯,隨著19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中國也擺脫了發展與中東國家關係的束縛。
中國向伊朗提供大量武器
出售武器
為了闡述中國在中東的角色,文章援引了巴裡魯賓在其著作《中東國際事務分析》中的觀點稱:
中國現在自認為是第三世界領導者,由於缺乏其它超級大國的力量,中國希望成為眾多弱國聯盟的領導者......由於中國進入中東較晚,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相比,很難提供更多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中國因此只能追求邊際的和更危險的市場,即提供別人沒有提供的東西,這就是武器。
文章說,伊朗是這場戰爭中真主黨背後代理方沒錯,但伊朗的武器來源問題被忽視了。中國出售伊朗大量的坦克、飛機、大炮、地對空導彈、戰艦和地雷,中國還是伊朗非常規武器、化學和核武器關鍵技術的主要提供商。
正如其他武器銷售商,中國希望能在外交關係上獲得發展。中國向以色列的敵人提供武器,換取石油,但也同樣希望能獲得以色列的技術和武器。據估計,中以間的武器交易額約為10億至30億美元,其中主要是以色列對中國的出口。文章最後說,對目前衝突的一個直接分析是伊朗和敘利亞要立即停止對真主黨的支持,但更深的分析應該包括中國,這個21世紀超級大國在中東的秘密作用。
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完成任務後返國
石油的誘惑
無獨有偶,週末的《國際先驅論壇報》也談到了中國為了石油,支持蘇丹政府拒絕聯合國維和部隊前往達爾富爾的決定。
文章說:蘇丹總統巴希爾拒絕聯合國部隊前往達爾富爾,阻止那裡的大屠殺。巴希爾的荒謬理由是這支部隊是企圖再殖民蘇丹。巴希爾這麼做是因為有中國的支持。那麼北京為什麼這麼做呢?
文章說:原因之一是中國試圖使石油來源多樣化,中東政局動盪,非洲成為很自然的選擇,中國石油進口7%來自蘇丹。其二,北京對聯合國干預國家主權的做法很敏感,同意讓聯合國部隊進入蘇丹,可能會給聯合國干預中國內部事務,如西藏問題開創先例。
文章說,由於蘇丹發生的大屠殺性質嚴重,中國即使支持蘇丹政府,也難為情,所以,溫家寶總理最近訪問非洲時,就沒有前往蘇丹。
文章最後說,北京不願成為派遣聯合國部隊前往蘇丹結束屠殺的障礙,如果中國放棄反對立場,很多國家也會跟著這麼做。
卡拉不再OK
《星期日電訊報》國際版一篇報導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卡拉不再OK"。文章說,中國已經在三個城市開始審查歌廳等娛樂場所"卡拉OK"歌詞是否健康,政府要求歌廳統一使用一個"中央曲庫"的內容。如果這種做法有效,還將向全國推廣。
文章說政府的目的除了維護內容的"健康",還聲稱這樣做會有助於保護版權、打擊盜版。但文章也引述批評這一規定的話說,政府只是想從利潤豐厚的國內音樂市場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