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自由的旗幟下——一次網友聚會側記

作者:三戶王勤 發表:2006-07-24 20: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夢繞江南舊酒摟,臨岐還為故人留。勸君別後書千紙,只寫青山莫寫愁。
——引自網友油君的詩


近來,網上風聲緊得慌,"關停並轉"之風,吹遍夜郎國的各個網路。好一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網友們也一個個人心惶惶,不知今夕是何夕,吃了上頓憂下頓。古人所謂,人生好比同林鳥,急難來時各自飛。飛吧,飛吧,我親愛的鴿子。哪裡是你精神的家園,那裡是你安身立命的處所?看著我黨長大的人說,這是我黨的一貫做法。據說這樣就可以把不安定因素剿滅於萌芽狀態,就可以壓倒一切男女老少,維持少數人和諧社會的穩定,維持偉光正的先進性純潔性,也可以把三塊表一直戴下去。儘管夜郎國是熱浪衝天酷暑難耐的三伏天,可這網上世界,卻像是冰霜雪凍北風呼嘯的大冬天,一派肅殺淒涼景象。

在這樣的嚴冬裡,在某月某日的一個午後,在位於某市某路某個胡同的某個僻靜處,我們一撥兒無所事事的網友聚會來了。

下午,久旱逢了一場甘霖後,密匝匝的烏雲,還沒有退隱的跡象,就像一抹厚實的窗簾,將火球一樣的太陽,遮了個嚴嚴實實,熱流已被這場及時趕到的雨水給沖了個乾淨。經過了近兩週的高溫酷暑熏蒸之後,人們已被熱浪消耗得聲嘶力竭,儘管人的適應力和忍耐性是出奇的強硬。那自然是,就像再怎麼專制壓抑的國度,人們還得照樣活下去,勇敢的活下去,堅持著,等待著,等著春天的來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別人能活,我就能活。你看,再熱的天,農民照樣得下地幹活,工人照樣得在機器旁做工,學生照樣得讀書寫字,醫生照樣得看病開刀,就像和尚照樣得每天撞鐘一樣。不管有多熱,就是天上下刀子,地下長火刺,你還得照樣幹活。你不幹,自有人干,中國人多了去了。你還管得了有錢人和官員們,不管風吹浪打,總是神仙般地坐在四季如春的空調房裡,優哉游哉。

上午的這場豪雨,把那溫度計上紅色的水銀柱,狠狠地往下壓了一截。讓人感覺好像是天涼好個秋啊,這人也跟著精神了起來。我上午加完班,和突然到訪的師弟及幾位朋友,冒著雨趟著水,在一處小酒樓匆匆吃完午飯,便和他揮手告別,急忙與事先約好的朋友會合,驅車直奔約會地而來。費了一番周折,打探了幾處行人,最後還是有勞袁君的引領,終於在一別有洞天的僻靜處,找到了那個若隱若現陰暗潮濕的目的地。

該處是一爿小型酒吧,隱藏於一幢破舊的民居裡,四周是但聞車馬喧,少見故人來。如果是和一位不知底細的人在此處約會,還真有些怕怕。除了那個掛在屋檐下,看上去極不起眼,二尺見方的吧名外,就找不到任何吸引眼球的地方。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一明一滅亦真亦幻的霓虹燈廣告。這幢房屋及其周圍的居民區,估計都有三十歲以上的歷史了,看慣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室內也只是被主人簡單地裝飾了一下,面積不到五十平米,呈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跟一條小小的走廊一樣。室內陳設可稱簡陋,除了一個不飾彫琢的吧臺佔去近一半的空間,剩下的就是那個狹窄的走廊似的空間了。幾張未上油彩的白櫸木條桌,拼湊成一個矩形的聚會桌,用來招待客人喝酒談天。吧台上擺放著一臺有些年頭的立式電腦,可以隨時上網和查閱資料。看來這裡常是網友聚會的地方。我在想啊,過去的騷人墨客,相約山野溪邊,林旁山前,對著湖光月色,"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上下古今,把酒賦詩的場景,逐漸被如今的網友相邀,酒吧聚會,閒聊雜議所取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化變遷。這讓我一下子想到當年在地下《今天》詩友會的情景,外頭是冰天雪地,裡頭卻是暖和和熱乎乎的。屋內擺放著十幾張籐椅,還有幾張高高在上的圓木凳子,就是吧臺歌廳常見的那種跟姚明一樣,腿長頭小的圓凳子,只不過這裡是木頭做的,而且已經掉漆了。靠裡邊,擺了兩張單人沙發。地下鋪了淡褐色的地毯,有幾處圖案已經退色,顯得有些陳舊。室內的光線偏暗,和賓館裡顯出的窗明几淨、燈火輝煌,正好形成反差。土磚砌成的牆壁上嵌了木板進去,略作粉刷,中間幾處凹進去的壁龕,擺放著幾本書籍,可能是用來賣給客人的。兩端則安裝了兩個嵌入式的排氣扇。靠裡邊的牆壁是用玻璃隔成的,人坐在桌旁,猛一望去,還以為裡邊有空間,差點一頭撞上去。樓上沒有任何裝修,堆滿了各種棄用的雜物,靠東邊的角落裡,有一個每次只能一人進出的衛生間,是給客人提供方便的。裡邊的氣味雜陳,且很濃。

我們七彎八拐地找到地方的時候,已經有六七位網友先期到達,其後又有人陸續趕到。室內放著柔軟的輕音樂。酒吧的主人也是網中人,而且是一網路大蝦,在一著名門戶網站的媒體總部做號外主編,對網上的過濾、跟蹤、圍剿與反圍剿技術瞭如指掌,爐火純青。他既有熱情,也能參與討論,頗似當年開書店的內山完造,工作賺錢娛樂幾不誤。

據我所知,民間的網友聚會,主要按興趣劃分(當然和年齡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有對文學有共同興趣的網友會、讀書交流會;對維權有興趣的維權會,對抗日有興趣的抗日救國會。也有一些超女、車友和服飾之類的網友會。總之是五花八門,各領風騷了。

等到基本聚齊了,大夥就在煙霧繚繞中,喝著淡淡的檸檬水,也有人喝啤酒,開始挨個兒地作自我介紹。

#p#介紹的內容包括自己的姓名、網名、現在從事的職業、簡單的人生經歷、宗教信仰或彼此相互認識的經歷等等。也有的人只介紹了自己的網名,因為網名可能相互更熟悉,畢竟大家主要是通過網路認識的。網上自有顏如玉,網上也有真君子。有彼此早已熟悉的,也有頭次見面的陌生面孔,還有見過一兩次面的半生半熟的;有在網上彼此抬過樁的,也有抬過槓的,甚至相互吐過口水,掐過架的;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有年紀一大把的識途老馬;有的正當盛年,而有的已是年過半百,逼近耳順之年。可謂老中青三結合啊。從網齡上看,有的是第一代網民,資歷了得。當年註冊網名兒用的就是"李鳥"、"打倒李鳥"、"賊民"之類,可見當年的言論自由還是挺寬鬆的。也有的是接觸和使用網際網路才不到兩年的菜鳥級在校學生;有的是在網上大名鼎鼎,吆喝一聲就會攪得風生水起的;有的則是長期潛水,冷眼旁觀。不過,絕大部分都是男性公民,只有一位女中豪傑參與進來。還有一點要告訴大家,有俊男卻沒有美美,大概如東海一梟那廝說的:好女人都不識字,和香港人說的"波大無腦"意思相近吧。

從職業來看,從事自由職業的比例最高,大約佔了一半,比如媒體從業者(包括官方背景的紙面媒體、聲訊媒體等)、獨立筆會成員、民間寫作者、民間網路斑竹、律師、民營企業老闆、民間宗教團體成員等,還有來自高校的教師、政治社會學系博士、醫生,以及吃官飯的政府部門公務員。有雄辯滔滔的理論家,也有甘地式的實踐家。有老三屆的過來人,也有紅衛兵和文革的親身參與及現在的文革資料蒐集者;有八九民運的地方領袖,也有跨世紀的新人。性格方面,有的外向活潑,無拘無束;有的內斂木訥,不事張揚。從信仰上來分,有無神論者,也有虔誠的基督徒。有操一口京片子的純種北方人,也有"四"、"是"不分,講不清"無"和"冇"的地道南方人,更有來自中部凸起的楚湘人士,還有來自帝國版圖上的不毛之地的邊陲之子;還有歸國華僑。可惜的是在讀的大學生闕如。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今大學生的生存與思想精神狀態。當然更沒有打工者和農民工,也沒有所謂的白領麗人,看來真不是個談情說愛的去處。就社會層次而言,基本上都屬於社會中產階層。既沒有上流社會的權貴者,也沒有終日為生計勞碌的底層勞動者。有的人穿著相對比較考究,而大部分人都很隨便,甚至有些邋遢,不修邊幅。我是一個環保主義的支持者,卻發現,儘管大多數人都戴副眼鏡,卻有近一半的人抽煙。如果你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從踐行的角度,你應該想到不抽煙者的權益。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有幾分拘束,畢竟大多數人是頭次見面,還在相互打探,熟悉對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便慢慢熟絡熱烈起來,跟著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看上去,大家還是對社會熱點最關注。開始是漫無目的地信馬由韁天南海北,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從比爾• 蓋茨、巴菲特的遺產,講到德蘭修女,從鐘南山的電腦,講到大石頭村的自治,從經濟學的邊際效應遞減理論,扯到世俗關懷與終極關懷。

參加今天聚會,資格最老的是兩位正宗的南方人,普通話不太標準,偶爾還需要翻譯一下才能弄明白。他們同屬中國最早的那批網民。想當年曾經是呼風喚雨,而今已漸漸退隱江湖,一個主要從事獨立寫作,屢在海外時政媒體發表己見,另一位則退居幕後,成為一著名網站的文化評論版主。

座中最年輕的當屬袁君、可氣和白衣三位可畏而可敬的後生。他們經歷簡單明瞭,從學校到學校,然後走向社會。袁君還做過中學教師,然後進了編輯部做編輯;其他兩位則都是從名校畢業後,逕直成了官辦媒體的從業人員。如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從他們清澈的眼神、光澤而富有彈性的膚髮,就知道他們的精神還沒受到什麼污染,內心還是那麼潔淨,既充滿愛心,又富有活力,對新技術的掌握與運用,也最快最嫻熟。他們大致能代表八九以後的年輕知識人一代,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用荊楚網友的話說,他們每天在做的,其實就是用溫水,來澆灌偉大的社會主義這棵巨大的老樹。

聚會中,最活躍、最健談的,則非廢話君莫屬。他是第一代網民,九八年已開始上網,並不斷在網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儘管口若懸河,廢話君卻是學理工科出身的。現為一私企老闆,雙棲學人。見他煙不離手,話不離口,而且句句在理,真的令人生奇。他說:人一生的追求到底是什麼?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太一樣,很多和他有交往的商人朋友,其實並不只是在追求金錢,他們也有很高的精神追求。拿中國人來說,儘管他的核心價值可能離不開金錢,儘管每一位中國人,對未來都沒有信心和把握,都不敢預知未來,但設想一下,對一般人而言,一千萬的存款,就能滿足絕大部分人一生的物質享受。多餘的錢,拿去幹什麼?不知道。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的真實目的和意義。比如,別人去買奔馳,去包二奶,他也跟著盲目地去買去包。其實奔馳和雅閣有多大區別?他可能說不清。那些多餘的錢,他們用來幹什麼呢?除非你是葛朗臺那樣的守財奴,讓它變霉。可是,在中國,沒有一個回饋社會的良性機制,錢都不知道往哪兒投,往往是被任意揮霍掉了。

這時黃君插話說,這可能是咱中華民族的劣根性使然,而在美國,富可敵國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卻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回報社會。他們把自己的大部分遺產都捐獻了出來。其思想道德境界,是中國商人無法比擬的。

#p#為此,廢話君引出經濟學上的邊際效應遞減理論加以反駁。不應該從道德上來評判比爾•蓋茨與巴菲特的行為,而應該從成本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的行為。事實上,人都是經濟動物,道德沒有本質的區分。他們如果將自己的遺產全數留給子女,按美國的遺產稅30%來算,那將是一筆很大的損失。與其如此,他還不如將遺產饋贈給社會。而且,在西方,人們的擇業觀更趨多元化。上輩人是成功的商人,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也來繼承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價值觀和咱們不太一樣。你看華人世界的富商,以李嘉誠為例,都會選擇自己的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

廢話君的觀點,得到部分人的附和,也遭到幾位的反駁。他還說過,吳思發明瞭潛規則原理,他認為可以稱得上是當下中國最了不起的思想家。他還講到袁偉時對專制文化的分析,很有深度。我們如果躬身反省一下,就會發現,狼奶的形成,是自小便開始的,人是環境的產物嘛。他舉自己成長經歷,說,小時候看電影"奇襲",當看到電影裡的美國軍人,倒在"我軍"的槍口之下的時候,那個興奮勁,就像打了毒品一樣,如醉如痴;可看到"自己人"倒下的時候,就悲痛莫名。所有這些類似的經歷,都是我們骨子裡狼奶的原材料。正如鐘南山所說的"好人 "與"敵人"觀念的形成。對自己人或許有一些同情憐憫之心,可對"敵人"卻冷酷無情。

說到網上曾經熱炒的朱建國與鄢烈山的對掐,廢話君認為,鄢一邊的哥們喜歡說朱是文革遺風,殊不知自己已經首先染上了文革遺風。你沒有對朱文的全面解讀,也不針對具體的觀點與文章的內容,指出他到底哪兒有錯,就給他扣一頂帽子,還不是文革遺風啊。而且動不動就說朱佔有民間話語霸權,其實他只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民間寫作者,既沒有官方背景,也沒有社會資源,他怎麼形成霸權呢?所謂霸權,一定來自掌控權利的人,能夠對普通人的生存和其他權利構成威脅,或有這樣勢能的機構,或者是政府,或者是政府的代理機構。廢話君還說,自己其實很少看自由主義的東西,因為這些跟自己觀點和想法一致或接近的東西,還不如左派的東西,對自己更有刺激和啟發。歸根結底,自由主義不應該強行劃分左中右,它應該是一種最具包容性的政治和文化理論,也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準則。

頭一次見面的黃君,前些年在一官方背景的著名紙質媒體做新聞採訪。幾年下來,覺得很難按自己的意願做事,並說大部分工作在官方媒體的記者,都有一種絕望的感覺。因而只能想盡辦法費盡腦汁,採取各種變通的方式,盡量將真相告訴民眾。後來他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委曲求全,違背自己意志和良知的工作,就辭職了。然後在家呆了幾年,有很多時間上網,現在主要靠媒體寫作。

也是初次見面的唐君,其經歷則更為曲折。他本是當地一政府官員的公子,卻生性叛逆。八九年的時候,上大一的他,積極投身到那場已經載入史冊的民主運動,而且是學校的領袖,後被校方整肅,開除學籍,當時的境況可想而知。後來,他又通過參加官方舉辦的自學考試,獲得了大學文憑。之後,他到了南方,應聘為國際商報的新聞部記者。工作幾年後,覺得並非安身立命之所,加上家庭的變故,他試圖通過各種渠道,離開中國,去往自由世界,甚至想到國外後籌辦或加盟開放、爭鳴、動向、北春那樣的,以關注中國政局與社會走向的時評性雜誌,最終未獲成功。近兩年,他因受朋友的影響,受洗成了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始"覺今是而昨非",感到自己終於找到自己生命的歸宿,那就是做上帝的門徒。在神的光照耀下,有意義地活著。他覺得自己,現在活得很有價值,很有意義,也很快樂。他問道,有了民主,我們就會真正快樂嗎?以臺灣和美國為例,說明即便同為民主國家,但有宗教信仰的國家如美國,就表現得政治文明、經濟發達,人民安居樂業,而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人的整個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都有相應的下降,腐敗和亂相也就不可避免。

到會的有一位著名律師,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聚會的網友多半與他相熟,可以說他是一位事實上的中心人物。儘管他話語並不多,但總是在關鍵問題上發言,很理性,很有力量。他原本是學化學的,名牌大學畢業後,做過老師,後來考到律師執照。因為近幾年陸續參與一些民間維權訴訟,受到地方政府的迫害,而被吊銷律師執業證,現處於半失業狀態,但他卻始終不怨不怒,處變不驚,堅毅冷靜,以柔克剛。他的精神導師,是奉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理念的甘地。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實踐者,是一位真正的腳踏中國土地的平民律師和維權律師,一點一點地爭取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力,是他每天在做的事情。

另有野君也是一位傳奇人物。野君看上去胖乎乎的,憨態可掬。大學畢業後的他,原本在一地方政府機關作公務員。因思想另類,不能見容於上司,最後不得不離開原單位,然後開始以網路為家,以鍵盤為工具,以思想為武器,傳播"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挑戰權貴與專制機器。現在自己做網站主管和維護。儘管屢遭挫折與迫害,現在僅靠妻子微薄的經濟來源維持生計,但始終痴心不改,愈挫愈勇。除了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且始終保持樂觀和飽滿的情緒,對世界和未來充滿信心,真是一位大戰風車的現代堂•吉訶德式的人物,走的真是一條充滿曲折、佈滿荊棘的"野"路。

還有一位黃君是會開到一半才來的。他是南方人,名牌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因介入汕尾開槍事件(其實就是出於關注人權,寫過兩篇評論),而不能見容於地方當局,最後被迫丟了穩定的工作。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看不出有絲毫的悲觀情緒,現在還是積極參與民間維權,同時在一傢俬人企業做市場策劃。他的經歷讓人想起一位著名政治評論家說的三句話:你要在中國混,首先要明白,當權者有多麼殘忍;其次要弄明白,中國的老百姓有多麼愚昧;再次要弄明白,中國的知識份子有多麼無恥。

受律師的邀請,一位名牌大學的王博士,向大家詳細介紹了他幾年來調查和研究中國底層勞工有組織的抗爭運動的狀況,並借鑒韓國的勞工運動,分析了中國勞工運動的未來走向與發展空間。大家針對這一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廢話君和可氣、白衣、野君等幾位年輕人最是活躍。

#p#另有三位老資格的網友,年齡都在五十開外。有一位是歸國華僑,現在是一著名論壇的版主。還有一位儘管網齡較短,但卻是文革紅衛兵運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也是這一人類文明史上罕見大悲劇的研究者。他籌建了國內第一家民間文革博物館,目前正致力於文革資料蒐集、歷史研究工作,有很多開拓性的成果。

高老師是我們聚會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成了我們這個共同體裡面一道溫柔的風景線。身為女性,難免俗務纏身,卻能心憂天下,尤為難得,因而大家也特別尊重她。高老師談吐優雅,氣度不凡,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八九運動期間,她正讀大三。正是這場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民主啟蒙運動,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大多數中國知識份子的人生路徑,高老師也不例外。

聚會過半才趕來的笑笑君,在公共知識份子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知識份子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發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寫作兼具思想深度與可讀性,堪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典範。笑君乃巴蜀人士,大學畢業後,先在一所醫科大學任教,後因編輯出版一本著名的書——其實就是收集整理了我黨早年的向國民政府要求民主、自由,要求還政於民的一系列文章的結集。只不過今天的"人民政府"比當年的"獨裁政府"更心虛,結果不能見容於當局,最後丟了高校教師的飯碗,幾經輾轉,才在一家官辦媒體落腳。現仍然從事時事與文化評論的寫作與編輯。笑君看上去要比其實際年齡大些。和他邏輯縝密、構思精巧文采斐然的一篇篇大作比起來,他的口頭語言,總給人以不太匹配的感覺。

和我同來的肖君,是我最為熟知和信賴的朋友之一,既是好朋友,也是同齡人。年齡相彷,興趣相投,經歷也頗多相似。看他那一頭齊刷刷的烏髮和粗壯的手指,就能想見,他是一位處事果敢,寧折勿彎的牛人。八九的時候,他在一所醫學院校讀碩士。出於讀書人本能的良知,他毫不猶豫的投身於那場運動,跟著上過街舉過旗喊過口號。可能是誤信了當時流傳的"鄧死李斃楊囚"的傳言,一時心血來潮,買了一挂鞭炮當眾就放,以示慶賀。後來天不遂人願,事不可為,這就成了他的一條罪狀。畢業後,他跟發配一樣,全家人去了天涯海角謀食。被那些幸災樂禍的同學,戲稱為"放了一挂鞭,讓你去支邊"。在邊陲鍛練了幾年,他又考回學校讀博士。這樣我們成了相差兩級的同學和好友。肖君儘管網齡已有八、九年,但他總是喜歡潛水,很少浮出水面。每次朋友聚會時,他口若懸河,雄辯滔滔,寫作卻是他的短處,所以他也就揚長避短,說得多,寫得少,樂得做個動口不動手的君子。

最後說到我自己:"有一個笨小孩,出生在60年代"。"生下就挨餓,上學便停課",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真實寫照。高攀一下,和我同時代的著名女作家虹影的小說《飢餓的女兒》,生動而細緻地描述了那個時代的悲劇:飢餓(對食物、知識和性的飢渴)、恐懼、動盪和仇恨,伴隨我們心靈的成長與身體的發育。直到上大學,我們才開始真正接觸現代文明和充滿人性的西方價值觀。歷史的弔詭恰恰在於,靠讀毛主席的語錄啟蒙,在"東方紅,太陽升"、"社會主義好"的歌聲中長大,最後卻走向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所明令反對的自由主義之路。歷史真會捉弄人啊。我的社會角色是醫生和醫科大學教師,也是現今公眾輿論和各路媒體攻擊謾罵最為激烈的兩種角色。一身而兼兩職,也不知是前世輩子做了什麼缺德的事,要遭此報應。但我真正感興趣和主要從事的,卻是民間自由寫作。寫過專欄,還做過小販。不愧是販夫走卒,本色卻是一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書生。套用契可夫的話就是,醫學是我的太太,寫作是我的"二奶"。痛苦著,也快樂著。活在中國,尚且不易,何況身兼這麼多角色,不生不死,不尷不尬。平時,除了看病、教書,還有很多俗務。我已經沒有興趣和精力,去玩弄那些勞民傷財的勞什子科研課題之類。"不搞科研害自己,搞了害別人"。這是圈內人流行的說法。寧可害別人,也別害自己,這也是絕大多數中國高校老師的選擇,功利地選擇,而我卻愚蠢地作了相反的選擇。其實,賀衛方、陳丹青兩位著名學人,和我是同輩人,我們有著差不多的人生體驗。我也因深深捲入八九民運,而走向深層次地反思與追尋,對制度的追尋,對歷史的反思,對文化的反思,對生命的反思。八九年的經歷,那是唯一一次做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一個多月,是我們這輩人思想的基本來源,甚至是一輩子都用不完的思想資源,就像文革是紅衛兵一代人的歷史背景與思想來源一樣。我也有因在課堂上傳播自由主義理念,而被學生積極份子向組織告密的經歷。因不願隨世俯仰同流合污,我迄今連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資格都沒有去申請,更無論那些令人眩目的世俗頭銜。只不過,我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單槍匹馬,與強大的專制機器正面較量,將本來的一樁平常事,炒成一件盡人皆知的公共事件——那無異於以卵擊石,毀滅的一定是弱小的個體。

分析我知識與思想的來源,除了課堂,就是網路,當然也少不了師友、社會和書本。

回頭一看,我上網的年齡已經有七、八年了,從"思想的境界"到"世紀學堂",從"萬維"、"多維"到"大參考"到"博訊",都一點一滴,融入自己心靈成長的歷史,也算是親身見證了中國網路的興衰起落。何其幸耶,何其不幸!

會議接近尾聲的時候,唐君提到,我們聚到一起,除了自由地交流思想,傳播理想,還應該有一些現實的成果,否則就失去了聚會的意義。我黨歷來高唱自由民主的高調,卻從未自己遵守自己定下的規則。這是國人的不幸,又何嘗不是我黨的不幸!因而既然大夥為一個共同的理想而來,就應該首先從我們自己開始,踐行自由民主的規則與理念。儘管自由民主的觀念,可以有多種解讀,但它首先是一種生活態度與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我們所期盼的自由春天的到來,否則始終是在原地踏步,永遠走不出循環的怪圈和治亂相因的沼澤地。

#p#大家一致贊同,並決定以後有步驟地程序化地付諸實踐。比如,每次聚會前,每個人準備一到兩個供大家討論的議題,並且事先有比較充分的準備,向其他人作必要的說明與解釋。沒有提出自己議題的當棄權,也可以和其他人聯合提議(附議)。然後,通過投票,公決出獲最多支持的議題,展開討論,並達成一定的共識,採取共同的行動。希望這樣的實踐與操作,為中國的未來,摸索出社會轉型的可操作路徑。

回來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們這些人,究竟是為了什麼,來這兒相聚?可能很多人犧牲了休息,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或者推掉了飯局酒席,推掉了會議,推掉了各種形式的應酬。僅僅是因為厭煩了和那些逢場作戲的官員商人吃飯的機會?作為醫生,我自己確實厭倦了這樣的應酬,儘管內容會時有翻新,但都不外乎酒醉飯飽後,或打麻將或洗腳;要麼就是觥光交錯中,男人之間交流一些黃段子;或者看看誰又陞官了,誰又發財了,股市漲了還是跌了。望著這樣的飯局,望著濟濟一桌的紅男綠女,儘管年齡性別信仰膚色地位職業各不相同,語言各異,可是人們最感興趣的永遠都是兩樣東西——錢財和美女。
可是,我們今天的聚會,卻與這些背道而馳,不為別的,全是衝著一個理想——自由而來。為求得心靈的自由、言論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愛的自由、不喜歡的自由、行動的自由……一百年前,馬丁•路德金牧師發出了"我有一個夢"的吶喊,引來千百萬嚮往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們的遙相呼應。從此,這個聲音迴盪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如今,這個夢想,在地球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實現。可是,在擁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強的中華土地上,在擁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裡,自由還沒有蹤影;自由的種子還沒發芽;自由的靈魂還在四處漂泊。這不能不說是所有炎黃子孫的恥辱與悲哀。胡適之先生半個世紀前的言猶在耳:爭你個人的自由,便是爭國家的自由。

我又想,這一次的聚會,形式上是一次普通的網友會,內容上卻是一次精神的交流,思想的操練、民主的探索。我又結識了那麼多位有個性,又有共同的興趣和理想,且各有專長的朋友。好似一次輕鬆的郊遊,我大口大口地呼吸到了清新溫暖的空氣,觸摸到了希望的脈搏。心中的愉悅與滿足自不待言。

可是我又隱隱發現,當我離開那個帶有幾分柔情暖意的吧屋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分。走出那條窄小的胡同,來到喧囂的馬路,立刻就有一種落寞感襲上頭頂,有一絲惆悵爬上心頭。外面的世界還是那麼熱鬧,那麼喧囂,那麼嘈雜,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當一個人融進這萬丈紅塵的時候,就像一隻輕賤的螞蟻,被拋進波濤洶湧的大海。不管你怎樣掙扎呼喊,最終都免不了被巨浪吞噬的命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生命個體的宿命?

外面,細雨還在稀疏地下著,挾著陣陣軟風,浸濕我的頭髮,鑽進我的脖子裡。當我快步走進茫茫雨霧中的時候,我似乎才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中來,我的心一陣陣下沉,我又要面對明天的生活——那日復一日,單調而重複的日子;和那些刻板醜陋的官員,那些一臉茫然的病人,還有那一臉俗氣的同僚,一群群冥頑不化的學生們來來往往,我真不知道我在做些什麼。我不明白我存在的價值和目標是什麼。也許就是活著,為自己,也為生活,也為父母雙親,也為妻子兒女,也為親朋好友……

── 原載 世紀學堂(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