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的一個不算太老的電廠做過檢修工作。2000年大專畢業工作的,記得剛進單位時,別人都說電力系統的待遇多麼多麼的高、福利多麼多麼的好,但是一進這個單位就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國有企業大學生剛進單位時都有試用期的,但是其試用期盡然長達一年,在這一年中前半年只能拿基本工資;由於那時單位裡已經搞了工資改革,結果對年青人都很不利,因為其工資結構完全按照你自己的崗位來算的,而我們剛畢業的就基本是最低的崗位了,記得那時大專的是7崗,本科的是8崗,算下來每月也就1000多。也許有的人說1000多已經很多了,但是你不要忘記1000塊錢在上海也就等於民工的工資阿!同相比較去了供電單位的同學,基本工資和我們一樣,但是他們的其他補貼已經有2000-3000塊錢了。半年後按道理該有50%的獎金了,這讓我們都暗自開心了下,想想自己的收入應該也有個不小的增長了吧,可以拿到手才發現只有250。。。原來我們拿的是基本獎的50%。
咬咬牙,挨過了這一年的試用期。期間同年進單位的跑了3個同學(一個是交大畢業的感覺自己很屈才、一個出國了、還有個女同學--嫁人了。)試用結束後分至檢修部門某班組做某方面的檢修工作(具體我也不說了),本來想想既然干了這行就要做出點名堂來了,因此不能說我是最賣力的起碼我也是很敬業的,那段時候經常加班、值班,遇到大小修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別以為會有什麼2倍3倍工資,單位裡只有國定假日加班才有3倍加班費,其他日子免談。
到2002年底的一些事徹底的打擊了我。{而這裡不得不提下我國的電力改革。最初電力系統廠網不分,那時候收入差距據說還不是很大,好歹供電單位有大油水,電廠也會相應得到點小油水;但是隨著廠網分開,發電企業的弱勢逐漸顯現。煤價上漲而上網電價不漲(注意不是最終電價)記得那時候單位裡的上網電價才0.18-0.22圓(由於算是老廠上網電價較低),而且電網考核起電廠來那絕對是厲害,非計畫停機超過2小時就是罰個10萬(其他種種考核懲罰還有很多)。之後貌似全國的放電廠都分歸所謂五大發電集團下屬了,我們單位也算上海的上市公司,歸中電投管轄。}這次改革的內容主要是發電單位的運檢分離(簡單說來就是裁員)。我們整個檢修部等於是整體分離,單獨劃歸一個新的公司下。這個時候我職稱是助理工程師、職務是技術員,每月大概2500。代價是每到節假日就是加班。同比和我同時畢業的而進入了供電部門的同學他們的收入約在7500-10000。真是沒得比。那次所謂的運檢分離同年的又走了1個,2個留在了電廠,3個去了新的檢修公司。而留在電廠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記得大學裡讀書的時候算學過勞動法,那次分流後由於算進了新的公司是需要重新簽合同的,而發下來的合同上基本是空白的,你只需要填寫你的姓名外加簽字就ok了,沒人有什麼疑義,畢竟飯碗還是要保住的。段時間感覺更是繁忙,不單要在原來的廠裡幹活,還要時不時的跑到別的廠裡去幹活,美曰其為「走出去檢修創利潤搶市場」。有時候就一連在外面干十多天沒有回家這回事。而看看自己的收入稅前是3600,好像是多了點,但是拿到手實發也就2600,真是沒什麼增加。
一晃到了2005年,這時候我職稱是工程師、職務是副領班(由於沒有多大的背景,升遷很慢,同期有一同年由於有後門,已經是部門副經理了),稅前是4100,但是可恨的是實際到手依然還是只有2800左右。由於長期加班和出差,除了為了進修本科的文憑,我基本沒有什麼業餘活動,27-8歲了雖然有個女友,但想想上海的房價是一月一個樣,每平米起碼8000,想要結婚真是覺得囊中羞澀阿!那個時候因為上海搞世博,有個老電廠需要拆遷,上級股份公司一下子又多出上千人的富裕人員。開始積極在外地尋找項目,安徽需要人,呵呵領導想到了我,說起來還很直白:小X你還沒有成家,沒有家庭負擔,你年輕人去那裡鍛練鍛練下吧。真是無恥啊,說是去半年,但是到時候有無人來換你還是個未知數,到那裡去的補貼是每天50元,但是每月是按20天算的,算下來在那裡吃住每月大概還不止這個數。
去意已決,決定離開了。也許看這貼的人會說,每月2-3000不少了阿,但是要曉得我們做的都是技術工作,就拿我手下的一些民工來說,由於算技術工,每月知道能拿多少嗎?1500-2000呢。有些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個高級民工,而且看不到美好的前景。
離開了,看著最後一個的工資真是令人心寒,按道理本月工資是包含上月獎金,但是只發了基本工資,稅後1200。寒阿!按道理是有一筆個人年金可以拿下,算算也有個7-8萬,但是他們說我因為不是正常退休,算個人解除勞務合同所以只能拿一半。有人會說一下拿個4-5萬還不知足?可是這些錢可都是平日沒有裡扣我自己的阿。怒阿!換了個工作,現在就算辛苦,但是我能憑我的個人能力來換回我自己應該得到的。
總結下,在現在的電力系統單位裡混的,收入是供電單位〉〉〉〉(遠遠大於)發電單位,當然如果能做到中層以上那個收入又另當別論了。還有,別說在上海每月2500左右(現在留下來的普通同事大約也就這個數,有可能又低了)算多,要知道。我們作為技術工人,每月創造的價值決對比這個高。