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7-25 10:51:17作者:
每年七八月份,我的電話就熱鬧起來。熟人生人都接二連三地開始撥打我的電話,瞭解高考的分數、分數線、錄取情況……在他們眼裡,我儼然是教育考試院的負責人。
其實,我不過是一個教育記者。宣傳報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典型,那是我的主業,朋友們如果找我幫助報導某個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某個老師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某個學生自強不息的學習態度,那我倒是樂意拔「筆」相助。可是,朋友們多半時候找我不是打聽招生錄取情況,就是要介紹實習單位,甚至還有要推薦就業的;老家那邊的父老鄉親,一會兒打來長途找我幫助給某個人說說情,能不能少罰些錢……
有過這樣尷尬遭遇的,當然不止我一個,而且我知道,熟人或朋友找我,多半屬於「病急亂投醫」,是走投無路之際,一種碰碰運氣的選擇。可是,我實在沒有說不的勇氣,因為他們不是要我幹什麼見不得人的和違法亂紀的事,不過是希望第一時間瞭解一些招生考試方面的信息、希望獲得一種平等的待遇、希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能滿足他們的合理期待嗎?
我實在沒有一點兒把握,因為我有時也不得不去四處托熟人、求朋友、找關系,那種焦慮與尷尬,至今記憶猶新且心有餘悸。我知道,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應當儘可能地實現公開、公平、公正。該公開的公開了、該公平的公平了、該公正的公正了,老百姓何苦還要去找啊找啊找關係?
湖北省招生部門今年在高校招生錄取中大膽創新,隨機抽取考生、教師和家長代表親臨高招錄取現場,見證招生錄取工作流程,並請一名考生代表為湖北第一批錄取院校正式開檔(新華社武漢7月16日電)。當一切工作制度、程序公開透明之後,當老百姓知道了「分數夠了誰都不用找,分數不夠找誰都沒用」之後,他們還會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找關係上嗎?當年,日用商品緊俏,什麼都計畫供應,人們不得不四處找人批條子;如今,誰還會去找關係批條子呢?
曾有人在網上列出中國人「找關係」的排行榜:進機關當公務員;工程招標;招生考試;求醫看病;機動車違章處理……剛剛公布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似乎更能說明問題。該調查涉及的樣本包括全國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學本科畢業生,結果顯示,人際關係網路仍是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理想途徑。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
事實上,一個社會的進步,依賴於公民個體的道德自覺是不可靠的,更需要科學的制度作保障。考察制度設計是否到位,最直觀的辦法,就是看社會上是不是有許多人在想方設法地找關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曾經說過,中秋節前北京堵車很嚴重,都是送月餅的。什麼時候中秋節前北京不堵車了,我們的政府工作可能就好多了。
不要一味責怪人們喜歡找關係,倒是應當追本溯源找一找社會體制中的那些漏洞和缺失。因為有漏洞和缺失的存在,芸芸眾生才開始暈頭轉向地找啊找啊找關係。(周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