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我一直在南方某省屬大型發電集團任職,負責整個集團的資訊工作,憑藉工作便利,真實地觸摸到了這個行業的一些情況(其中就包括企業員工的薪酬體制),因為不滿意體制和看不到前途等原因,最終選擇了逃離央企。
我所在的發電集團,在人員聘用上實行雙軌制:體制內招聘和體制外招聘;在薪酬體繫上也實行同樣的「雙軌價格」。一般來說,發電集團在各電力高校、電力中專等電力專業學校招聘的員工,以及一些「關係戶」,均屬於體制內招聘員工;而挂靠在央企旗下的一些多種經營企業(央企過去大搞多種經營的遺留物),除了企業高中層領導外,大都屬於體制外招聘員工。
體制內外招聘的員工,在薪酬上的差距是相當大的。一般來說,普通員工之間的工資對比,體制內員工比體制外員工大概多一倍,這還沒有包括其他福利。比如說,我所在的央企(總部),體制內員工比體制外員工多出的福利包括:住房公積金(普通員工大概在2000元左右)、年終獎(前幾年發放比較多,每年都能在兩萬元以上,後因中央出臺措施嚴格監控,2006年的年終獎降了下來)、通訊費補貼(體制內員工500元/月,體制外員工100元/月)、交通費補貼(除工作需要實報實銷外,體制內員工500元/月,體制外員工則沒有)。在「三金」方面,體制內員工基本按最高標準繳納,而體制外員工則是最低標準。此外,體制內員工在逢年過節的「節日金」、「禮物」上,公費旅遊度假(有時候名正言順為「出差公幹」)上,均比體制外員工享有更多更好的福利。
有的央企經常拿有據可查的「平均工資」,來反駁媒體和公眾對他們高收入的質疑,但這是靠不住的。因為其中包括了數量不少的體制外員工較低的薪酬,直接影響了「平均工資」的可信度。據我所知,體制內員工之間的差別也很大,每往上一級(不包括高層領導,高層領導一般實行年薪制),到手工資大概是比下一級多出3000元左右,至於其他福利就更不用說了。
在央企總部和央企的下屬企業,薪酬是明顯不同的。基層員工與其所屬企業的效益密切掛鉤,有些效益好的央企下屬企業,工資福利比總部還要好。但是,不管怎樣,只要是央企所屬企業,員工的工資和福利,都會高出當地平均工資一大截,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收入,還有一些隱性收益不容易被外界所覺察和監督。比方說,大家可以留意央企召開的名目繁多的會議(可以在央企的官方網站查閱),大都選在繁華城市的星級酒店或者著名風景區召開,而這背後所需的一切支出,都可以實報實銷。「開會當休閑,開會當旅遊」,這是央企員工的一種隱性收益。
總的來說,在效益好的央企下屬單位和央企總部,體制內員工,年薪(包括福利)在10萬元以上是事實,而體制外員工,則至少要打40%~50%折扣。
這就是一個逃離央企者眼中的員工收入。
来源:中青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